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戏中培养中班幼儿合作意识
2019-07-10季冬霞
季冬霞
摘 要:幼儿对游戏有特殊爱好,教师利用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展开集体教育,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这无疑是最为现实的追求。中班幼儿对游戏有一定认识,教师要注意体现游戏设计的灵动性、开放性,提升合作互动指数,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然形成合作诉求,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教育成效。
关键词:中班幼儿;游戏;合作意识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2-24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4-0095-02
一、在角色游戏中激活合作意识
(一)合作角色设计
在中班角色游戏中,教师要对角色进行合理分配,这里涉及不少合作方面的因素。首先要考虑中班幼儿对角色的趋向性,教师要给出正确引导,促使幼儿建立合作意识。其次,教师要深入中班幼儿群体之中,对中班幼儿游戏兴趣和价值取向进行深入调查,而且要注意给出正面引导,让幼儿都能自觉接受角色,并顺利参与到游戏之中来[1]。中班幼儿有比较多的游戏经历,对角色游戏也情有独钟,教师要抓住幼儿的参与心理,积极渗透合作思想,让幼儿在角色分配中建立合作意识。
如中班“小银行”角色游戏,教师为幼儿布设了银行柜台,利用多种玩具充当银行里面的设备。在角色分配时,教师设定了大堂经理、柜台服务员、保安、客户等角色,让幼儿自行挑选。为调动幼儿参与热情,教师给出了合作建议:“老师也想参加你们的游戏,谁能够给老师一个角色呢?”幼儿纷纷推荐教师饰演大堂经理角色。角色游戏需要角色之间默契配合,教师饰演大堂经理,对各个角色进行调度,幼儿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齐心协力为“客户”提供服务。游戏获得圆满成功,教师对幼儿表现给出积极评价。
(二)合作操作指导
中班角色游戏有情节性、情境性、互动性等特征,教师在组织幼儿展开游戏时,需要进行精心的组织,以确保游戏的顺利推进。教师要将角色游戏的主要情节讲述清楚,让幼儿明确角色定位,知道其他角色的互动内容,以便展开有效互动。幼儿进入游戏之后,教师需要及时跟进展开指导和指挥,给出必要的提示和提醒,让幼儿知道在什么环节需要做什么事情。
中班角色游戏启动后,教师需要全程监控,并适时给出指导和帮助。如中班“烧烤游戏”,要求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操作,有负责烤串的,有负责串串的,还有负责卖串的。教师利用多种器具,为幼儿搭建了模拟烧烤摊,利用多种玩具充当烤串,还特别给每一个幼儿准备了口罩和厨师帽。游戏展开后,幼儿顺利进入各自角色,有些幼儿不知该如何操作,游戏常常出现停滞的状态,这时教师可以及时介入,指导幼儿下一步的操作。经过教师的指点,幼儿逐渐找到了操作要领,整个游戏呈现连贯性和完整性。教师用手机拍了不少照片,并随时上传到多媒体上。当这些照片展示出来之后,很多幼儿都兴奋不已,参与的热情开始爆棚。一个角色游戏成功激发幼儿的协作意识,教育教学目的顺利达成。
二、在区域游戏中传授合作方法
(一)传授合作方法
中班区域游戏有特定范围和空间要求,教师要注意对游戏环境进行针对性布设,为中班幼儿提供良好的游戏环境,还要向幼儿传授一些游戏的合作方法。区域游戏需要一些材料,教师要适时投放,并给出具体的运用指导,让幼儿在合作中展开互动。如果是一些手工制作游戏,教师还需要做出更多示范操作,为幼儿提供学习榜样。有些游戏活动需要幼儿集体合作才能完成,而教师要给出具体的方法指导。特别是合作内容,要给出具体的要求,让幼儿能够顺利地展开互动操作。
如中班“磁铁游戏”,教师拿出不同形状的磁铁,对身边的多种东西进行吸附实验操作,幼儿看得真切,都感觉特别新奇。为让幼儿能够获得真切体验,教师为不同小组准备了磁铁,并要求幼儿展开合作操作,有负责搜集小东西的,有负责吸附实验的,看哪些东西可以被磁铁吸附,哪些东西不能被吸附。
互动开始后,幼儿分工明确,行动迅速,开始搜集大头针、回形针、塑料片、纸片、玻璃瓶等东西,并逐一进行实验操作。在这个游戏中,教师为中班幼儿展开了直观演示操作,并给出了提醒,成功激活了幼儿的游戏兴趣。大家齐心协力展开实验,无形之中增加了合作意识。
(二)学会合作分享
中班幼儿虽然有一些游戏基础,但年龄还是太小,合作意识比较欠缺,更没有分享意识。教师在区域游戏活动中,要给出针对性布设和引导,让幼儿以集体团队形式展开游戏操作,这对培养幼儿的分享合作意识有重要促进作用。如果有需要,不妨设定一些比赛性游戏活动,让幼儿展开多种形式的合作互动,分享劳动成果,分享成功喜悦。
教师为中班幼儿准备了一些泡泡液,并让幼儿自己选择不同形状的吹泡泡的工具,如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圆形等工具,看能够吹出什么样的泡泡。为让更多幼儿都能够获得体验机会,教师要求幼儿轮流展开实践操作,并从游戏中感受到快乐。因为工具数量有限,很多幼儿能够主动将工具进行分享。一个小小的游戏让幼儿学会了分享,这样的游戏设计无疑体现了合作意识。
三、在音乐游戏中提升合作品质
(一)童谣合作游戏
中班幼儿大多对童谣活动有一定参与兴趣,教师以游戏方式设计互动,自然能够成功调动幼儿的参与热情。童谣活动中需要集体合唱,或者是轮唱、对唱,自然带有合作互动意味。特别是一些互动性童谣,需要两个或者更多幼儿集体参与,幼儿在音乐游戏中自然形成合作能力。童谣还可以和舞蹈等活动结合到一起,这无疑需要更多幼儿的参与。如果没有合作意识,其活动是无法正常开展的。
中班幼儿对童谣有特殊情结,中班幼儿已经掌握了一些童谣诵读方法,教师可以依据幼儿实际开展歌谣吟读游戏。两个人为一组,展开拍手唱童谣的游戏,先看大屏幕,学习基本的操作方法,熟悉相关童谣,准备参与游戏展示活动。教师播放童谣,幼儿看得心动,自然模仿起来。游戏之前,教师让幼儿自己找合作伙伴,然后进行游戏操作。大屏幕呈现游戏画面,幼儿一边歌咏一边拍手:你对一,我对一,什么开花在水里?荷花开花在水里;你对二,我对二,什么开花一串串?榆树开花一串串……游戏活动顺利推进,幼儿在游戏中自然形成了合作意识。
(二)舞蹈合作游戏
中班幼儿大多对舞蹈有一定了解,教师结合歌唱设计一些舞蹈游戏,幼儿会积极响应。所谓舞蹈游戏,就是将一些游戏增加某些舞蹈动作,让幼儿在不断互动中形成合作意识。舞蹈大多是集体行动,在具体表演中,对幼儿的要求无疑会大大提高,如讲究动作的整齐性。教师要在游戏操作过程中给出示范引导,让幼儿能够自觉建立集体意识,注意观察其他伙伴的表现,这样才能形成合作互动。
中班幼兒年龄还小,关注力不会长久集中,参与舞蹈类游戏时,很容易出现分神现象。教师不妨给幼儿准备互动性游戏活动,让幼儿自然形成互动意识。如中班幼儿“开火车”舞蹈游戏,要求每一个幼儿都参与其中,而且展示一些舞蹈动作,并跟随“火车头”一起行动。幼儿手拉手连接成火车长龙,时而连接,时而分散,要统一行动,完成一些简单的动作展示,这对幼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负责具体组织,为幼儿示范展示一些舞蹈动作,引领幼儿跟随教师行进,利用场地展开表演,给幼儿带来更多的合作互动体验,并逐渐建立合作意识。
四、在体育游戏中塑造合作能力
(一)互动体育游戏
中班体育游戏互动性更强,教师在具体设计时,需要注意筛选和创新,为幼儿准备更多合作性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操作中自然形成团队意识。为丰富体育游戏形式,教师还可以对一些传统体育游戏进行改进设计,增加一些合作内容。游戏本身具备了合作属性,幼儿在游戏之中自然建立合作意识,这比教师硬性灌输合作理论要强百倍。体育合作性游戏不仅要求幼儿与他人合作,还要求幼儿在互动合作中增强自身能力。
如中班搬运沙袋游戏,原来是幼儿单独搬运,利用头顶、肩扛等方式进行操作,教师对游戏进行改造,让幼儿利用手推车搬运沙袋,由三个人合作进行操作,一个人推车、两个人扶车,看哪一个小组搬运沙袋数量最多[2]。教师对游戏规则进行详细讲解,然后进行分组。游戏展开后,幼儿积极参与游戏之中,自行做好分工,并快速进入游戏活动。教师应深入幼儿群体之中,给出必要的引导和帮助,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一个简单的搬运游戏,将幼儿带入特定合作互动操作之中。
因为引入了比赛性质,极大调动了幼儿的参与主动性。中班幼儿对集体胜负看得比较重,自然会形成主动合作意愿。
(二)竞赛合作游戏
中班体育游戏大多带有竞赛性质,这是训练幼儿合作能力的重要契机。要展开体育比赛,大多需要幼儿以团队形式参与进来,展开多种形式的合作操作。因为体育竞赛的性质决定了游戏价值取向,幼儿自然也会接受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现实,建立主动合作意识。教师在幼儿游戏操作时,要给出更多鼓励和支持,让幼儿勇于面对,以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成长。
中班体育游戏形式丰富多元,教师不妨对一些常见游戏进行创新设计,增加合作内容。如“跳房子”游戏,教师将幼儿分成四人小组,并规定操作规则,设定更多关口,让两个小组同时进行游戏,看哪一个小组通过用时最少。游戏增加了竞赛成分,幼儿参与热情更加高涨,一个团队的幼儿有主动合作的意愿,通过互相帮助,顺利完成了游戏操作。
合作是幼儿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基本素质,教师要针对幼儿的思想基础,为幼儿布设更多合作性游戏,让幼儿对合作互动充满期待,这样才能顺利启动培养计划。角色游戏有情节性,角色之间需要配合;区域游戏大多需要有共享意识,集体性特征更为鲜明;音乐游戏设计歌唱和舞蹈等方面,对合作也有一定要求;体育游戏互动性更强,特别是竞赛性游戏,没有合作就没有游戏。
参考文献:
[1]张 婕.角色游戏中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4):188-190.
[2]张春玉.在构建游戏中培养小班孩子的合作意识[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7(2):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