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城乡学龄前儿童家长口腔健康知识及行为调查*
2019-07-10张成刚
宫 娜 张成刚 刘 璐△
【提 要】 目的 了解沈阳市城乡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知识及行为的现状,为制定口腔健康干预措施及口腔健康教育提供建议。方法 2017年9-11月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沈阳市城区及乡镇各5所幼儿园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城区与乡镇收回有效调查问卷分别为1048份与641份,乡镇儿童多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城区与乡镇儿童家长获取口腔知识来源主要是电视与网络媒体,城区儿童家长在乳牙是否需要保护(58.9%)、窝沟封闭(19.7%)、含氟牙膏(56.4%)、口腔不良习惯(17.6%)的口腔知识回答正确率高于乡镇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城乡学龄前家长口腔行为问题上,城区儿童家长口腔行为习惯好于乡镇儿童家长。结论 对城乡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口腔健康教育迫在眉睫,应该加强医务人员对乡镇地区的健康宣传。
口腔健康问题是威胁全身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我国口腔健康问题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近年来,口腔医学的侧重点已经开始从治疗向预防转变[1]。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我国学龄前儿童5岁组患龋齿率为66.0%[2]。近几年的调查显示,学龄前儿童患龋率居高不下,口腔健康行为较差。不良的口腔行为是造成儿童口腔疾病的重要因素。儿童龋齿可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造成重要影响。学龄前儿童的口腔健康行为,与其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息息相关[3]。为了解沈阳市城乡学龄前儿童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和口腔行为情况,我们对沈阳市1124名城区和698名乡镇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问卷调查,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 沈阳市2017年9月1日-11月30日幼儿园在园的3~5岁学龄前儿童家长1822人。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分别在和平区与苏家屯区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5所幼儿园,对抽中幼儿园的3~5岁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2.方法
(1)抽样方法 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沈阳市抽取六个区、县,每个区、县抽取1个幼儿园。
(2)调查方法 调查问卷采用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5岁组儿童家长问卷及标准,内容包括家长获取口腔健康知识渠道、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等方面内容。通过在幼儿园组织儿童家长会形式,由培训合格的问卷调查员组织后,现场填写并收回。共发放1822份调查问卷,剔除填写不合格问卷133份,收回有效问卷1689份。
3.统计学分析 建立EpiData 3.0数据库,将所有资料录入并核对,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描述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城乡学龄前儿童家长答卷人员构成
城区内学龄前儿童答卷的家长中母亲最多,占城区儿童答卷家长的46.8%,祖父母(包括外祖父母)最少,为19.7%。而乡镇学龄前儿童答卷的家长最多的是祖父母(包括外祖父母),占乡镇儿童答卷家长的59.8%,父亲最少,为10.9%(见表1),城乡学龄前儿童家长口腔健康知识调查问卷答卷人员构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城乡学龄前儿童家长口腔健康知识调查问卷答卷人员构成比
2.城乡学龄前儿童家长口腔健康知识来源
城乡学龄前儿童家长口腔健康知识获取来源构成不同。互联网手机、电视广播、幼儿园宣教是城区家长获取口腔健康知识来源的前三位;而乡镇家长获取口腔健康知识来源的前三位则是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及互联网手机(见表2),城乡学龄前儿童家长口腔健康知识获取来源构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2 城乡学龄前儿童家长口腔健康知识来源构成比
3.城乡学龄前儿童家长口腔健康知识比较
城乡儿童家长口腔健康知识比较发现,城区儿童家长口腔健康知识回答正确的比例高于乡镇儿童家长,城区家长各项问题的回答正确率分别为58.9%,19.7%,56.4%,8.7%,12.0%,17.6%,城区家长在乳牙坏了是否需要治疗,窝沟封闭能否预防儿童龋齿,含氟牙膏是否能预防儿童龋齿,儿童吮指、咬下唇等口腔不良习惯能否造成牙牙合畸形问题上回答正确的比例高于乡镇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城乡学龄前儿童家长口腔健康知识答题情况构成比
4.城乡学龄前儿童家长口腔健康行为比较
城区儿童每天规律刷牙2次及以上高于乡镇儿童,为55.0%。城区儿童家长帮助孩子刷牙及监督检查孩子刷牙效果的比例高于乡镇儿童家长,分别为18.7%和17.5%。城区家长制止孩子不良口腔习惯的频率高于乡镇家长,为9.0%。家长在对待儿童口腔不适上,带孩子到口腔专科医院检查的城区家长为24%,乡镇家长为16.2%。城区儿童平时进食糖果、巧克力,饼干、蛋糕、面包等点心的频率及睡前进食甜点软饮料的频率高于乡镇儿童,分别为68.3%,65.2%,16.9%。乡镇儿童进食软饮料的频率高于城市儿童,为58.7%。37.9%的城区家长在孩子睡前进食后要求孩子刷牙并检查,高于乡镇家长(见表4)。
讨 论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城区学龄前儿童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占19.7%,而乡镇儿童却高达59.8%,说明儿童家长的健康教育不能停留在孩子父母这一面次,更应该将新的健康知识与健康理念传授给孩子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以更正老一辈人健康观念的误区。老年人由于精力、身体、健康等方面原因,往往会忽视儿童本身的一些问题,这也更多的要求孩子父母,不能一味的依靠老人去教育孩子,要从自身做起去教育孩子。老年人的错误观念根深蒂固,这也是健康教育的难点重点。针对老年人的口腔健康教育,我们应该采用更具体生动的实例进行宣传教育。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家长口腔健康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视、网络等媒体,而从医院宣传栏及医护人员获取口腔健康知识,城区家长不足10%,乡镇家长仅为3.3%,提示口腔医院以及口腔预防保健部门应重视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活动。不应仅局限于对就医的儿童家长,还应该与社区、学校联合扩大宣传面,以提高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从而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健康行为。
通过本次调查家长口腔健康知识,我们发现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存在很大的漏洞,在各项问题的回答上存在很高比例的错误,一些问题的回答正确率不到10%,乡镇儿童的家长尤为突出,这个现象令人堪忧。城市家长中仍然有41.1%的家长认为乳牙保护不重要,在乡镇家长中比例更高,达到61.2%。对儿童乳牙的保护中,家长的观念仍然存在很大的误区,如乳牙总是要换的,不会影响恒牙的发育,忽视乳牙龋齿的危害[4-5]。由于乳牙的特殊结构,髓角高、髓腔大、根管粗,儿童一旦患有龋齿若不及时正规治疗,就会累及牙髓腔,牙髓病会快速形成根尖周病变[6],从而引起根尖组织肿胀、疼痛,导致患儿不能咀嚼,影响进食和消化,不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7]。窝沟封闭是预防窝沟龋的有效措施[8],在这个问题上城市家长的回答正确率只有19.7%,乡镇家长为11.4%,可见城乡两区域的家长对窝沟封闭的重要性缺乏了解。城乡家长仅有12.0%和9.0%的人知道“六龄牙”是萌出时间最早的恒磨牙,17.6%和5.8%的城乡家长知道“儿童吮指、咬下唇等口腔不良习惯可以造成牙牙合畸形”。建议整个社会及医务人员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加大口腔健康教育的力度,宣讲龋齿危害、乳牙保护、窝沟封闭的作用、特别是对第一恒磨牙的保护,尽早做窝沟封闭。虽然现在国家开展各类健康教育,大众对自身的健康重视程度得到大幅度提高。但在口腔健康教育方面还是存在缺陷,尤其是学龄前儿童阶段。学龄前儿童自制力差,其行为习惯的养成大多数靠家长的言传身教。学龄前儿童家长口腔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直接影响家长对儿童口腔卫生行为的引导和监督[9]。
乳牙的出牙期,一般从幼儿六个月左右开始,到幼儿二岁半左右出全。家长应该从第一颗乳牙开始萌出就帮助孩子刷牙,这不仅是为了保护乳牙健康,而且也为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打基础。国内研究表明,父母的职业、受教育程度、父母的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对口腔疾病状况的重视度以及对学龄前儿童的口腔健康投入度,均与学龄前儿童口腔龋病情况相关[10]。调查发现,大多数城市儿童可以做到每天刷牙2次及以上,34.0%乡镇儿童能做到每天刷牙2次以上。但是家长帮助儿童刷牙的频率和能够每日坚持检查孩子刷牙效果的家长城区只有18.7%,17.5%,乡镇只有11.9%和10.8%,说明大部分家长不了解如何正确保持口腔卫生,只知道让孩子进行刷牙行为而忽略刷牙的效果及饭后漱口的重要性。国内许多调查已经表明,儿童越早开始刷牙,并坚持早晚用正确的方法刷牙,儿童防龋的效果越好[11-12]。在进食问题上,城区儿童进食饼干、蛋糕、面包等点心的频率高于乡镇儿童,巧克力、软饮料频率低于乡镇儿童。在睡前进食的问题上城市儿童高于乡镇儿童,睡前进食后城乡家长只有少部分家长会让孩子刷牙漱口。在进行口腔健康教育时,应该让家长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强调有效的刷牙是去除牙菌斑、保持口腔卫生的重要自我保健方法。城乡大多数家长在孩子出现口腔不适时采取的方法都是先进行观察的态度,说明家长对孩子的口腔健康不重视。这可能与家长的口腔健康观念误区,与口腔健康知识宣传不到位有关。家长应在孩子发育时期,定期对孩子的口腔健康进行常规检查,出现问题时尽早到专业口腔医院进行检查治疗,预防并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
表4 城乡学龄前儿童家长口腔行为构成比
通过我们的调查,针对学龄前儿童开展口腔疾病防治应将健康教育放在首位,城乡区域同时加强,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宣传口腔健康知识。通过正确示范如何刷牙,让儿童养成正确的刷牙行为。鉴于乡镇、农村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差,龋齿患病率高的现状,应重视乡镇、农村地区儿童口腔疾病的预防工作,学校、幼儿园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场所,医务人员及口腔疾病预防人员是主要的宣传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