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螺旋CT三维重建与DR诊断颅骨骨折对比观察

2019-07-10阎晓斌高满吕杰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12期
关键词:骨缝颅骨三维重建

阎晓斌 高满 吕杰

1 天津市环湖医院放射科 (天津 300060)

2 天津市环湖医院CT室 (天津 300060)

内容提要: 目的:探究螺旋CT三维重建与DR诊断颅骨骨折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颅骨骨折患者共98例,依次给予患者行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DR诊断。观察两种诊断方法检出率优良率。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颅骨骨折总检出率大于DR诊断(33.66%>12.24%);螺旋CT三维重建优良率为大于DR(91.84%>71.43%)P<0.05。结论:给予颅骨骨折患者采用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更利于提升诊断率,图像清晰度高于DR,对患者早日治疗与提供诊治依据有重要的作用。

颅骨骨折是由外力间接或直接暴力打击引起,是脑科常见骨折疾病之一,在重型颅脑损伤中发生率为80%,具有较高的致死率[1]。一般情况下闭合性线形骨折无需特殊处理,但若骨折穿刺到脑膜血管、静脉窦则警惕有无存在静脉窦撕裂或硬膜外血肿,颅底骨折可合并血管损伤、脑神经功能障碍等严重性并发症[2]。有效的诊断不仅能够为临床人员提供诊治依据,还能使患者尽早治疗[3]。CT与DR均是医学影像技术,前者能够提供三维图像,后者则能提供平面图像。本文旨在探究螺旋CT三维重建与DR诊断颅骨骨折效果,具体内容阐述如下。

1.基线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颅骨骨折患者共98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无医学影像技术检查禁忌证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者;临床表现为头痛急意识障碍;GCS评分为6~8分者。剔除标准:精神病史者;哺乳期、妊娠期者。本组中男性为50例,女性为48例;年龄为19~68岁,平均(40.21±1.36)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为26例,车祸为52例,摔伤为20例。本次探究本院伦理委员会组织已审批。

1.2 方法

依次给予患者行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DR诊断。

仪器选择:CT飞利浦128排BrillianceiCT。飞利浦DigitalDiagnost X光机。

CT诊断方法:协助患者仰卧进行检查,从患者眼眶下缘到颅顶部进行扫描。扫描参数分为:螺距0.5,探测器为64mm×0.625mm,管电压为120kV,管电流为200mA,准直器宽度为40mm,球管转速为0.5s/r,重建阵距为512×512,层厚为0.3cm,重建视野为250mm×250mm,重建层距为0.15cm。原始图像重建层厚0.1cm,层距为0.5mm,将图像传输到Philips 工作站EBW,行容积再现、表面密度投影。

DR诊断方法:管电压为80kV,自动曝光,X线中心定位在患者颅顶部上方进行扫描,进行正侧投照位拍摄。将所得图像传输到工作站,采用工作站放大镜观察细微结构。所有图像由本院两名放射科医生进行盲法阅片,观察骨折类型。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种诊断方法检出率、图像质量。

图像质量评估标准:所有图像质量由本院两名放射科医生进行评估,骨折处解剖细节清晰显示、无伪影、无模糊则为优分;骨折处解剖细节显示,无模糊、伪影小则为良;骨折处解剖细节与结构显示不清晰、伪影大、影响判断则为差,总计优良率[4]。

1.4 数据统计处理方式

本次探究过程中出现的数据结果均录入SPSS22.0数据库处理,以χ2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形式表示,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螺旋CT三维重建与DR颅骨骨折检出率数据指标结果

由下述表格可知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颅骨骨折总检出率大于DR诊断,组间差异检验值为(P<0.05),见表1。

2.2 螺旋CT三维重建与DR诊断图像优良率数据指标结果

螺旋CT三维重建优良率为91.84%(90/98);DR优良率为71.43%(70/98),组间差异检验值为(χ2=13.611,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颅骨骨折是常见的严重性脑部疾病,是由外力间接或直接暴力打击引起,需快速确诊以便于及时救治。根据颅骨骨折范围损伤程度和部位,可分为颅底的颅骨骨折与大脑凸面的颅骨骨折。随着人们生活环境发生改变,医疗事故不断增加,医患双方也要求明确是否有骨折,并且了解骨折的详细情况。以往CT横断图像与X线片图像无立体感和整体感缺乏,不能多方位显示骨折部位情况,对于细微骨折、粉碎性骨折、上下关系的定位无较大作用,极易出现漏诊、误诊现象[5,6]。随着医疗技术不断的发展,128排螺旋CT的出现,使临床医师更加重视颅脑重建影像的指导意义。

表1. 两种诊断方法检出率数据指标结果(例/%)

本探究中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颅骨骨折总检出率大于DR诊断;图像优良率高于DR诊断(P<0.05),提示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效果优于DR。容积再现是通过将多个平面组合成三维图像,把所有的体素的CT值设置为不同程度的透明度,从不透明到透明,同时使用虚拟照明效应,使用不同伪彩呈现三维立体图像。而表面密度投影则是仪器中的一个软件,通过以薄层重建的轴面横断图像为基础,设置不同阈值与距离,检测组织表面从而获得实体图像。运用两种技术能够将骨折部位情况真实呈现出来,便于临床人员观察和发现细微骨折[7]。尤其是对于骨缝分离性骨折诊断率较高。骨缝分离型骨折好发人字缝,颅骨骨缝的宽度小于2cm,当骨缝宽度大于2cm或两侧相差等于1cm时则可考虑骨缝分离,CT三维重建可做到清晰呈现、立体还原[8]。DR又称为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是基于计算机X线摄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具有成像环节少、层次强、曝光宽度大的优势[9]。但分辨力低于CT,胶组合系统差,离散的数据会导致信息有所丢失,显示的空间分辨力还不够高,对于上下颌骨折、颧骨骨折而言检出率较低。

综合上述可得出本次结论,与DR诊断相比,给予颅骨骨折患者采用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不仅利于提升骨折部位检出率,更利于提升图像质量,具有分辨率高、立体感强、检出率高的优势,对患者早日治疗、控制疾病进展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骨缝颅骨三维重建
婴儿颅骨肌纤维瘤/肌纤维瘤病2例
我能攥紧的都已摁进胸膛
三维重建的飞机机动动作库设计与可视化
When weird weather strikes 当怪天气来临时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在骨肿瘤影像诊断中的价值
基于Mimics的CT三维重建应用分析
颅骨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牌坊: 在路边
我爱过
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在腔镜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