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中人文关怀视角下的现代小学教育管理探析

2019-07-10容杰文

教师·下 2019年5期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容杰文

摘 要:人文视角是当前国际教育中正在普及的主张与实践教育模式,是对教师和学生的人文关怀及创新教育模式的应用。课堂文化和知识内容的教育并不能完全达到对应的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因而当前可以通过人文视角的教育模式,开展新形式的文化教育方針,尤其是多角度的多样性文化教育,开拓学生对人文思想的认知。尤其是对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的小学阶段课堂的驾驭,更应通过人文视角的关怀和课程设计的结构完善课堂文化的构建框架,优化管理层面的实践方式。

关键词:人文关怀视角;新课程改革;现代小学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1-20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5-0017-02

一、引言

当前根据文化建设以及人文视角的构建需求,可从四个角度着手进行课堂文化的构建,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四个部分,充分将课堂时间以及内容界定在适合小学阶段学生理解的范围内,并且达成能够运用到实际学习生活中的目的。通过构建多元化的人文知识理念,将小学课堂的文化管理模式重建,可形成切实有效的实现途径。在这一背景需求下,随着新课程改革(以下简称“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以及人文思想培育的协调性,应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得到充分展现,将硬性制度化管理融入软性的人文关怀中,达到科学管理与人文管理齐头并进的效果。

二、教师在教学管理实践中的人文化提升空间

教师作为教学工作中的实践主体,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人生价值观的关键因素,同时教师也是教学工作中最为基础的管理者。对教学内容的专精属性促使教师完善自身素质,尤其是专业科目的素养问题,更是考查教师专业性的重点。

在教职工作之外,管理型职务人员在小学校园内同样需要提升自身人文素养,包括校长在内的管理者应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尤其是在积极健康的教育理念普及需求上,校长、教师需要同步把握教育实践工作以及理念政策的状况,加强教育工作的专业性。

除了对工作方面的严格要求外,对教职工作人员的人文关怀也同样需要在校园管理中有所体现。学校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要覆盖学生层面,同时也需要在教师身上有所体现,包括对教师工作的理解关怀以及定期或非定期的福利活动,都是人文关怀在教育从业者中的具体体现。同时这也是体现学校的集体关怀与亲和凝聚力的重要方面。

另外,对问题意识的培养,也是教学管理中务必关注的重点,人文化的管理不代表忽视具有重要性的问题。只有解决实际管理问题以及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才能保证校园管理工作的顺畅运行。包括校长在内的教学工作者以及管理人员都应具有问题意识,善于反思工作成效,并且在尝试从现状中找到潜在隐患的同时,积极地解决问题。

教学管理工作应坚持“中庸”的思想,对各方面人员的统合调配提出最为恰当的解决方案,让教师保持积极的工作状态。此外,对校园动态的掌握以及科研教学活动的展开,都应在全体管理者中普及到位,并利用当前已有的管理方式以及媒介信息交流渠道,充分完善校园管理工作,丰富其内涵及实践形式。其中包括对政策的学习以及国家相关领域的教学需求,优化教学层次,积极提升校园管理水平以及管理效果。

三、人文关怀以及教学管理工作的实践方法

教师作为教育实践最基础的经历者,对学生是最为了解的。因而掌握教师的思想动态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工作。大部分教职工在物质生活保障方面得到充分满足后,精神层面的激励就成了促进其工作效率提高的关键点。在这一层面上需要关注的不仅是对教师的信任及尊重,同时还有对教学成果的表彰,这都是教师工作中最具成就感的激励。

对教师管理的规范性工作从小学教育阶段就应着实紧抓,这不仅是对教师工作的考核,更是学生所接受的人文教育效果的关键保障之一。对教师的备课记录及教案编写结果都应检查,并且按照完成标准分对应等级,对优秀教师进行表彰。

同时,对教学工作的上升性也应该同步注重,教师的科研工作同样是教学工作中的重点之一。在大部分教师评选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的过程中,最为有利的因素就是科研论文的发表。而在教学管理的人文化中,也应将这一内容引入。对教师的论文创作和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予以充分支持,并且可以通过适当的物质奖励来激励校内教师积极进行科研成果的研究,在保障基础教学工作完成的同时,让教师树立学术信心,提高创新的积极性,勇于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尝试新想法。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是对学生教育效果提升的最佳保障,因而对教师的激励关怀同样也会体现在学生身上,这种相互促进的管理工作成效才是人文视角下最关注的小学教学工作理想目标。

四、教与学有机结合将人文关怀普及师生双方

校园文化的建设尤其是人文氛围的建立,更加需要的是教学环境的提升,因此校园建筑以及装修的整体氛围都应以整洁、积极向上的特性为主导,以此为教师、学生提供符合教育、学习的空间。同时,人文关怀不仅应体现在物质层面上,对精神教育、行为方面的教育也同样重要。教师、学生双方都需要足够的人文关怀,在实践领域,应关注学生的精神引导和教师思想状态的把握。大部分小学校园都开设了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教师提供了对应的咨询渠道。以往学生缺乏足够专业化的心理引导,在成长过程中易导致对社会、学校甚至家庭的不满,最终形成过激行为。而现在通过心理咨询和教师关怀等人文因素的引导,能够在源头对这一类型的校园问题进行有效控制。

心理咨询的实践不仅能够应用在学生身上,对教师也同样有效果。同时积极引导教师队伍党性工作的展开,也是对教师人文精神的引导的重要实践方式。当前在心理层面的人文关怀和党性教育的引导下,校园教师队伍的专业性以及职业道德性都有了极大提升。

行为层面的引导同样是在师生双方展开的,具体的实践可以通过讲座、培训会等形式落实,对教师队伍的专业性规范和职业素养的引导可以通过假期集训的形式实现,尤其是教学思想专业性以及教育理念的提升,需要与时俱进。因此,通过定期培训的形式对校内教师进行水平提升是非常有益于教学工作落实的一种方式,同时通过对课程培训的考核也能及时掌握教师的学习效果。

而对学生所采取的行为引导同样可以通过这种形式实现,包括讲座、社会实践的形式,能够对学生行为产生积极的良性引导。例如,奉献意识的培养可以通过革命先烈邱少云、黄继光和少年英雄赖宁的例子进行教育讲解。对小学生可以利用相对浅显的爱国教育思想进行解读,尤其是为国奉献及保护国家财产的正面行为,是对人的精神素质的积极引导的良性案例。

同时,学生社会实践可以多采用公益活动的形式,如组织学生参加敬老院公益活动,为老年人提供文艺演出节目,加强学生的敬老助老意识。这同样也是从人文视角提升对学生的教育水平与精神引导的具体实践方式。

五、民主氛围与决策权普及在校园的管理实践

当前的教育工作管理最为缺乏的人文形式在于基础层面。同样对校园事务,应适当放权,保证全部参与教学管理的人员都能发出自己的呼声。尤其是在对校园事务的决策过程中,应听取基层教师、学生的意见建议。因为大部分政策落实或者事务处理结果都与校内的广大师生相关,所以让亲身体验者参与其中,能够增强决策内容的有效性与针对性,同时能够减轻其中华而不实或者不具有实用价值的内容。

民主管理的实践形式应保证多样性,尤其是对民主性的展现,可以通过投票形式对决策提案进行选择,这样有助于提升决策效率,实现民意的表达,并且也是对教育领域相关法规的最佳实践形式。公民具有民主监督过程中的决策权、管理权,并且能够行使自己的监督权。校园管理层的权力同样来自基层群众,因此对学生、基层教师的意见,应充分听取、吸纳其中具有积极作用的部分,在決策中有所体现。这样不仅有利于校园民主环境的建设,同样也是对人文情怀的具体体现,更达成了从人文视角进行校园事务管理的目的。同时,在校园荣誉层面和集体意识层面的人文普及也是当前小学校园内事务管理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

在大型赛事(包括省市、国家,甚至国际级的竞赛)中,学校管理者应积极按照自身校园人才资源类型及适应条件组织参与。同时保证信息的上传下达及时有效,为师生提供相应的报名和准备条件。尤其是国际类型竞赛所需要的提前准备阶段及相应素材,在校园财政资金有足够保障的前提下,应以免费形式为师生提供,充分体现人文教育视角下对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状况。

例如,在国际数学赛事上,参赛师生通常需要大量的参考教材及演算用纸等用品,学校在相关方面应适当予以满足。同时对赛后获得荣誉的师生团体或者个人进行表彰,激励师生踊跃参与类似的活动,增强校园集体荣誉感。当前对校园事务的管理,的确仍旧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人文视角的加强与提升。但同时在具体的参与角度上,也要保持适当的比例,避免教师、学生等基层人员因不了解管理事务的决策方式影响决策效率,通常选择更为合适的投票方法进行意见的收集整理。在新课改的目标下,教学事务通过人文关怀视角进行小学教育管理具有足够的先进性,在落实过程中则应结合实际状况进行分析,应选择最为恰当的落实方法,将人文精神融入教学管理工作中。

六、结语

教学事务管理工作,是校园管理中的重点内容,而小学在管理工作上更是需要以慎重的态度与完善的方针进行引领,保证校园氛围在人文视角思想的指导下,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成果,并且对教育者及受教育者双方都产生积极影响,为教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同时在教学工作上,应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充分发挥其对教学工作的建议作用,使课堂构建能够更加符合学生需求。从而在校园管理事务上,实现人文视角的实践性切入,同时在教学管理工作上,使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薛永梅.树立人文主义教育观念做好小学班级管理工作[J].甘肃教育,2017(12):25.

[2]陈 红.关于小学武术教学中应用人文关怀的若干思考[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7(3):109.

猜你喜欢

新课程改革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