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学生核心素养 着力教材二次开发
2019-07-10周懿
周懿
摘 要:针对现有教材内容和深度的局限性,作者把握学情,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协调发展,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作者旨在引用原汁原味的儿童故事,传递英语国家文化,锻炼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从课本教材走向课外文本,从课堂听课走向课外阅读。
关键词:核心素养;情境设计;教材二次开发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3-03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5-0079-02
一、案例背景
本次公开课的教学内容为译林出版社牛津英语7A Unit7 的第一课Comic strip 与 Welcome to the unit,该单元话题为Shopping(购物)。该课时包含三个部分的内容,依次为漫画中两只狗的对话、不同种类的商店图片与名称的匹配以及一段关于购买礼物的人物对话。就我们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言,看图填词的任务比较简单,两段对话所涉及的新单词与句型也较为容易,按部就班上完这些内容,半节课则足矣。那么剩下的时间该怎么办?
笔者在参考以往课例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譬如:多数案例都是先将新单词如shopping mall(商场)、stamp(邮票)、wallet(钱包)以图片呈现的方式逐一介绍。学生在各种图片中不断地切换场景,看似热闹,其实并不连贯,且“简单粗暴”地消耗了前5分钟的黄金时间。再如,为了充实课堂,在完成看图填词的环节后,教师又进行了如下一系列提问:“If I want to buy shoes,where should I go? ”学生答:“Shoe shops.” 这样的处理方式可谓“换汤不换药”,重复劳动,并无实际意义。
综上所述,本节课的设计面临以下几点难题:①时间的富余;②内容的苍白;③版块的分裂;④主线的欠缺;⑤目标的单一。一言以蔽之,笔者需要立刻着手的是“教材的二次开发”,也称创造性使用教材。
狭义的教材即教科书,是教学的重要材料和手段,却并非课堂教学的唯一途径,其普适性带来了相应的局限性。《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学生的需求、教学目标等因素,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传统英语课堂身陷“语言知识点”的囹圄,而创新型课堂则是对教师发出的呐喊:我们的课堂应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态培育,我们的课堂要力推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的协调发展。
二、案例特色
(一)内容的重建与整合
1.添加
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有趣的“蚂蚁实验”给了笔者灵感。摆脱二维空间的桎梏,笔者“拉长镜头,转换视角”,得以另辟蹊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跳出平面的语言框架,教师应当看到宏观立体的文化。教材中的“商店”“购物”等内容应被视为载体、元素,视为学生此趟酣畅淋漓的英语文化之旅中的途经地,而绝非终点。
笔者为整节课设计了一件故事外衣,课堂环节按照故事情节发展,层层递进。教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全情投入,积极互动,乐于思考。而故事作为设计的焦点,既要原汁原味,又需简单生动。英国儿童文学作家迈克尔·邦德(Michael Bond)笔下的帕丁顿熊(Paddington)的故事再合适不过了。
这只在英国本土家喻户晓的果酱小熊从原始的秘鲁来到时尚的伦敦寻找当年与姑父交好的探险家,结果偶遇布朗一家人(The Browns),在经历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误会后,开心地融入了这个温暖的新家庭。这样一個完整的丰富的情境“能真正培养出学生的实际能力与品格……由于素养是在人与情境的互动中生成的,故情境设计是培养核心素养的必然选择”。
以该故事人物和主要情节作为蓝本,笔者结合教材内容,稍作改动和创设,确定了 “给帕丁顿熊和布朗一家人准备圣诞礼物”这一课堂主线。前五分钟导入是本课的亮点,伴随教师的三个提问逐步展开。设计如下:
[问题一]教师:大家好!上新课前,我们先来聊聊节日吧!圣诞节即将到来,西方国家的人们正热火朝天地准备过节。伦敦这座城市的居民也不例外。而对屏幕上的布朗一家人而言,今年的节日非同一般,因为他们要与一位新的家庭成员一起欢度圣诞。他是谁呢?
在接下来的三分钟电影视频里,帕丁顿熊与布朗一家四口悉数登场。通过观看这个过地铁安检的滑稽场景,学生在笑声中舒缓了紧张的情绪,认识了故事的主要人物,形成了初步印象,顺利进入了接下来的情境。
[问题二]教师:布朗先生在手机上发布了一条推特(twitter),邀请大伙儿来家里参加圣诞派对,与帕丁顿熊还有他的家人们一起庆祝圣诞节。教师问:“Would you like to join the party?”学生异口同声:“Yes!”
[问题三]教师追问:“In western countries, people give presents to each other at Christmas. So,If you want to go to the party, what kind of presents should you prepare for Paddington and the Browns? ”学生们一时没了主意,教师给出建议:“Well, I think you should know something about their hobbies, right? So lets start from Mr. Brown.”
2.替换
依据主线,笔者对教学内容的顺序做了调整。看图填词成为导入后的第一个教学任务。所以笔者对该部分做了大胆的替换。
(1)情境替换。教材中的虚拟人物和场景全部替换为本故事的人物和相应地点。
(2)任务替换。教材题目如下:阳光购物中心有许多不同种类的商店,请帮助Mille在这些商店的图片下方写上相应的英文名称。
为了使本课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生动,笔者将这八类商店与五位角色进行组合。以布朗先生为例,承接刚才的导入部分,首先,学生需要根据屏幕的中文内容积极思考,将两句英文补充完整,并借此了解到布朗先生的爱好是“读书”;紧接着教师提问:“So what can we buy for Mr. Brown?” 学生答:“Books! ”教师追问:“Where can we find books? ”学生答:“Bookshops!”这样的处理方式鲜活了人物形象,推动了故事发展。学生浸润在情境当中,达到了更好的学习效果。
四位人物爱好的介绍,由易到难,由单词到短语,从短句变长句。而帕丁顿熊部分以语篇呈现(日记)。学生通过听力填补内容,再综合整个语篇及提示图做出合理推测。
人物对话部分作为本课第二个教学任务,是检测学生语言输出的中心环节。为保持情境一致,笔者将教材中Millie 和Daniel二人形象替换为布朗家的一对儿女,他们在讨论为赶来参加派对的朋友Simon准备什么样的礼物。学生在听对话答问题后,要以此为模板,开展小组合作,生成自己的对话。回溯到课堂导入的第三个问题,教师此处再次提问:“So what do you plan to buy for the Browns Family? ”学生在完成第一个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所吸收的各类词汇、句型和文化元素,此时,都已经为关键的生成做了充分的准备。
3. 整合
教材每个单元的“Comic strip”往往是与单元话题相关的一个独立短对话,和“Welcome to the unit”版块并无多少情境和内容的关联。这就为课堂设计的完整性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本节课中,如何不跳出当前的故事情境,自然过渡到两只小狗的对话呢?
笔者巧妙地将“内外虚实”合二为一:把教材中无法替换的角色与课堂故事人物整合起来,把无法更改的对话情境与课堂故事情境整合起来。设计如下:
在结束学生对话的环节后,教师首先给予赞许,然后过渡到下个话题:“Guess what? Your friends Eddie and Hobo will also go to the party! ”此处,笔者再次使用twitter这一文化元素,在教材内外的这三只动物间不动声色地构建了一张关系网,而两只小狗去购物的情节也被顺其自然地整合进了本节课的故事中。
(二)目标的二次开发和升华
在完成上述三个教学任务后,本课的基本教学目标已经达成:学生掌握了常见的商店名称,也能够用英语交流购买礼物的话题。这趟文化之旅是否就此画上句号?帕丁顿熊故事的意义是否止步于此? 笔者为课堂的最后五分钟设计了group discussion环节。设计如下:
教師提问:“大家刚才的表现真的太棒了!但是,突如其来的事情发生了!圣诞派对结束后,帕丁顿小熊失踪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他去了哪里呢?请大家四人小组讨论,发挥你们的想象力,由组长用3到5句话记录你们的故事大纲。”
学生的好奇心被瞬间点燃,在讨论的过程中,各种奇思妙想互相碰撞,汇聚成的故事精彩纷呈、妙不可言。待学生们纷纷发言完毕后,教师此处仍卖个关子:“你们的故事好精彩!想知道他真正的行踪吗?请大家回去后,打开这本故事书,自己去寻找答案吧!”
此处故事的个性化补白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锻炼了学生思维、交流与协调的能力,激发了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让学生从教材走进了名著,从课堂听课走向了课外阅读。这才是本次教材开发的最高目标。
三、案例反思
本节课基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对教材内容作了一次较为成功的二次开发。完整的主线、丰富的内容以及匠心独运的设计获得了评委的高度评价。每一节公开课的殚精竭虑都是教师对自身教育理念的表达。这样的展现机会和课堂效果却不常有。身负巨大考试压力的英语教师如何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找到核心素养与教学成绩的平衡点,是需要共同面对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5):79-8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王洪伟.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8(1):37-41.
[4]刘 森.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2018 TESOL中国大会带来的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18(5):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