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下产学融合与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2019-07-10曹璟宜

教师·中 2019年5期
关键词:四位一体高职教育

曹璟宜

摘 要:学校与企业在遵循各自运行规律、履行其职能的基础上,通过能量与资源的交换,以达到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目的是产学融合的核心内容。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通过交换资源来实现最终的互利互赢,既培养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也构建了将教学、科研、生产和服务贯通的“四位一体”社会服务运行机制,并为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产学融合;高职教育;四位一体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3-07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4-0123-02

产学融合的基本含义是学校根据本校专业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積极开办专业产业,通过产业与教学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把学校办成集培养人才、研究科学、服务科技为一体的产业性经营模式,形成学校与企业相互融合的办学模式。所谓 “产”,可以理解为产业,也可以解释为生产;同样,“学”可以理解为学校,也可以解释为学习。产学融合即教育领域和产业领域之间广阔的、全方位的有机结合,其含义非常充实。

一、研究背景

新时代下,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应基于产学融合,坚持“育训结合”的中国特色高职本质特征。

(一)产学融合的基础

当今国内外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是学校与产业结合,共同培养产学结合人才。产学融合是高校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对完善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提升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适应性有重要作用。在实际中,产学融合最直观的体现就是不仅提高了大学生就业率,还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由此可见产学融合的重要性。

(二)中国特色高职本质特征

全国教育大会提倡办教育要“接地气”,即“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中国高职教育具备的一个鲜明特征即扎根中国大地接地气办教育,这既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教育体系的内容。教书育人及产学融合是中国特色高职教育具备的两个根本特点,所以我们要在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的前提下,深化产学融合,加强校企合作,通过“育训结合”,展示中国特色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

二、产学融合的现状

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大时代,所以高职院校要增强服务于中国制造2025的能力,通过产学融合、校企合作,充分发挥社会服务职能,以实现为企业服务,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时代使命。在全面深化职业教育产学融合的大背景下,产学融合应总结以往经验,拓宽内涵,创新形式,以达到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以下具体分析常见的产学融合形式。

(一)“订单班”培养模式

“订单班”培养模式,指职业院校根据企业制定的行业标准、人才标准与岗位规范等要求,制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组织教学,安排相应培训项目,在签订双方用人合同的前提下,在办学条件建设、师资培养、技术培训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以达到共同培养学生的目标。“订单班”培养的学生可实现“零距离”就业,即与企业进行无缝对接,有效促进就业率的提升和实现高质量就业。

(二)“校中厂、厂中校”培养模式

“校中厂”指由学校提供劳动力、场地和部分生产设备等,企业将研发、生产部门开设在校园中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优势在于解决了在传统培养模式下缺乏实践的问题,学生获得了充分的顶岗实习机会。同时,企业也节约了劳动力、场地和设施等。“厂中校”指由学校提供劳动力和技术,参与到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去,企业为学生提供学习和生活等条件和部分劳动报酬。

三、产学融合的优势

企业和学校分别是产学融合中的两个实体。产学融合中,作为校方的优势体现在:为在校生提供不同于传统模式的教育环境,在完成相应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培养更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达到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双向选择的目的。这对学生的就业、企业的支持、校企间横向合作、扩展学校的发展空间和提高学校的综合办学能力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的优势在于:政府为企业提供各个方面的支持;社会影响企业有效性的形成;加强学校培训、员工培训、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产品开发,为企业提供廉价劳动力。

四、产学融合的实施

虽然产学融合是学校与企业两方来共同结合完成的,但实现产学融合并不是只有这两方就能够做到的,政府在其中也起到了主导作用。能够实现产学融合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政府的监督和支持,近年来很多地方政府响应国家号召开展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双方虽然签约但没有进一步发展,往往只是做了表面功夫,最终结果归零。

如何切实可行地实施产学融合,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一)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推进高职教育发展

借鉴澳大利亚的TAFE经验,建设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力争实施“双证书”;借鉴德国的经验,通过产学融合、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新型技能人才;借鉴英国的现代学徒制经验,在国家资格框架下,开展现代学徒制;多方面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经验,形成面向职场、以能力本位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和技能培训理念,促进职业院校建设中的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

(二)高职教育年报形成新型质量观共识

国家要求每年发布高等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强化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发挥引导与推动作用。学生发展,以服务学生成人成才为根本质量,2019年报将特别重视中国特色高职教育立德树人,重点关注教书育人和学生获得感;办学实力,办学资源条件,包括通过校企合作、产学融合整合资源和合作育人能力;环境质量,政策落地的评价,企业参与水平;国际影响,探索高职教育国际合作新支点;服务贡献,服务地方和产业发展的贡献质量。

(三)德技并修,中国特色高职教育再出发

国内高职院校和特色专业建设面临从“借鉴”到“创造”转变的关键时刻,坚持以教书育人、产学融合 、逐步推广、德技并修为出发点,健全工学结合、德技并修的育人机制;让教书育人成为中国高水平高职院校和特色专业建设的一种校园文化传承下去,为广大学生在社会上赢得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四)吸取世界智慧,让产学融合真正落地

产学融合既是科技高速发展对教育教学改革的迫切要求,也是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快速升级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它是校企合作的深入,是满足教学资源和模式与产业发展接轨的要求。将企业发展文化对员工岗位职责的关键点融入本专业教学大纲及授课计划中,其具体评价标准包括教学资源水平的提高、教学过程的优化、学生面对本岗位的胜任力的水平、学校服务相关贡献力的水平等諸多方面。

五、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与深化产学融合面临的问题

(一)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①传统的学校教育教学模式难以面向市场,难以满足信息技术无处不在的人才培养需求;②新开专业的培养目标、职业要求、专业教学与产业发展要求中的内涵和标准不吻合;③对传统专业的改造和完善与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不符合;④缺乏具有专业特色的科学创新的基础课程,缺乏能够面向职场的高水平教学团队,同时缺乏有效的专业教学标准和教学方案。

(二)深化产学融合面临的主要问题

误把校办产业与产学融合画等号,认为“校中厂”“厂中校”“产学结合、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就是产学融合传统的学校教育体系;偏重于院校自身发展;产学融合的绩效评价体系亟待完善;产学融合的市场优秀力量难以进入专业教学领域。

六、新时代产学融合与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高职院校与一般本科院校相比,劣势在于办学历史、科研水平、师资力量和实验实训条件等硬件上;优势在于它的社会服务与经济发展联系更紧密,既具有共性又具有独特性,既是成果转化关键载体又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具备以下特点:

①学生有发展、本地离不开、同行都认可、国际能交流,是新时代中国特色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②学生在发展自信、责任意识、敬业诚信、职业能力提升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发展增量 ;③毕业生具有面向地方发展需要的职业适应力,受地方欢迎,就业率、就业质量和稳定性好;④技术研发和培训服务能够主动适应地方与行业发展需要,具有显著贡献力和不可替代性;⑤在招生、就业、政策、投入等的社会认可度;⑥协同创新能力强,得到行业企业的认可;具有较好的服务企业能力,较高的技术服务收入;专业教学装备好,产业先进元素融入专业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专业教学模式受同行认可;⑦教书育人受到学生与社会认可,教师责任感、专业水平与双师结构得到同行认可;⑧能充分发挥合作办学主体的作用,结合产业技术链进行由企业参与专业的教学或科研平台的建设;⑨让教师和学生在国际合作交流中具备话语权,引进境外优质教学资源,促使专业教学水平具备国际影响力。

综上所述,深化产学融合的实质是推进专业教学建设,是要将产业先进技术元素融入专业教学资源;将产业科学管理元素融入教学管理和评价;将产业优秀文化元素融入教育教学过程;将产业发展需求融入专业建设。学校与企业双方在彼此需求的前提下,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将高职院校作为主体,不断摸索集教学、科研、服务和生产“四位一体”的社会服务运行机制,使企业与高职院校之间形成一种稳定且长期的、紧密的、相互融合的合作型伙伴关系,从而实现产学研育人。

参考文献:

[1]刘 帅,张伊轲,吕 滢,等.“校企合作”模式下“产学融合”的探索与实践[J].经济研究导刊,2018,9(26):125-126.

[2]唐湘桃.产学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社会服务体系的探索[J].工程技术研究,2017(7):238-239.

[3]马树超,郭文富.推动上海职业教育再筑新优势[J].上海教育,2019(1):48.

[4]莫 晓.“双创”时代产教融合的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才智,2019(3):118-120.

猜你喜欢

四位一体高职教育
学习“四位一体”教学法,全面推行主体教育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