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英语师范生面临的就业困境及出路

2019-07-10易学瑾

教师·中 2019年5期
关键词:高校对策

易学瑾

摘 要: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快速发展,英语专业逐渐成为热门专业。然而,作为英语专业的一个分支,师范大学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就业出现了竞争压力大、就业困难的情况。文章作者从英语师范生就业困境、原因分析出发,力图找出问题,并从学生学校层面探索解决方法,以期帮助高校英语师范生适应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势,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关键词:高校;英语师范生;就业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3-17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4-0056-03

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使英语的地位逐渐提高,英语专业成为热门专业,因而高校的招生规模也不断扩大。英语专业一般分为师范类、外贸类和翻译类,其中师范类招生人数最多。虽然社会对英语师范生的需求较大,但随着英语师范生人数的不断增加,目前还是出现了竞争压力大、供大于求的局面,许多高校的英语师范毕业生都为就业而担忧。所以,作为一名高校英语师范生,了解自身所面临的就业困境并思考可能的出路,以便为大学四年的学习与生活作出明确规划,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高校英语师范生面临的就业困境

就业压力是个体受内部和外界环境刺激,经过认知评价后产生的一种就业心理感受。有研究指出,就业压力已成为大学生首要的压力源[1]。在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英语专业由于失业率较大、毕业率持续走低而被视为“红牌”专业[2]。由此可见英语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英语教育专业而言,当今高校英语师范生面临的就业困境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跨专业就业优势不足

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很多毕业生的职业选择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固定的对口专业。根据麦可思研究院近年的调查研究可知,我国大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率总体不高且呈下降趋势,即高校毕业生求职期望呈多元化分布,就业去向亦呈现多元化趋势,跨专业就业已成为普遍的现象和必然趋势[3]。同样,很多英语师范生转专业去学习金融、商贸或法律等看似更有“钱”途的专业;也有很多英语师范专业毕业生去应聘对所学专业没有固定要求的职业,如办公室文员、编辑等。但金融、商贸及法律都是专业性较强的专业,对跨专业的英语师范生而言,他们并没有前期的专业知识积累,且没有经过专业技术的培训,因此难以胜任相关的工作。而且,对所学专业没有要求的岗位,竞聘人数较多,竞争力较大。可见英语师范生跨专业就业的优势并不明显。

(二)英语教师空缺岗位不多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内80%以上的高校都开设了英语专业,英语师范生的数量急剧增加,远远超过了市场需求。而且随着各中小学英语教师的需求量接近饱和,教师编制名额减少、考试难度增大,英语教师的招聘条件日益严格,普通高校的英语师范毕业生逐步陷入就业困境。据调查,当一个二线城市中学名校英语教师的职位空缺时,不仅有北大、清华的本科生竞聘,还有海外留学的硕士投递简历,就业竞争十分激烈。此外,一些综合型大学外国语学院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和英语能力较好的非英语专业毕业生,只要获取了教师资格证,就可以进入英语教育行业。因此,面对有限的岗位缺额,普通高校的英语师范毕业生也失去了就业优势。

(三)大城市相关职位需求少

虽然当代社会提出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加快构建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机制,但基层就业状况并没有得到较大的改善。据调查,一线城市求职人数明显高于三线城市,二线城市居中[4]。由此可见,当今就业状况仍是大城市英语师范专业的空缺职位一岗难求,而广大乡村学校英语教师的空缺职位则无人问津。英语师范毕业生的就业大多选择北上广、省会等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他们追求高薪职位,或者更偏向选择离家近、待遇好并且比较轻松的大城市工作,而很少考虑去基层学校任教。所以,城市“无业可就”和农村“有业不就”的现象普遍存在。

(四)毕业生素质与社会要求不符

随着国际地位的显著提升,我國已逐步融入国际贸易市场。当今社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日趋旺盛,但据相关数据表明,大部分高校英语师范毕业生的素养并未达到高端水平,英语专业的高端人才仍然缺乏。例如,学习英文的人很多,但真正从事职业翻译的人较少,高水平翻译大约占总数的5%,能够胜任国际会议口译的专业人员则更少[5]。同时,随着各行各业与国际接轨,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对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复合型人才不仅要英语能力强,还需拥有广博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能够熟练掌握经济、贸易、技术等多学科知识,具备跨学科的大视野。然而,大多数高校英语师范生所接受的教育,其重心在于了解西方文化、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及学习相关的教学理论,专业视域较为狭窄,学科知识局限,这致使他们在就业市场并不具备很强的竞争力。

二、高校英语师范生“就业难”原因剖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一个包括总体供求形势变化、个人自主择业过程及毕业生就业行为等一系列环节在内的动态过程[6]。其中的各环节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因此笔者拟从就业的整个运行过程来探讨英语师范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

(一)单一的语言能力难以满足社会所需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英语的地位也不断提高,人们普遍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同样,国家高度重视英语教育,在教育系统始终贯穿英语教学,不仅增加了高考中英语的比重,还增加了考研英语的难度。然而,由于经济快速发展,职业结构不断调整,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传统的纯英文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符合社会所需。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和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向外扩散,中国正在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而制造业的发展需要高技能和复合型人才,因而纯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已逐渐失去就业优势[7]。此外,一些部属院校,由于师资、设备、资源等都是一流的,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也高,所以培养出来的优秀的非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英文能力并不亚于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同样的职场竞聘中,他们更容易受招聘单位的青睐,成为纯英语专业毕业生的有力对手。

(二)英语师范生的扩招与社会供给失衡

由于英语地位上升,学习英语的人数直线上涨。2018年全国已有992所高校开设了英语专业,296所高校开设了英语教育专业。以湖南师范大学为例,2018年英语教育专业招收了180人,是原来招生规模的1.5倍。由此可见,英语师范毕业生会越来越多,而相关的就业职位则完全跟不上英语师范生人数的急剧增长,即英语师范生数量与社会供给处于失衡状态,多人竞聘同一岗位的现象普遍存在。近几年英语教师编制名额紧缩,难以满足广大师范生的需求,而一些普通岗位与文职岗位又明显供大于求,导致英语师范毕业生的就业空间狭窄。另外,在英语专业大范围扩招过程中,女性数量远远多于男性,而社会对女性就业有一种“隐形”的偏见,很多岗位都限定招聘男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英语师范生陷入就业的困境。

(三)毕业生就业意向高于现实或脱离现实

由于部分高校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较少,很多毕业生临近找工作时既没有明确了解就业市场,也没有对自身实力形成正确的认识。这就导致他们的就业倾向高于现实或偏离现实。例如,他们在择业时倾向于那些条件好、待遇佳的岗位,而不会考虑更符合自身实力的岗位,造成“眼高手低”的错位情形。相关调研数据显示,绝大多数毕业生的选择都集中于大城市或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其中多数毕业生热衷到北上广、苏浙沪等经济相对发达的中心地区就业。与之相反,极少的毕业生在初次就业时愿意去位置偏远、条件艰苦、环境及待遇都不够好的西部或农村地区工作,这就导致了毕业生“就业难”的普遍现象。同样,大部分英语师范毕业生想获得“铁饭碗”,只将就业目标投向公立学校。而公立学校的教师已基本处于饱和状态,由此造成了英语师范生名额少、竞争大的困境。

(四)高校英语专业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高校英语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过于重视理论学习而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大多数地方高校的英语师范生培养模式是“3+1”,即前三年是英语学科基础知识和教育理论学习,第四年才参加教育实习,而平时教育实践机会较少。只有大四的时候,学生才可能通过实习提高自己的实践水平及素养,而在其他时间,英语师范生根本没有机会通过实践发现自身的问题和短板。此外,很多高校并不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其他方面素质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多采用“传授”的方式,忽视了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所以大部分学生既不清楚这些技能的重要性,也没有培养和训练相关的能力。可见高校忽视了对实践能力及创新思维的培养,师范生也没有良好的平台锻炼自己的教师技能,从而导致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课本知识以及教学实践脱节。

三、促进高校英语师范生就业的对策

综上所述,高校英语师范生“就业难”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不能仅从单一层面进行解释与分析。所以,不论是学生还是学校,应该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作用。尤其是毕业生应该正确认识自己,转变就业心态,合理定位个人目标,主动适应社会变革。

(一)学生层面

1. 明确目标和做好职业规划

很多英语师范毕业生对自己的未来并没有明确目标,大学四年得过且过,所以毕业时面对就业的种种困难不知所措,甚至怀疑自己选择英语教育专业的正确性。英语师范生只有明确个人目标,才能知道自己在大学四年应该做什么,以便提前为未来的就业竞争做好准备。无论是跨专业就业,还是应聘大城市待遇好的岗位,都需要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另外,合理的职业规划更为重要,它犹如一盏明灯可以指引个人未来的方向和道路,避免浪费时间,高效率地提升自身实力和竞争力。这样英语师范毕业生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时就有了“定心丸”,而不会对未来的就业选择感到迷茫和无所适从。

2.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

很多英语师范毕业生一味追求高薪的岗位,而不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实际上,大学畢业生刚进入社会,不应该过分看重暂时的薪酬,而应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更注重工作的未来前景,以及是否能促进自身的发展。这既有利于大学毕业生找准自身的定位,减少无用的择业错误,也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应对日益严峻的就业竞争市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鼓励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当今社会也大力支持和扶持创业,这无疑为英语师范毕业生就业指明了新的出路。英语师范毕业生的职业观不应该只包含就业,也应该适当考虑自行创业。

3. 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与能力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英语师范生应该充分意识到社会所缺的不是“大学生”而是“高材生”。因此,英语师范生不仅要加强自身语言能力的训练,还要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努力成为英语专业类的复合型人才,进而提高自己的职场竞争力。在大学期间,英语师范生除了应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外,还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及英语专业素养,抓住各种实践机会锻炼自己,丰富自己的学识和经验。例如,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翻译比赛、英语配音比赛、英语歌曲比赛、外语教学技能比赛等专业技能大赛。当前社会对高端英语人才的需求仍然旺盛,提高自身英语专业水平是应对就业困境的主要途径。

4. 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意味着人的智力和体力两方面,即人的智力和体力都得到发展。全面发展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总书记着重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三种人才。当今社会越来越注重人的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大学生仅仅掌握专业知识,死读书是不够的。英语师范生应该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培养各方面的兴趣。作为未来教书育人的教师,英语师范生更应该注重自身的全面发展,以满足新时代对师范生的新要求。

(二)学校层面

1. 提供系统的职业规划指导

各高校应该根據英语专业的特色,从大一开始给英语师范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让他们充分了解英语教育专业的未来方向,以及自己在大学四年需要获得的能力要求,不至于在大学期间失去方向。同时,教师应该通过与大学生交谈,详细了解他们的未来设想和职业理想,及早帮助他们制订职业生涯方案,并督促其按照职业规划锻炼各种能力,以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在英语师范生中女生占大多数,她们心理较为脆弱,更容易被困难吓倒。学校应该提供适当的心理辅导,引导她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面对困难时冷静处理,因为好的心理素质在就业竞争中至关重要。

2. 完善英语师范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是指为学生获得一个领域的专业技能而设置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随着社会形势和经济发展的变革,高校应与时俱进,构建基于就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首先,为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学校应设置多类型的跨学科公共基础课,拓宽英语师范生的跨学科视野,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其次,学校要加强英语师范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他们的创新素质,进而引导他们自主创业。自主创业不仅解决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为其提供了就业岗位,也缓解了职场压力。最后,学校应重视英语师范生的实践课程,改变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实践课程是学生理论学习得以应用的有效途径,通过实践课程,学生可以发现自身问题并及时改进,进而提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由此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 改进英语师范生的培养方式

高校应该充分了解就业市场情况,以及社会对英语师范生的要求,并以此改进培养人才的方式,使之顺应国家与社会的新要求。具体而言:①改革教学方式,合理组织课堂内容,提高课堂趣味性,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英语师范生多方面、多渠道、多感官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率。②培养英语师范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他们自觉地学习,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让他们能够合理地利用课余时间丰富自身知识。③鼓励英语师范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培养多方面的兴趣,锻炼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各方面素养,成为一名复合型人才。④为英语师范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以检验其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且告诫他们要重视实习这一重要平台,充分利用实习环节锻炼并提高自己。⑤大力支持英语师范生创新创业,为感兴趣的大学生提供理论指导,充分发挥“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作用,鼓励他们自主创业,以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潮流。

四、结语

总之,高校英语师范生面临的就业困境,主要是由其自身能力与选择以及高校人才培养方式造成的。因此,我们也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予以突破。无论如何,就业难题并不只是针对高校英语师范毕业生,而是涉及所有的大学毕业生,甚至整个社会。因而当今的就业形势及改进措施仍是我们要继续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岳培蕾,师潇杰.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生就业现状及对策[J].文教资料,2018(26):227-228.

[2]车文博,张 琳,黄冬梅.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基本特点的调查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3(3):3-9.

[3]陈建群.高校毕业生跨专业就业现象分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11):91-92.

[4]史珍珍.我国岗位空缺持续时间及区域差异分析——基于网络大数据的研究[J].调研世界,2016(9):27-31.

[5]新浪新闻.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外语人才[EB/OL]. http://news.sina.com.cn/o/2007-03-01/064311311970s.shtml,2019-03-05.

[6]武毅英.转型期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82.

[7]刘 文.高等教育投资与毕业生供求研究——基于人力资本的视角[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高校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