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信息技术 有效提升语文学科综合能力
2019-07-10林素玲
林素玲
摘 要:在各种现代化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在终身学习已成为普遍理念的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及学习理念整合起来,从而有效提升学生语文学科学习的综合能力,是现今从事一线教学的語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课堂教学;信息技术;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3-03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4-0034-01
一、整合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若能整合信息技术,培养并不断提升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将会大有用武之地。以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为例,一堂新课,总是离不开课前预习,查找作家作品的相关资料,深入了解作品的内涵主旨等细碎烦琐的工作。通常情况下,教师会让课代表课外检查布置的作业,教师课堂上再抽查学生的完成情况,然后再运用信息技术或其他手段展示答案。这样做,当然能收到一定效果,可是这些熟得不能再熟的基本流程,往往会被学生应付了事,检查的结果总是不尽如人意。事实上,如果转变一下思路,让学生运用早已掌握的信息技术,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把课前该预习的知识点,制作成各种多媒体作品,在课堂上加以展示,效果会如何呢?
比如,在教学《楚王好细腰》一课时,教师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以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形式完成预习作业,然后在课堂上加以展示。学生要完成作业,需要查找资料,反复比对,制作成课件。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对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有了充分了解,关于“楚王好细腰”的前因后果,有了深入理解。针对“楚王好细腰”所引发的思考,学生更是形成了基本的认识。到了课堂教学正式进行时,因为学生充分预习过,阅读教学得以高效展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知不觉就得到培养了。
二、整合信息技术,提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当学生遇到这样那样的学科问题时,教师是以传统的职业身份,直接地加以传道授业解惑,还是整合现代化信息技术,让学生开动脑筋,动起手来,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过程?答案不言而喻,当教师放手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自己动手解决学科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学生收获的将不仅仅是学科知识,更能有效地提升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对詹天佑的创新发明,若仅用文本里的一些文字描述,或者再添加一些静态的插图,学生也无法真切地感受到詹天佑发明的创造性以及巨大的实用价值。这时如果充分整合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生在课外共同制作好相关的动画片,让“中间凿进法”“两端凿进法”和“人字形路法”动起来,将抽象的文字描述转换成形象生动的动画,学生将不仅能体会到寓学于乐的乐趣,还能激发积极性,提升遇到问题自主解决的能力。
三、整合信息技术,化语文知识为更好地生活学习的能力
就小学高年级而言,对好玩又好用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学生娴熟运用的能力有时甚至出乎教师的意料。如适用于多媒体演示、幻灯片和教学培训的软件Powerpoint,比较专业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Authorware,课件大师以及各种Office软件等;各种影音合成和动画制作软件,如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Paintshop,文字3D动画制作软件Cool3D,动画制作软件3DMAX、Flash等,对这些软件很多学生早就用得得心应手。若能把语文课堂上学到的学科知识与这些现代化信息技术整合起来,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还能让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得到完美的体现,进而让学生更好地去学习,更好地去生活。
例如,为了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活跃学生的学习氛围,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多媒体技术,创作一首班歌,并用音像资料的形式加以展现。具体方法:首先,学生自己写作歌词,请语文教师提供意见。接着学生自己谱曲,请音乐教师加以专业指导。再者请信息技术教师加以支持,把班级成绩、课间花絮、课堂影像资料等,用信息专业技术进行各种影音合成动画制作。最终,通过上述步骤,《我们一班》这样一件饱含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及生活热情的作品,就美轮美奂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参考文献:
[1]余玲艳,代建军.深度阅读教学视阈下语文教师的关键能力:内涵与结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29):31-33.
[2]李莉芸.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5(2):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