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识字教学中分析和不分析字形教学的效果比较实证研究

2019-07-10施婧

教师·中 2019年5期

施婧

摘 要:为切实解决识字教学高耗低效的问题,文章作者以“分析字形与不分析字形对特定对象的识字效果”为研究内容,通过生字音形义编制测试卷对特定对象进行纸笔测试,开展识字教学实证研究,得出分析字形与不分析字形识字效果无显著差异的结论,并提出分析字形教学更高耗低效,提倡不进行复杂的字形分析。

关键词:分析字形;不分析字形;识字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3-03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4-0026-02

识字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更是重中之重。當前识字教学中对生字透彻的分析是否科学有效,是否能解决识字教学中的高耗低效问题?笔者选取了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雪孩子》一课,尝试以两种方式组织识字教学,即分析字形与不分析字形,进行实证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但识字教学的高耗低效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国各地小学语文教师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以期建构符合青少年思维发展的科学识字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近年来,“科学识字”的提法盛行,形式多样的字理教学成了识字教学的“主旋律”,并推崇为识字教学的点睛之笔。字理识字是否真正科学有效?对每个生字加以字形分析,其教学效果是否明显?反之,不分析字形是否教学效果低劣?对此,许多一线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深感困惑。

对此,我们开展了“识字教学中分析和不分析字形教学的效果比较实证研究”,通过教学实验检测、数据统计分析,比较识字教学中分析和不分析字形教学的能耗、效果,进而引导教师以更科学、更审慎的态度进行识字教学,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

二、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样本的选择

为证实分析字形在识字教学中的实效性是否对每个生字都有必要,笔者选择部编二年级上册《雪孩子》一课作为教学内容,在龙溪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二年级进行了被测学生的实验。为了使最后的数据科学准确,在样本的选择上,笔者采用了这样的方式:从期中测试的成绩中选取了较为接近的两个班级,即二年级(1)班和二年级(5)班。然后设计了一份以检测半学期生字的认读情况的试卷,对两个班学生进行纸笔测试。经过前测,选择每个班级40名学生作为实施对象,两个班级的40位学生的平均分相差0.05分,已经把差距缩减到最小,尽量保证最后数据的科学准确。

(二)研究实施的过程

方法一(不分析字形):用时17分钟。

①请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多读几遍。

②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指名“小老师”带读。

③去掉拼音,开火车认读词语,师正音。

④出示文中带有生字的句子,全班齐读。

⑤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做“贴字成词”的识字游戏。

⑥把生字置入陌生的语境,指名读句子,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⑦做“摘苹果”的识字游戏。

方法二(分析字形):用时26分钟。

①请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多读几遍。

②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生字?想一想。

③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④根据学生回答,师适时进行归类,并分析字形:

形声字:添、烧、旺、渐、哎、呀、烫、终、淋 、浑、激;

会意字:柴、冒、灭;

既是形声字又是会意字:累。

⑤根据生字不同的造字法,引导学生归类识记生字。

⑥出示不带拼音的词语,开火车认读,巩固生字读音。

备注:因为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识记形声字时可以采用加偏旁、换偏旁的方式,引导学生联系形声字的声旁来记住读音,借助偏旁来理解字义。识记会意字,则采用溯源法,出示这些字的金文或小篆写法,形象地认识这些字的字形,理解意思。

(三)实施效果的检测

选择不同的识字教学方式,识字效果是否具有很大的差异呢?在实施教学之后,笔者对二年级(1)班和二年级(5)班的学生进行了两次测试,即教学结束时和两周后,统计结果见表1和表2。

根据问卷,95%的人认为字理教学等分析字形的方法更形象,效果更佳。然而根据实证统计表明,分析字形和不分析字形的测试成绩差距不大,两者的效果并没有质的区别,而且不分析字形反而用时较短,从实效性来看,效果更佳。

(四)实施效果的比较结果

根据实施检测的结果分析,可以明显看出:分析字形虽然有时更形象,并对学生正确掌握汉字的形和义有一定帮助,但加重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负担,而两种教学效果差异t检验的p值在0.433与0.577之间,说明识字效果并无显著差异。

三、两种教学方法效果差异不大的原因分析

第一种教学方法注重在游戏、活动、情境中进行教学,具有趣味性、参与性和可接受性。第二种教学方法注重进行严格透彻的字理分析。与字理教学比较而言,第一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

(1)注重在语言环境中识字,不提倡单独认读生字。从文字学的角度,必须咬文嚼字,仔细追根溯源,深入考究字理。但对小学生而言,要求太高,小学识字教学强调要有语言环境的依托,提倡学生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认读汉字,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这样的教学方法,更加符合小学生的识字与学习规律。因此,第一种教学方法,不提倡把汉字与课文的语言环境相剥离进行单独认读。

(2)注重反复巩固认读识字,不坚持“一次性过关”。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哪怕同一年级同一年出生的学生,识记生字的水平都是千差万别的。传统的理念追求堂堂清、课课清、人人清,而实际上通过一次性讲解就能完全记住15个生字的学生并不多,更多需要不断创设多种途径,以识字游戏、阅读活动、识字竞赛、反复诵读等方式,加大汉字复现的频率,从而达到识记目的。第一种教学方法注重运用多种形式,让生字与学生反复见面、反复认读熟识,其效果不比深刻的字理分析差,而且节省了课堂时间,更有利于保证阅读教学的时间。

四、研究结论及教学建议

(一)研究结论

(1)并非每个生字教学都适用字理分析。苏培成教授说过:“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汉字的形音义都发生了种种变化,有些本来是有字理的,在变化中失去了字理,成为无理据的记号。据周有光先生的研究,现代汉字的声旁有效表音率只有39%。据我们的抽样计算,现代汉字的理据度大约在50%。从事字理研究和教学的教师们应该看到这个事实:不是每个字都能说出字理来,说不出字理的字就不要勉强谈字理。”因此,小学生识字教学要确保其有效性,如果汉字在演变过程中还保留了原来的意思,音、形、义方面联系较为密切,可以进行适当的字理分析。如果所分析的汉字需要深入加工才能识记,反而会把学生引向文字学的考究层面,增加教师教学工作量和学生的学习负担。

(2)对所有生字进行字形分析是高耗低效的。我国古代启蒙读书,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开始。古代的小学教育主要是私塾教育,私塾老师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能让儿童过识字关。学习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让儿童背诵认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识字课本,便能认识两千多字。识字之后便开始进行诵读训练,即大量诵读经典之作。这种方式其实也就是给学生创设具体的语境,使学生跟生字反复见面,增加复现的频率,既节省了时间,又巩固了识字效果。

(二)教学建议

(1)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应提倡不分析字形教学。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小学阶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其中,第一学段(1~2年级)学生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应该说识字任务非常重,没有足够的课时来进行字形的分析教学。不分析字形,可以顺利通过教学让学生完成识字量的任务。

(2)个别的字理分析也必须十分审慎,而且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年龄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施茂枝教授说过:“识记汉字音、形、义的过程,是对汉字信息编码、储存和检索的过程。在信息论看来,在信息传送过程中,一种是新信息,一种是冗余信息。隐藏在汉字背后的造字意愿、形体演变等丰富的文化知识,都是冗余信息。冗余信息若是学生经验里阙如的或难以理解和接受的,就不能够为检索信息提供途径,反而极大地增加了学习难度。”因此,字理如果超越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就不易被学生理解、吸收并掌握,越低年级的学生越要化繁为简。如分析字形时,要根据学生识字阶段和不同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笔画、笔顺、偏旁以及熟字等分析方法进行教学。

总之,识字教学要遵循儿童认知规律,充分考虑学情、教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备课,不过度分析字形,审慎分析字理,努力提高识字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金文伟.汉字教学常用字形义解析[M].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2.

[2]苏培成.识字教学不要勉强谈字理[N].中国教育報,2004-04-03(4).

[3]施茂枝.语文教学: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