泉州市人才集聚中的政府行为研究
2019-07-10张燕红
张燕红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主流趋势,地球成为地球村,在这样的趋势下,人才的作用更加重要,因此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才能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有利地位。为此,泉州市政府为了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区域内工作,制定出台了多种政策,在优化人才体系、配齐人才工作队伍、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完善人才集聚泉州市政府还应完善工作格局、创新聚才引智机制、深化与著名科研院所高校合作、做好在外泉籍人才回归工作、优化人才服务环境。
[关键词] 泉州市;人才聚集;政府行为;措施
[中图分类号] F32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043(2019)06-0033-02
目前经济全球化速度在不断加快,程度在不断加深,作为活跃区域经济发展,推动经济变革的人才,在提升区域乃至国家综合实力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先进生产力的活跃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人才集聚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在人才实现自身价值的基础上,促进区域经济更好的发展。首先对泉州市地方政府在人才聚集过程中所采取的行为进行了探析,然后研究了进一步促进人才聚集的措施和方法。
一、泉州市政府在推动人才集聚过程中已采取的举措
(一)建立健全人才政策体系
最近几年,泉州市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针对引进人才出台系列优惠政策,其中《泉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这一纲领性的文件中,制定了6大方面的人才政策及12项重点人才工程,专门制定规划完善建设人才队伍,保证专才专项规划体系初步建立和完善。自十九大后,围绕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人才等多个方面开展专项规划,涵盖了人才的评定、指导思想、工作小组等十个方面,初步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人才政策制度,对泉州集聚人才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配齐配强人才工作队伍
泉州市率先成立市委人才工作小组,对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解决,一般情况下泉州市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担任小组组长,分管人才工作的副市長担任副组长,小组成员为涉及到的市直部门,如教育局、人社局、科技局等主要领导,下设工作办公室,办公室内有专人负责相关工作的推进,市辖区(市、县)等的人才工作也有类似的相关机构。小组内定期召开相关会议,研究人才相关的重点工作,如季度例会、年工作会等,泉州市下属区县也经常召开联席会、例会,研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对新情况、新动态持续跟踪。对泉州市非公党建网络健全的优势充分发挥,利用较广的覆盖面。积极对接人才工作和非公党建企业,逐步形成市县镇企四级联动的人才工作机制体系。
(三)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1.积极搭设人才服务平台。通过新媒体人才服务平台,保证对高层次人才的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开通网站“泉州市高层次人才网”,对泉州市内人才政策、法规等进行宣传,不断建立并健全优秀人才库,积极促进个人申报人才项目。
2.人才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泉州市明确要求市级领导每年必须联系人才制度3项,要经常性的了解对泉州市相关政策、法规、决定等的推进执行情况的人才意见和建议,深入解决人才在泉州市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3.在全市内营造重视人才的浓厚氛围。专题培训科学人才观,在每次的领导干部培训课程上必须有科学人才观内容,让全市的领导干部有科学的人才观念。制作“一把手”谈人才作品,邀请市辖各单位的党委书记及部分市直单位主要领导进入演播室内聊人才政策,该作品在全市范围内播出,不断提升人才在泉州市内的重视程度,积极打造人才工作品牌形象,在市内各交通要道,显著的位置处放置大型人才广告牌。汇编市内人才工作的先进经验和优秀的做法,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和普及,不断提升各级领导干部的人才观念和人才工作水平。
二、泉州市政府完善人才集聚中的政府行为对策
(一)完善工作格局
在人才工作过程中,必须深入领会“党管人才”的精神内涵,把党委统一领导的作用充分发挥,组织部门抓总体,人社部门扮演综合管理的角色,协同多部门共同参与,形成社会范围内共同关注的良好局面。第一,组织部门对其自身的协调职能不断强化,把三驾马车的功效充分的发挥,人才工作办公室管住决策,充分发挥人才资金的激励和杠杆作用,办好重大重点活动,以便于实现市县上下联动,部门之间分工明确,各负其职,全社会广泛关注和参与的工作机制。第二,要重点抓好人才工作相关重点及核心部门的推动作用,让重点和核心部门更好的发挥作用,强化组织、教育、财政、金融等各局办委的信息交流共享,形成定期联席联动和审议制度机制,不断密切协调攻坚克难机制。第三是不断对以往的工作模式进行完善,把人才工作向全社会大力推介,让更多的组织和个人了解人才工作,把各方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在人才工作中积极参与,不断拓展人才工作机制,从体制内向体制外拓展。如泉州市有很多商会,这些商会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甚至全球各国,并且商会在所分布的区域和国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因此作为泉州市政府部门应该充分的发挥并利用好这一优势资源。在一些城市,人才相对较为集中,可以依托当地泉州商会的力量,组建人才工作点,在异地大力推介泉州市的人才政策和法规,把所需求的人才信息在各地发布,形成泉州人才推介遍地开花的局面。第四为加大人才工作目标考评力度,跟踪调查市属各单位在人才领域的工作情况,落实泉州市制定的人才政策、路线等情况,并把跟踪考评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布,让各单位领导尤其是主要负责人真正重视人才工作,在泉州市形成各个层面的人才工作局面。
(二)创新聚才引智机制
牢固树立坚定地人才集聚意识,在吸引人才和集聚人才的过程中采用更加灵活的模式和形式。第一为强化联系人才集聚的区域,在异地建设人才信息库,为人才立项建卡,开展动态跟踪。第二为探索交流人才的新形势下,如人才短期互换、借用、聘用等形式,让其他地区的人才有机会到泉州市内工作,或者做兼职顾问,让他们在泉州市的时间段内,感受到泉州市浓厚的爱才惜才氛围。第三是对新技术充分利用,加大网络科技的应用,在网络上向外地人才询问意见,让他们出谋划策。第四,组建泉州市人才工作协会,充分发挥联盟性质的作用,由协会出面形成民间良好的人才交流、沟通机制,推动人才队伍建设。在北京、上海等重点城市人才工作联系点作用充分发挥的基础上,扩大人才工作联系点的面,尤其是海外高端人才,有效拓展泉州市人才工作面,突破区域限制。
(三)深化与著名科研院所高校合作
依托国家级科研院所在泉州市设立的立构,如中科院泉州装备制造所、中科院国家数控泉州分中心等,积极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如人才团队、国家级项目等,积极引入泉州市内。吸取清华大学在南安设立博士研究生实践基地的做法,对区域内的本地产业优势积极引导,主动对接国内名校、全球名校来泉州设立分支机构、实践基地等,保障本地产业有机会接触高端科研院所,最好能达成长期性的合作协议。对现有合作的高端院校、科研院所深化合作,积极邀请专家学者来泉州市内讲学、开展技术交流等,或者委派泉州市内的相关人才到合作的科研院所内挂职锻炼或者专门拿出名额在为科研院所内的高端人才挂职锻炼,不断密切二者的关系。
(四)做好在外泉籍人才回归工作
所谓的在外泉州籍人事指的是在泉州区域外长期生活的人,他们中有很多人具有较高的才能,可以通过智力、项目、资金、技术等回哺,为祖籍泉州的原意为泉州做贡献的优秀人士提供各类支撑,上述人才包括海外泉州籍留学生或在全球其他区域工作的高校毕业生。泉州市应该积极地向上述人们宣传泉州,让他们以全新的眼光看待现代化的泉州,力促他们在泉州新一轮快速发展进程中贡献力量。泉州市政府要积极行动起来,做好泉州籍人才的思想工作,这对人才在泉州市的集聚发挥重要的助推和促进作用。
(五)优化人才服务环境
人才工作相关部门要相互联动,把网上人才服务平台在泉州市高层次人才网上建设,不断优化平台的职能,如在平台上能够对人才比较关心的子女就学、配偶工作、落户信息、五险一金等事项进行普及,让人才了解到泉州市的人才政策,并为到泉州的人才提供全方位的人性化服务。新建专业机构,专门对接人才提出的疑问、意见等,让人才在泉州的考察、交流活动等得到教好的服务。人才的合法权益进一步保护,特别是人才比较重视的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法规,把泉州市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泉州市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中心等部门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不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跟踪调查各类人才信息,听取来泉州的人才建议,把人才的服务需求进一步明确。
三、结束语
最近几年,泉州市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泉州也获得中央在资金、政策上的大力支持,经过泉州市政府長期不懈的抓人才工作,为泉州市人才工作的进一步拓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钟云婷.泉州市产业集群升级过程中的地方政府行为研究[D].华侨大学,2015.
[2]韦成,孙文建.产业集聚发展中政府行为模式比较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1(12):103-104.
[3]蒋嵘涛,刘美平.我国乡镇企业集聚发展中的政府行为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7(3):76-78.
[4]刘秋银.产业集聚发展中的地方政府行为选择及其优化[J].中州学刊,2014(10):25-27,214.
[5]杨子忠.政府在人才特区建设中的职能定位研究——以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为例[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
[6]潘宏亮.要素集聚视角下水利新技术产业化中政府行为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21):69-72.
[责任编辑: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