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哮喘儿童心理、行为状况及综合性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

2019-07-09聂利萍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9年10期
关键词:儿童心理

聂利萍

【摘要】目的:探讨哮喘儿童心理、行为状况及综合性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盲选我院2018年收治的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1.2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心理、行为状况以及综合性干预治疗,45天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发作次数和患者家属的满意度。结果: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研究组883%、对照组717%,两组总有效率存在显著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期间,研究组患者平均哮喘发病次数为(2.1.2±02.1)次,对照组平均发病次数(352±034)次,两组发病次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满意度评价得分为(9452±171)分,对照组满意度评价得分为(901±32.3)分。结论:在哮喘儿童的治疗过程中加以心理、行为状况及综合性干预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患者发病次数,提高患者家属的整体满意度。

【关键词】儿童心理;行为状况;综合性干预

【中图分类号】R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10-090-02

儿童哮喘是常见的肺部疾病,发病具有反复性,且发病率高,发病时主要表现为咳嗽、喘鸣以及呼吸困难[1]。此外,部分患者发病时可伴有梗阻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生。若患者在发病时无法得到及时救治,则可能引发生命危险[2],因此,儿童哮喘对儿童的生命健康具有极大的威胁。研究表明,心理干预、综合干预等治疗和护理方法对治疗效果以及患者治疗后的身体恢复情况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3]。本文选取1.20例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哮喘儿童心理、行为状况及综合性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盲选我院2018年收治的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9:1.1,年龄范围为3-1.1岁,病程05-4年;研究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3,年龄范围为3-1.2岁,病程05-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患儿采用行为、心理及综合性干预治疗a.对患儿及患儿家属予以哮喘健康知识普及和病情的管理纪录。 日常生活中尽可能避免接触过敏原,对患儿日常早晚的呼气峰流速进行测量并记录以监察病情的进展,按计划进行复查。b.患儿给予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根据患儿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阶梯化递进的治疗方案, 每日早晚各吸入一吸,对3-5岁低龄儿童可使用储物罐类吸入气雾剂这种气雾剂的口器有活瓣可帮助患儿吸入,稍大龄儿童6-1.2 岁的患儿可吸入干粉制剂运用旋蝶式的吸入器。C.对尘螨过敏儿童予以脱敏治疗,分阶段分梯度对处于缓解期的尘螨过敏患儿皮下注射阿罗格疫苗。d.心理治疗对患儿进行放松训练:即在临床治疗(吸入治疗,输液等)期间为患儿讲故事或者播放儿童喜爱的动画片和音乐等,让患儿精神得以放松,获得充分休息,让患儿掌握全身放松的方法并坚持每日俩次20min左右的睡前放松训练。e.指导患儿进行运动康复,每天运动时间在1h为宜,选择低运动量的有氧代谢运动,比如步行、慢跑、适当游泳等,注意调节身体。f.实践脱敏法(行为疗法):患儿害怕哮喘的发作,表现出焦虑抑郁的情绪,让患儿观察不同哮喘发作程度的患儿,让其对哮喘发作和治疗的过程有一定了解,医护人员通过健康宣讲方式让患儿了解患儿如何有效配合治疗等,让患儿之间多沟通了解治疗后感受增加信心;每周进行2 次干预治疗。45天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发作次数和患者家属的满意度。

1.3 评价指标

本次研究的评价指标分别是治疗总有效率、发作次数和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其中,治疗总有效率 =(显效例数+控制例数)/总例数*100%;满意度评价使用我院儿科拟定的评分表(总分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为计数资料作X2检验,P > 005时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儿童哮喘作为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肺部疾病,严重威胁到儿童的生命健康[4]。对于高危哮喘儿童应及时进行早期干预治疗,降低哮喘的发病率,本文随机选取我院儿科在2018年收治的1.20例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常规治疗组作为对照,通过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发作次数和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就哮喘儿童心理、行为状况及综合性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了探讨。经研究发现,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研究组883%、对照组717%,两组总有效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期间,研究组患者平均哮喘发病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平均发病次数;研究组满意度得分整体高于对照组。综上,在哮喘儿童的治疗过程中加以心理、行为状况及综合性干预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患者发病次数,提高患者家属的整体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邢娅娜,程娟,刘浩,张玮,段红梅.儿童哮喘相关临床实践指南的质量评价与内容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9,19(02):253-260

[2] 杨祎,姜明燕.儿童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研究与进展[J].系统医学,2019,4(02):193-195

[3] 薄红晓.心理干预对儿童哮喘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17):2850-2852

[4] 赵颖,朱慧华.中医药防治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医儿科杂志,2019,15(01):86-89

猜你喜欢

儿童心理
基于IHSFCM的儿童心理健康分析研究
南南的困惑
对有效开展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小学语文教材中民间文学的选编原则研究
用马斯洛理论简析《爸爸去哪儿》萌娃的行为
重视儿童心理特点,完善小学音乐教学
儿童心理视角下小学体育教学策略探析
儿童心理与“绿色”儿童玩具的设计研究
浅谈引进版绘本图书编辑应注意的问题
顺势应对生活中的德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