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梨花拂面 好梦难留

2019-07-09吴宇峥尹琦玉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8期
关键词:舞剧

吴宇峥 尹琦玉

【摘要】舞剧《人生若只如初见》主要以纳兰性德与卢氏的爱情和与顾贞观、曹寅、康熙三人的友谊为线索,以“梦”为形,运用现代高科技的声光电等舞美技术将汉民族传统题材现代化表达,凸显浓厚的汉民族人文精神。本舞评主要从舞剧的舞美、舞姿、舞意三个方面分析阐述《人生若只如初见》所体现的人文精神与浪漫至死的纳兰性德。

【关键词】舞剧;汉文化;纳兰性德

【中图分类号】J723 【文献标识码】A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面。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木兰花——(清)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清代著名词人,满清正黄旗人,是满汉文化融合的助推者,是中华文化的符号,短暂一生以汉文化的人格修养与文韬武略,满腔热血致力于促进民族大融合的同时,帮助康熙皇帝开创一代盛世。2019年4月3日,由北京市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刘震任总导演的舞剧《人生若只如初见》在武汉湖北剧院上演。在精美绝伦的舞美设计中,运用了全手绘软镜片达到裸眼3D效果,变幻莫测的灯光效果,不同于中国古典“写意”的传统表现手段。舞剧以纳兰性德浪漫豪迈的诗词为根,以人物人生路程为枝,以事态发展的戏剧冲突为叶,通过《人生之初》《别有根芽》《天为谁春》《何处情深》《人在谁边》五幕,在诗情舞意间呈现了纳兰性德与妻卢氏“曾今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般的爱情,亦呈现了纳兰性德与康熙、曹寅、顾贞观“相识满天下,知己唯三人”的深厚友谊。演绎了一个既知儿女情长、亦有家国情怀,满心赤诚,为情而痴,浪漫潇洒的纳兰性德,一场梨花拂面、好梦难留的人生传奇。

一、精美绝伦的舞美设计

舞剧将舞美设计发挥到了极致。开篇设计中裸眼3D的红墙绿瓦。两道束光打下,小纳兰在舞动中长成翩翩公子,刹那安静,梨花落落,这是纳兰自己少年与成年的初见之缘。茫茫天地间,背景云层涌动,灯光由蓝变红,涉猎归来的纳兰,英姿飒爽。初见卢氏后,少年梦中思念,雨幕珠帘,水中荷叶微微摇摆,梦中情人就像盛开的荷花,宛在水中央。在那迷雾中、梦境里,少女卢氏窈窕身影,细腰长裙,儿女情长总是痴,那一刻的纳兰性德竟是痴了。流动的光影营造层层水波,相得益彰。庙堂里,掌宫灯的宫女,庄严肃穆的龙椅,科举考试场景中的红色木顶,森严又严肃。龙椅前龙图腾的纱帐与背后龙图腾红色的背景,威严起敬。战事袭来,塞外古道,背影层层沙浪,配上灰亮的白光,只剩“夜深千帐灯”。痛失爱妻,红布拉起变白布,灯光红色基调铺垫,在诗词投影中,纳兰在白布里挣扎思念亡妻,只剩“故园无此声”。祭孔大典,顶上木质书简,象征一个民族的信仰。结尾的秋千舞,唯美又浪漫,偏偏梨花落,恩爱常相随。

二、返璞归真的舞姿形象

舞剧开场,在恢弘配乐下,少年纳兰挥舞着毛笔,张开双臂的跑动,象征少年时的纳兰性德天资聪颖、才华过人,驰骋在诗书的天地间。在落落梨花中纳兰公子舞动着毛笔开始书写人生的华章。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草原上納兰公子奔跑与起跳的舞姿豪迈而又大气。时而伴随着对天长啸的舞姿,用着最原始的舞蹈形式,仿佛看到满腔赤诚的热血男儿驰骋在大草原上。遇满族武士欺负汉文人,挺身而出,舞者相对弯腰作揖的姿态,表现纳兰性德虽是满族,却尊崇汉文化,尊崇汉文人,敬孔礼,忧国忧民,因此得曹寅赞赏、康熙赏识,这就分别结下了与顾贞观、卢氏、曹寅、康熙的初见之缘。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卢氏在层层荷叶中舞姿灵巧柔美,尽显东方女性之美,在柔软的腰功的折腰翘腿的动作间,引得梦境中的纳兰,不仅抬头向天,又回头张望,心中赞叹可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桑榆墅内,喜帐红烛”,舞姿轻柔浪漫,在那翘腿相拥、默默相望的陪伴中演绎出是夫妻亦是知音的完美爱情。边疆告急,卢氏为纳兰披上斗篷,前倾的上身呈现卢氏内心纠结的情绪。在家国情怀还是儿女情长的选择下,理解丈夫内心的追求,心怀国家。后以原始高亢,奔放热烈,对天怒吼的武舞舞姿与浪漫儒雅持笔舞姿同时演绎,体现两军对抗,也象征着满汉文化的交锋,形如水火。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纳兰公子塞外古道为国出巡,卢氏桑榆墅内难产而亡。女舞者腿部的抽动等身体各部分细节动作,体现着拼命与挣扎,抱着丈夫的诗集,睹物思人,思念中死去。思念纳兰时手抚小腹,简单的回头与眼神,将思念情绪立刻就引上心头,简单朴实的动作胜过一切的繁杂舞姿。梦中相见,相思成殇。纳兰仰天长吼,悲痛欲绝,余生剩下的悲痛时光,友人与诗书是他最后的陪伴,这就有了“心灰尽,有发未全僧”。

“彤霞久绝飞琼宇,人在谁边。人在谁边,今夜玉清眠不眠。”满汉文化终于融为一体,孔礼文舞的形象,舞姿下沉,仪态细节的设计可以看出对原史的考察下了功夫。“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画面回到最初的梨花树下,男女双人舞舞姿浪漫唯美,卢氏纤纤细腰,飘逸裙摆随风飘动,两人缠绵于梨花飘落中,回望初见至今的来路,情感达到高潮,灯光一转,回到舞剧的开端,穿门而过对少年纳兰的审视,人生里每一次初见都是如此美好。

三、美中不足的舞蹈表意

舞台上表现了凄美的爱情故事,豪情壮志的翩翩少年,伴随着流芳百世的著名诗词,宏大的音乐,如梦如幻的舞美设计,变幻莫测的灯光,流畅的编舞,家国天下的民族意识和钟爱一人的浪漫信仰,向观众扑面而来。整部舞剧充满了中国古典浪漫主义的色彩,将纳兰性德浪漫至极的人物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通过舞剧,可以看到生命的高亢,游牧文明的武舞,也能看到舞姿下沉,农耕文明的祭孔文舞,是集满汉文化于一体的古典舞剧。这对于中华文化、传播正能量、提高国家软实力都有着促进作用。舞剧始终紧紧围绕着“梦”字展开,表现了一个极具人间烟火、浪漫至死、一世温柔的纳兰性德,若是一切回到初见之时,还会有这样的结局吗?“人生若只如初见”是对诗歌与知音,对爱人卢氏,对纳兰自己的若如初见。“人生若只如初见”包含了太多太多,不仅仅是对纳兰性德人生的再现,也是所有观众的一场人生审视,“天下人倾于人生梦”,这也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如若回到初见之时,是否能够把握住结局?梦境如痴如醉,即便梦幻泡影,也不愿意醒来,但好梦难留。

但“若”字在舞蹈中反复出现,却并没有给予最直观的舞蹈寓意,好像反被“梦”字给同化,舞蹈表意中的存在感不够强烈,也引起了剧情节奏的混乱。表现在,前去边疆,与妻分别,这也是整个剧情的主要转折点,过渡有些急促,前面的感情还未沉淀,还沉浸于相爱的场景,迅速就到了边疆告急。同样的问题在丧妻后,迅速就到了而立之年的赫然离世,按照剧情发展应该还要有一段时间的过度。史料记载,纳兰回朝后经历了十年的思念才离世,这其中也有很多可以丰富人物形象的点用于编舞过渡,但在剧中情感的转换过于直接,前面甜蜜的气氛还没到顶峰,就分别,分别后立马的丧气,积蓄的怀念与悲伤之情,痛不欲生,但本受触动的眼泪又因后续剧情中甜蜜的秋千舞消磨掉。这种轮回快节奏的剧情节奏有其美中不足。但也正因这种如梦境般浪漫穿梭的表演形式,才更加让人有了好梦难留的体会。

整个舞剧下来虽然有些问题,但不能以偏概全。也许是导演有意为之的梦境之旅。最后纳兰与爱妻在仙境水池中缓缓升起,将情绪推到高潮。值得一赞的还有舞剧的音乐,有着蒙古草原传来的低沉的呼麦,也有中原土地发出的悦人磬声,威武浑厚的阵阵鼓声,直击心灵的诗词朗诵,光听音乐就是满汉民族聚集的一场民族交响乐,特别是最后高水流水,落落梨花的秋千舞中由古筝弹奏的《枉凝眉》,安静而凄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卿卿与知己,风沙与水露;德与礼,情与思,道不净一世温柔。

入梦,梨花拂面,浪漫落尽一身;梦醒,从此伤春伤别,黄昏只对梨花。

作者简介:吴宇峥(1996-),男,汉族,湖北武汉人,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2018级音乐与舞蹈学硕士,研究方向:舞蹈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尹琦玉(1998-),女,汉族,湖北宜昌人,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2016级新闻专业在读本科生。

猜你喜欢

舞剧
地方高校舞蹈“剧目排练”课程教学研究
回眸,是为了下一次的启程
中央戏剧学院舞剧系首届毕业生毕业演出《向经典舞剧致敬》成功举办
冯双白
《雷和雨》和《梦红楼》对传统舞剧理念的反叛及其艺术特征
论反面人物塑造的重要性
关于妈祖题材舞蹈作品的分析及比较研究
《铜雀伎》的艺术特色
如何欣赏舞剧音乐?
中国舞剧“心理结构”方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