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素质教育为导向在小学语文课堂融入本土文化
2019-07-10张立萍
张立萍
摘 要: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应将本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中,关注备课、课中以及课外等多个环节。首先,要挖掘本地的传统文化,将其融入备课素材之中;其次,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渠道建立文化与语文的联系;最后,要以课外实践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认知,提高其语文素养,以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本土文化;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1-13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5-0019-02
一、课前走进生活,丰富教学素材
课前备课是本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的重要阶段。在该阶段中,教师需要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实践中,许多教师在选择素材的时候,只将关注点投在课本教材内容中,却忽略了课外本土文化资源对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其实,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习作教学,教师都可以将这些教学题材与日常生活联系。
例如,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教材,选取了《詹天佑》《中华少年》等多篇文章,其都反映了一个主题: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出现过许多伟大的人物。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这些课文的时候发现,虽然学生通过文章的学习了解了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伟大的人物,但这些人物毕竟离学生的生活太遥远,无法唤起学生的共鸣,也无法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风采。因而笔者在该组主题课文的教学活动中,选用了莆田地区的名人作为补充案例,如北宋“书法四大家”之一蔡襄、桥梁工程专家林元培,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拉近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在语文六年级上册园地一习作练习中,习作要求学生回忆暑期生活中某个有意义的活动或者浏览过的风景名胜,以习作的方式与其他同学分享。该习作练习与学生生活联系比较密切,因为假期中学生都选择本地或者相邻地区的景点来旅游,因而教师可以多选择一些本土景点的素材,作为习作课堂的选用资料,以充实备课的内容。例如,以莆田地区著名的湄洲岛为例,教师先让学生们谈一谈自己对湄洲岛的感受,邀请去过湄洲岛的学生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学生之间也可以交流分享其他著名的莆田地区旅游景点,以此来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从而有助于写作活动开展。
二、课中融入资源,创新授课渠道
传统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将课本内容作为主要的教学资源,多以理论讲解为主,如在阅读理解教学中,教师以提问的方式与学生一起分析文章内容,完成整篇课文的阅读理解。虽然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但是学生始終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无法有效地将这些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地方文化是重要的语文教学资料,许多教师将其引入课堂,之后又将学生、教师的生活经验也融入课堂,这于无形中增加了学生与教师的共性,更易于激发学生的潜力;同时可以缓解学生在课堂中的紧张情绪,有助于更多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时基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中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要求,小学语文课堂也应有目的性地增加地方传统文化色彩,让学生感受地方文化的魅力,争当地方优秀文化的践行者与传承者。
例如,在语文六年级上册《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文的课堂教学上,笔者是这样进行迁移延伸的:“读了这篇扣人心弦的演讲稿,我们很自然地会想到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它们是得到保护还是遭到了破坏?大家议一议,稍后我们来交流一下。”
学生A:家乡的妈祖文化远播世界各地,我们村成了莆田旅游胜地,有些古迹保护得很好!
学生B:蒲禧古城之前城墙倒塌,城门损坏严重,现在东西南北几个城门都恢复原貌,古城成了省文物保护单位,还是福建省国防教育基地呢!
学生C:老师,我还知道蒲禧的仙公洞被称为“莆田的海上普陀山”, 我这个周末刚去过呢,风景真好!
…………
师:是呀,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是多么的神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保护她呢?
通过这一环节的地方文化渗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起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还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环保的教育,真可谓“一举三得”。很多基于教材的教学知识远离本土区域,许多学生都忽视了莆田地区在传统文化发展中的地位。通过这样的教学渗透,学生能逐步了解莆田地区的优秀文化。
再如,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组的课文包含全国各地的传统节日、文化习俗、特色民居等内容。笔者借此机会,在本章口语交际环节中,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介绍家乡传统文化”的比赛,邀请其他班级的语文教师作为评委选出优胜组,以下为教学节选。
课堂导入:大家学习了本组课文之后,对各地的风俗习惯有很多了解,有没有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同学A:我国地大物博,各地风俗习惯都很新颖,每个地区都有特色的饮食、服饰、娱乐风俗,难怪我国有那么多世界文化遗产。
同学B:我很喜欢藏戏,感觉藏戏和其他地方戏剧很不一样,很有特色。
同学C:我比较喜欢维吾尔族地区,感觉那里的人们能歌善舞,有机会我一定要去旅游。
教师:好了,大家谈了那么多地方的风俗人情,对这些地方都充满了向往。其实大家不妨看看我们所在的莆田,也有许多特色文化传统,甚至是“申遗”的文化,但是这么多年来因为缺少推广,并没有被很多人熟知。今天我们举办“介绍家乡传统文化”的比赛,希望各小组成员尽情发挥,推广我们的传统文化。
活动流程:①各小组利用课下时间搜集资料,并且用课堂时间介绍,用视频、图片辅助;②各小组自由交流;③教师点评,小组互评和学生自评;④选出优胜小组。这里节选优胜组的发言:“每年‘十九日举行的莆田市最盛大的游行,是为庆祝戚继光抗倭胜利而举办的活动,成为莆田优秀的传统文化。这天早上,蒲禧城黄庙锣鼓喧天、红旗招展,人们用八抬大轿抬着城隍大臣开启了巡游活动,热闹非凡。在这群巡游队伍中,引人注目的是坐在八抬‘刀轿上的‘僮身,他身穿红裤,腰间系着红色肚兜,手中挥舞着宝剑,为地区播撒安宁与幸福。中午时分,队伍来到了城隍庙的广场,这才是巡游的高潮,其中爬刀梯是最火热的项目,吸引了大批观众。我们组成员亲身经历过这场活动,感受了活动的盛大场面,感受了活动的精彩。这项活动体现了当地人们对抗倭英雄的钦佩与尊重,同时也传递这里的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是值得推广的传统文化,请大家欣赏精彩的视频。”
以上教学活动,笔者以莆田地区的传统文化贯穿活动始终,一方面充实了活动内容,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方式;另一方面,许多学生借助这次交流活动对本地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燃起了对本地文化探索的欲望。在这次的交流活动中,全班学生都感受到了莆田地区悠久的传统文化,并且从每组学生对地方文化的介绍中了解了许多莆田地区的历史。由此可见,本节课的小活动能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多了解。
三、课下拓展实践,继承发扬文化
语文教学活动不仅仅应体现在课堂,有时候也需要将教学活动扩展到课外,让学生亲身感受语文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课外实践中不断积累生活经验,丰富人生阅历,拓展语文知识。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在学完某篇课文的时候,学生都能明白课文所表达的各种道理,并且都認可该道理。但时间久了,许多学生便忘记了自己所学习的内容,在生活中仍然没有改正各种坏习惯。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除了要利用教材中的课文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丰富学生们的认知,同时还要通过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加深对理论的记忆,并将这些理论知识化为实际行动。
在学习完《只有一个地球》课文之后,教师与学生进行了以下对话:
教师:大家在学习完这篇课文之后,有什么感受?
学生A:我们地球资源很宝贵,我们应该保护和节约使用资源。
学生B:现在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都日益变少了,我们应该唤醒人们保护资源的意识。
学生C:我们应该保护我们的地球,但仅靠我们自己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联合大家的力量,一起加入保护地球的行列中。
教师:大家的觉悟都很高,但这些道理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正好明天是周末,我们以“关爱地球,保护资源”为主题进行公益活动,向朋友、家人、路人宣传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吧!让大家一起加入保护地球的行列!
学生:好!
教师:请大家做好准备,带好纪念品、宣传手册、宣传标语等物品,明天一起实践吧!
以下是节选的某位学生的宣传语:“阿姨您好!我们正在进行‘保护地球的宣传活动。现在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越来越少,很多地区的人们都因为资源匮乏而陷入了困境,生活艰难。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加入资源保护的行列中,节约身边的资源,保护我们的地球,我们也真诚地邀请您加入我们保护地球的队伍中。”
这次的课外实践活动中,学生亲身经历并感受到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同时也将自己的这些感悟、感受以宣传的方式让更多人知晓。全班学生都积极加入这次实践活动的前期宣传和实际行动中,将在课文中领悟到的道理及时传递给身边的人,这才是语文教学本质所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课堂、课下学习的许多环节中,教师都应认识到本地文化之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寻找多种途径将这些文化融入教学活动之中,以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党志平.地方文化融入基础教育课程的理论构建[J].教育探索,2015(7):9-13.
[2]李臣之.基于地方文化的课程调适与创生[J].全球教育展望,2016,45(10):5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