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旌德县兴隆镇风貌引导规划探讨

2019-07-10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合肥230000

安徽建筑 2019年6期
关键词:兴隆风貌街道

连 翠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000)

1 规划背景

小城镇是连接城乡、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也是城镇化的最基本单元,更是文脉传承的重要载体。

小城镇在发展中逐渐丧失了特色,出现了大量“千镇一面”、“贪大求洋”的现象,部分小城镇甚至出现了“建设性破坏”。因此急需特色风貌规划对小城镇建设进行指导。

景观风貌是提升小城镇形象的重要手段,是培育特色经济的重要支撑,提高城镇综合竞争力的有力措施,其对丰富城镇内涵、体现以人为本、改善人居环境、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2 兴隆镇概况

兴隆镇地处皖东南,位于旌德县西北部,是革命老区。距县城31km、205国道12km,国家三级公路三(溪)仙(源)线穿境而过,距黄山风景区仅43km,是上海、南京等地通往“两山一湖”地区的必经之地。

全乡总面积84.4km2,辖4个村、84个村民组,总人口9491人。现在中心村主要有4个:大礼村、三山村、光荣村、三峰村。

3 规划目标

深度挖掘兴隆徽文化、茶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通过综合整治打造特色景观资源点,塑造“山水画卷映兴隆、礼韵徽风照人间”的风貌特色。

①自然生态环境

通过规划使得镇域内各种山林、田园、森林、河流或湖泊形成小镇自然生态大环境。

②历史与文化传统

注重兴隆镇历史、徽州文化、商贸文化的保留与延续。

③规划、建筑特色

抓住镇区建筑群落特征,镇域村庄布局特色、开放式的公共空间,符合小镇的人性化尺度的街道,运用材质、色彩、小空间体现小镇氛围。

④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

市政配套与镇村配套的互补,功能齐全。

⑤社会文明

打造小镇和谐、文明的生活格调。

4 风貌规划

4.1 镇域特色风貌

4.1.1 风貌定位

①时空分布精彩。在空间上规划和开发“兴隆十景”,从时间布局上推进“四季兴隆”,春赏梅花,夏采油桃,秋摄黄华,冬游古道。

②景观资源丰富。仙桂迎客、表灵塔、灵秀大礼、毛园云海、麟溪山水画廊、千年留村、黄花岭森林公园、墨色水村、红色牛栏古道等景点。

③人文底蕴深厚。深度挖掘兴隆徽文化、茶文化、红色文化、礼文化内涵和旅游资源,推进景点、景区建设。

④基础条件优越。加大旅游市场营销,发展本地旅游力量,进一步改造升级镇区接待水平。打造一批标准化、示范化的农家客栈、农家乐,将旅游业培育成经济新增长点。

4.1.2 风貌规划

结合兴隆镇现有资源,将风貌区划分为四大片区,即:

①山体景观风貌区

山体位于城镇的外围,有三面围合,宜打造城镇内部开放空间的眺望视线通廊,禁止建设居住、商业等易破坏景观环境的建筑。

②乡村景观风貌区

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指导,以交通和配套设施为依托,实现村庄建设的集聚化、中心化,注重保持田园风貌。

③城镇景观风貌区

以集镇建设为依托,完善城镇功能,加快推进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塑造宜人的休闲度假环境。

④滨水景观风貌区

对现有河流水系进行疏导,对水旁植物加以保护和整治,同时规定在乌溪河、麟溪河、桥溪河两侧100m,其余支流两侧50m的滨水区域不得进行任何城镇建设,镇区段可适当降低。

4.2 镇区特色风貌

4.2.1 现状形态格局

集镇主要沿福礼街、明礼街和昭礼街形成“Y”字型结构发展,形成集镇发展的主脉,集中了集镇的大部分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根据现状基础以及环境发展条件分析,集镇中心区分布在功能轴线的两侧,而集镇北部则以传统居住用地为主。

4.2.2 现状肌理分析

建筑是城镇风貌最重要的物质载体,独特的建筑艺术将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体现出地方的历史特征与时代感。

①中心街区新老建筑并存。具有传统徽派风格传统,沿街行列式布局,传统街巷氛围明显。

②生活区自由式布局,建筑体量较小以低层为主,整体空间尺度宜人,以现代风格为主,多元化趋势明显。白墙红瓦具有田园气息。

4.2.3 景观风貌规划

根据现状街巷、建筑、历史文化古迹、用地性质等情况,将镇区划分为5个景观风貌区:

①历史文化风貌区

镇区处于山区小盆地之中,建成区主要位于麟溪河、乔溪河围合的区域之间,形态呈纺锤形。规划注重兴隆镇历史、徽州文化、商贸文化的保留与延续,积极打造“礼韵徽风”山水小镇,形成青山绿水与粉墙黛瓦遥相呼应的特色风貌。

②行政办公景观区

行政办公区域的环境景观趋于开放和半开放,并由独享趋于共享,由单一功能逐渐转为多元复合。通过景观语言的创新表达,改善行政办公建筑冷漠的外部形象,让人们感受到办公场所的文化与时代气息。

③旅游街道风貌区

主要沿福礼街、明礼街和昭礼街形成“Y”字型结构发展,形成集镇发展的主脉,集中了集镇的大部分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准确定位每条街道功能和风格,整治影响街道风貌的建筑及环境,完善街道市政设施。

④小镇居住风貌区

打造绿色低碳居住区,保持小镇宜居尺度、不盲目盖高楼。应以开放式街坊住区为主,延续小镇居民原有的邻里关系。保持和修复传统街巷,充分营造小镇居民易于交往的空间。

⑤滨水景观风貌区

整治镇区内河流水系,美化滨水岸线,为城镇居民提供近水、亲水空间。通过自然水体与绿地景观的结合,打造宜人的亲水平台、滨水步道,选用四季常绿的滨水植物丰富岸线景观,力求体现出兴隆镇“水—绿—城”的风貌特征。

4.3 街区控制

准确定位每条街道功能和风格,整治影响街道风貌的建筑及环境,完善街道市政设施。街道尺度不超过1∶2~1∶4,街道立面风格统一协调。街道尺度应与街道功能匹配,注重街道尺度感知的整体感和秩序感,通过建筑后退、建筑下部凸凹高度的变化,使大多数街道保持相似的视线比例,避免出现街道尺度突变。

主要街道控制指标

4.4 建筑风貌引导

4.4.1 分区控制

中心街区:保护传统空间肌理,对老建筑进行修缮,新建同类建筑应采取传统的建筑技术和材料建造,新徽派的现代建筑形式。

滨河居住区:严禁采用欧式的建筑风格。与滨河自然景观协调体现水乡意向。

田园居住区:改造现代建筑,体现清醒文艺风格。

4.4.2 色彩控制

色彩以水墨+中国红为主。

4.4.3 层高控制

严格控制建筑高度体量,形成以表灵塔为第一高度,高度控制在三层以下,对超过此限度的建筑,可视其景观影响程度逐步更新或拆除。新建建筑则严格控制在此范围之内。

5 规划实施建议

5.1 资金筹措

5.1.1 资金保障

兴隆镇政府应创建专项整治资金,确保各阶段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于开发性和盈利性项目积极争取银行贷款和社会资本的支持。

5.1.2 组织保障

兴隆镇政府应成立专项整治工作小组,由政府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联合办公,合理安排整治工作,努力提高工作进度,确保各类项目顺利进行。

5.1.3 制度保障

兴隆镇政府应明确整治奖惩制度,督促各相关职能部门工作进度,讨论并制定与整治工作相关的规范和文件,对于影响整治工作的企业和个人进行相应惩罚。积极促进群众参与制度,促进民众对于整治工作的认识和支持。

5.2 实施保障

对于具体建设项目,兴隆镇政府应开展专题研讨会,重点研究项目的可行性,积极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认真听取民众意愿,在落实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合理分配专项资金,确保整治工作的效果立竿见影。

兴隆镇政府驻地整治工作不仅需要建设规划的指引,同时还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管理和监督工作,只有将整治工作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才能确保兴隆镇风貌建设成果保持长远影响。

除了管理模式的构建,兴隆镇政府还应该加强整治建设的宣传教育力度,着重培养民众的乡土情谊,努力提高民众对于建设美丽兴隆,特色兴隆的自觉意识。

猜你喜欢

兴隆风貌街道
城市风貌规划的实践及探索-以长沙市为例
热闹的街道
包裹的一切
兴隆山楂管理技术
特别的生日礼物
热闹的街道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库车城市风貌
风居住的街道
街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