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职生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以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为例

2019-07-10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梦想德育中职

(武汉第一商业学校,湖北武汉 430022)

1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意义

1.1 中职生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中职学校的学生年龄大多在15到18岁。该年龄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喜欢新鲜事物;但往往情绪容易受到波动,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在中职学校的三年是这些学生走向社会,成人成才的关键时期,他们将成为社会最需要、最基础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因此,在中职学校加强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尤为重要。

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了德育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中职学校的教育不仅仅是专业技能教育,更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1.2 寓德于“乐”的重要性

《乐记》云:“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学生在情感上有需求,作为老师要给予他们心灵上的关心和帮助,音乐欣赏课正好可以发挥这一优势。音乐是时间的艺术,更是情感的艺术,它蕴含着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对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是塑造学生品德的有力手段,使他们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此同时,音乐欣赏课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在性格、情操、修养等方面得到提升,形成正确的道德情感和道德信念。

作为一名德育教师,笔者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通过音乐欣赏教学使学生获得感悟和体验,重视情感激发,渗透德育教育,在音乐欣赏课程中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2 音乐欣赏课《我的未来不是梦》教学设计

《我的未来不是梦》由陈家丽作词,翁孝良作曲,张雨生演唱的励志歌曲。它描述年轻人有着与上一代人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虽然生于和平年代,但他们并不希望依赖父母享受生活,他们更渴望通过自己的劳动去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歌曲中塑造了一个不懈奋斗、虽有彷徨,但对未来仍充满希望的“新新人类”形象,与笔者的教育对象——中职学生非常贴近。本门课笔者的教学设计如下:

2.1 课题导入

本课将使用视频《我们的中国梦》公益宣传片作为导入。视频中由黄晓明、周迅、吴京、成龙等32位明星分别讲述“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的劳动才能实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能实现我们的梦想”“不管你是什么职业,只要对得起国家、社会、民族、家人,你就是在给中国梦的实现助力”……

课上先让学生观看这段3分钟的视频,然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你的梦想是什么,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你的梦和中国梦有什么联系?并引出本课一首关于年轻人如何实现自己梦想的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

通过该视频向学生呈现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梦”,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明星们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还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我们党的方针政策,把实现自己的梦想与“中国梦”联系在一起。这段视频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调动起来,让学生在接下来的音乐欣赏过程中迅速的进入状态,对课堂教学主题产生兴趣,有助于他们更用心地去聆听音乐。

2.2 介绍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

这首歌曲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社会正处于变革和转型期,城市对乡村的冲击,时风与传统的碰撞,让年轻人对自己的未来时而充满期待,时而又一片茫然。

这一环节,我将向学生详细介绍这首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并让学生联系当下我国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思考“关于梦想,你是否也有过困惑、茫然的时候?”。

在正式欣赏歌曲之前,先把作者以及作品的有关情况介绍给学生,还及时加以设问,帮助学生思考,启发他们联系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去考虑自己将会面临的机会与挑战;另一方面也为下面聆听歌曲,感受歌曲中描写的情感埋下伏笔。通过主动设问这一交互式教学方式,增加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感,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打开心扉,更有利于后续德育、音乐欣赏教学效果的深化。

2.3 初次聆听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

在播放歌曲之前我将给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如“歌曲的基本情绪是怎样的?歌词中描述了一群怎样的年轻人?他们面临什么样的问题?他们是用何种心态去面对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这首歌曲。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必须依赖听觉,只有通过认真聆听,才能初步了解并感受音乐美、旋律美、节奏和风格的美。那么,在聆听之前有意识、有目的地根据欣赏内容给学生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能使他们更加专注于音乐本身,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审美功能的直觉性,增强了对音乐初步的感性认识和理解。

2.4 分段聆听并讲解,分析歌曲的内涵

当然,音乐欣赏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还必须进一步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传统的音乐作品欣赏只能通过反复、多次聆听来感受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常常出现播放两三次后,学生就没有耐心和兴趣再听下去,也难以抓住重点。本课程将采用Audio Timeliner软件这一信息化手段,将音乐可视化呈现,用“泡泡图”将音乐的段落与结构划分出来,并标记上不同的颜色便于学生观察和理解。如图1:

图1 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结构图

在学生对整首歌曲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后,我将打开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的结构图示,一步步带领他们从理性的视角去深入探索歌曲的主旨与内涵。这首歌曲我将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讲解。

第一部分主歌在节奏上比较慢,用简单的钢琴作为伴奏声部,旋律线平稳,歌词使用排比句的形式,塑造了一个正陷入困惑与迷惘中的青年。对于学生来说,理想与现实常常有极大的反差,内心难免产生忧郁或悲观失望的情绪,可想要实现梦想贵在坚持——“就算受了冷漠,也不放弃自己想要的生活”,这句歌词唱出了一种多么倔强的生活态度。此处可以暗示、启发学生在生活中也许会遇到挫折,也许不被理解甚至轻视,但我们绝不放弃!

第二部分b段是全曲的转折,也是承上启下的点睛之处。它在旋律上与前后都不同,歌中突然一改之前的苦闷和困惑变得坦荡起来“因为我不在乎别人怎么说”。这句歌词也正好契合了学生的心声,他们个性张扬,崇尚自由,我的青春我做主,十分贴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第三部分副歌是全曲的高潮,节奏加快,旋律坚定而激昂,当“我知道我的未来不是梦”的主题唱响时,励志的意旨被升华,听到这里,学生也会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起来“我认真的过每一分钟,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我们的学生在遇到困难与挑战时也许会彷徨、会倔强、会苦闷、会失望,但重要的是他们需要给自己勇气去解决问题,做出属于自己的正确选择,做一个无悔的追梦人。这首歌里的态度正是在告诉学生,实现梦想的方法:认真地过每一分钟!也就是珍惜时光,立足当下,不虚度年华。

歌词如图2:

图2 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部分歌词节选

用Audio Timeliner软件欣赏音乐的优势在于,它不仅可以让学生清晰地看到歌曲的结构,还可以一边听一边看。以往要对歌曲进行解析时,只得将歌曲重头播放一遍,再进行讲解,学生往往记不住需要讲解的这一段旋律是什么,脑海中无法将老师的讲解与旋律联系上,但“泡泡图”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当老师需要讲解其中b段音乐时,只要用鼠标点击这个“泡泡”即可单独播放此段音乐。同时,图示上的标注的颜色也可以在视觉上给学生一定的冲击,帮助他们看到整首歌曲的结构安排,相同颜色标记的“泡泡”旋律是相同且重复的,不同颜色标记的“泡泡”则是一段新的旋律。在向学生讲解音乐的情绪发展时还可以用相同的段落进行对比聆听,例如这首歌曲的副歌前后共唱了三次,此时可以在“泡泡图”中单独点击这三处进行播放,学生聆听后立刻能感受到演唱时情绪一次比一次要激动,表现出他对自己未来梦想的坚定信念。

2.5 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分组讨论、练习,老师巡回指导

有了前面的分析与讲解,此时学生们对整首歌曲有了更深切的体会和更全面的把握。我将根据学生课前分好的小组,给学生下达学习任务,编排、学唱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并为自己写下如何实现梦想的一句座右铭。

此时适当组织学生们的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所教新课的理解和记忆,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在有计划有组织的前提下,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行进行创新活动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这样有助于学生之间互相启发,共同提高。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学生开阔思路,适当地给他们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也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总而言之,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将以引导者的身份,一方面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鉴赏歌曲;另一方面进一步调动学生情绪,深化教学效果。

2.6 学生分组展示表演

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大师卡尔·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经过前面的讨论与准备后,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特点分组演唱,互相配合,既增强了自信,锻炼了胆量,也将歌曲中的意志无形地转化到自己的内心,激励着他们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3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我们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流行音乐的喜爱,但他们还不具备成熟的鉴赏能力,不能准确地分辨流行音乐的优劣,有时甚至盲目追随一些不健康的音乐。因此在教学时,老师需要有效利用流行音乐,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这样不仅可以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可以让学生接触多元的音乐文化,让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给学生提供正能量,从而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端正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需要找准切入点。首先要从心理上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学生虽然对“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这样的话题不甚理解,但现在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去寻找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到我们党的方针政策与他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息息相关,是需要他们共同关注、共同努力奋斗的。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要注重“润物细无声”。在音乐艺术教学过程中,其教学内容主要是对一些音乐作品进行赏析,因此,在进行德育渗透时,不能“为了德育而德育”、“为了渗透而渗透”,忽略了音乐本身而去牵强附会。一定把握住“时机”和“度”,通过适当的提问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不要因过度反而引起学生的反感。我们可以利用音乐的特点,从情感上打动学生,让学生在内心深处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帮助学生从思考到内化,再到行动,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塑造,从而起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要适时使用信息化手段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学生对于音乐的喜爱和兴趣往往停留在表面,或者是明星效应,但其实音乐作品中不仅仅是听到的节奏和旋律,它更是表现作词、作曲者意志和抱负的载体。学生听音乐的方式就是戴上耳机,打开播放器,将一首喜欢的歌曲反复聆听。但作为老师我们可以采用信息化的手段,帮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欣赏音乐作品里蕴含的情感、意志和美感。只有正确理解了音乐作品的内涵,才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

4 结 语

音乐艺术教育是德育的活动载体,德育是音乐艺术教育的内容载体,音乐艺术教育在理论与方法上能给予德育以辅助与引导,德育在实施与实现上能够彰显音乐艺术教育的意义所在。音乐艺术教育为德育的更好发挥提供了载体,因此要充分发挥德育渗透功能,使学生在提高艺术素养的同时,道德素养、思想境界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猜你喜欢

梦想德育中职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梦想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梦想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