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法律认知测评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2019-07-09徐淑慧
徐淑慧
(温州大学,浙江温州 32500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在此之前,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为贯彻落实该《决定》,2016年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印发《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指出“法治教育要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并使中小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初步树立法治意识”。同年,教育部制定的《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更明确提出,中小学校要“形成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新格局”。这一系列文件反映了党和政府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顶层设计思维。
一、问题的提出
“了解和掌握神圣法典的人越多,犯罪就越少。因为对刑罚的无知和刑罚的捉摸不定,无疑会帮助欲望强词夺理。①[意]切萨雷·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5页。实证研究亦表明,未成年犯的法律意识水平显著低于同龄普通未成年人。②徐淑慧:“法律意识植根于自我的教育研究”,鲁东大学学位论文,2016年。这均说明法律认知对预防犯罪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法律认知实则属于法律意识的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学者对法律意识结构进行大量的论证,比如早期的学者李放认为法律意识的结构分为个体法律意识和社会法律意识①李放:《法学基础理论纲要》,吉林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90页。。法律意识分为法律心理、法律观点和法律理论②王子琳、张文显:《法律社会学》,吉林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64页。。以上这些学者阐明了法律意识的内涵、结构和功能,据此我们可以发现,法律认知居于其内,比如法律观点、对法律理论的看法即为法律认知。也有学者从文化的角度对法律意识进行解读,认为法律意识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社会成员对其法律体系的认知、内化、价值认可及态度和各种心理的总称,历史传统和民族文化是其基础③贾应生:“论法律意识”,载《人大研究》1997年第9期。。还有学者从个体对法律现象的主观认知视角,认为法律意识包括法律知识、法律理想、法律情感、法律意志、法律评价和法律信仰。这也是法律意识的横向结构。从法律意识的纵深结构,将其分为法律心理、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形态④刘旺洪:“法律意识论”,中国人民大学学位论文,2000年。,还有从心理学角度对法律意识的解释⑤孙春伟:“法律意识概念的学理解释及其评价”,载《学术交流》2008年第10期。。
根据以上学者的理论研究,我们认为法律认知的客体一方面包括对法价值的认知。何谓法律价值?“法律价值是指法律本身的属性及其存在、运行与实施对满足一定主体的需要有利、有益、有用,符合真、善、美、自由、平等、人权、公平、正义、道德、真理或客观规律的要求,产生良好的影响和效果,对一定事物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起积极作用,以及一定的主体对法律的对错、好坏、优劣、利弊、正反、质量高低、作用大小等方面的评价等等。”⑥薛伦倬:《马克思主义法学新探》,重庆出版社1992年版,第139页。其内涵“包括了秩序、平等、公平、自由、安全和效率。”⑦胡启忠:“法律正义与法律价值之关系辨正”,载《河北法学》2010年第3期。另外一方面,法律认知包括对国家现行法律的认知,对主要部门法的基本知识以及对这些法律知识实践的认知,即能够在社会生活中“知法、懂法”。⑧徐淑慧、苏春景:“法律信仰的特点、结构与培养策略”,载《教育研究》2016年第6期。对法价值的认知是为了更好的“知法”与“守法”,从而知道行为的法律界限,这也是预防犯罪的最佳途径。
目前国内对法律意识的研究多采用理论思辨的形式,即便是实证研究也局限于问卷调查的方式,且主体多为大学生,如对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的问卷调查分析⑨谢山河、黄章华:“关于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分析”,载《教育学术月刊》2008年第7期。⑩王开琼:“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调查研究”,载《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年第7期。,大学生网络行为中法律意识问卷调查报告⑪⑾马艳华:“大学生网络行为中法律意识调查报告”,兰州大学学位论文,2010年。,网络游戏对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影响问卷调查⑫⑿刘亚娜、高英彤:“论网络游戏对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影响”,载《教育研究》2013年第4期。,这些研究仅对法律意识的现状做出描述性分析,缺乏标准化的测量工具以及严格的实验设计,对法治教育所提供的策略亦缺乏实证验证⑬⒀何树彬:“青少年法治教育:目标定位、实施原则与路径”,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16年第2期。⑭⒁许晓童:“从法制教育到法治教育的历史意蕴及实践策略——基于《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视角”,载《教育评论》2017年第4期。。而实验研究或者对法律意识培育策略效果的检验,均需要标准化的测评量表,故本研究尝试编制适用于中国中学生法律认知的测评工具,以期为量化评估中学生法律认知水平和预防青少年犯罪提供科学有效的测评工具。
二、研究方法
(一)量表的编制
初测量表测度项的来源主要包括:一是根据对国外内关于法律认知文献的梳理,将法律认知分为四个维度:法律价值认知、法律知识认知、法律权利义务认知、法律实践认知。依据相关研究者对这几种维度内涵的解释以及结合中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相关内容,编制了相应的测度项。二是研究者对18名中学生进行有关法律认知的质性访谈,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授课老师进行访谈,根据访谈结果编写具体的测度项。三是对目前相关测评量表题项的借鉴与修订,如公正世界信念量表中的部分题项可为法律价值认知题项做参考。最初共形成30个测度项。同时,在编制好量表以后,通过焦点小组讨论法,与初中三个年级各7名学生就每个测度项进行讨论分析,确定措辞的准确性和可被理解性。并且,进一步通过测度项分类法,对量表的结构和内容进行修订,最终初始问卷确定了17个条目。量表采用Likert5点计分法,从“完全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不确定”、“比较符合”、“完全符合”依次计分为1分、2分、3分、4分、5分,要求被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填写。得分越高,表明个体的法律认知水平越好。
(二)施测对象
选取浙江省某市初中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主试为接受过心理测量培训的心理学系学生。测试时间约为10分钟,被试的年级与性别分布详见表1。
表1 测试对象年级与性别情况表
(三)研究程序
第一步,根据确立的中学生法律认知量表的理论构想,编制30个测度项,通过专家评定法、测度项分类法对题目进行删减调整,初步形成17个测度项。第二步,对初中生进行施测,用收集到的数据做探索性因素分析,最终确定15个测度项。第三步,用收集到的数据对量表理论构想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考察量表的信效度指标。
(四)统计处理
探索性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因子旋转采用正交旋转,统计工具为SPSS21.0;验证性因素分析采用的统计工具是AMOS22.0。
三、结果与分析
(一)项目分析
以量表总分最高的27%和最低的27%作为高分组与低分组界限,求出两组被试在每题得分的平均数差异,所有题目均达显著性水平(p<0.001),表明各测度项的鉴别力良好。计算每个题目与总分之间的相关,所有题目与总分的相关都可以接受(r>0.3)。故,经项目分析后保留所有题目。
(二)探索性因素分析
1. 法律认知量表探索性因素分析
采用方差极大旋转法对法律认知量表的17个测度项做第一次主成分因子分析,结果表明:KMO值为0.878,Bartlett球形检验的结果达到了显著水平(p<0.001),表明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根据λ>1的原则,提取4个因子,总解释率为63.375%。由于题目A14和A5分别在两个因子上的载荷接近(A14在因子1和因子2上的载荷分别为0.421和0.443;A5在因子1和因子3上的载荷为0.404和0.480),因子将这两个因子删除,对保留的15个测度项重新做主成分分析。
第二次主成分因子分析结果显示:KMO值为0.862,Bartlett球形检验的卡方值达到显著性水平(卡方值=1004.229,自由度=136,p=0.000),表明适合进行因素分析。根据λ>1的原则,结合碎石图,抽取4个公因子,可解释的方差累计贡献率为66.178%。根据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可以将法律认知量表分为4个维度,根据每个维度所包含的项目可对其命名如下:维度1:法律价值认知;维度2:法律权利义务认知;维度3:法律知识认知;维度4:法律实践认知。量表的因子结构及各项目因素负荷见表2。
表2 法律认知量表的因子结构及各项目的因素负荷
(三)验证性因素分析
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剩余15个项目,形成法律认知量表。为考察构想模型与实际模型拟合度,以及各个测度项与各维度之间的关系,对该模型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各维度的因子结构模型各项具体指标如表3所示:
表3 各分量表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拟合指数
拟合度是检验假设模型与原始数据是否吻合的重要指标。卡方值比自由度小于2时,表示假设模型的适配度较佳,本研究的此值均小于2,说明拟合度较好。其他拟合度指数越接近1,表示理论假设的拟合度越好①吴明隆:《结构方程模型》,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42页。,本研究的大多数指标都在0.9以上,说明总体上拟合度较好。
(四)信度与效度分析
1.信度分析
本研究考察量表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分半信度。4个维度的Cronhach’a一致性系数和分半信度②做分半信度的前提是测度项足够多,维度3和维度4各有3个测度项,故不进行分半信度评估。如表6所示:
表4 各个维度及总量表的信度分析
2.效度分析
最终保留15个测度项。以每个维度为潜变量,每个维度上的测度项为观测变量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4个潜变量之间设定为两两相关。观测变量的残差之间设定为相互独立。结果表明,总量表的结构效度较好,具体结果见表5。
表5 总量表的效度分析
四、讨论
法律认知是法律意识结构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中学生法律认知发展状况首先应客观评价其法律认知发展水平,而中学生法律认知测评工具是开展中学生法律认知研究的前提与基础,编制科学有效的适用于中国中学生法律认知测评工具具有重要价值。遗憾的是,从目前文献来看,对法律认知测评工具的开发几乎没有。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学科间的壁垒,法律意识理论是法理学主要研究的主题,而对认知或意识等工具的开发主要是心理学专业人员在做。基于此,本研究者尝试对这一现状进行破冰并编制了适用于测评中学生法律认知的工具,最终编制的量表包括15个测度项,量表的编制符合心理测量学和统计学的要求。
首先,从量表编制的理论基础来看,关于法律认知的概念、结构和相关理论已然很成熟,对这部分理论知识主要由法学专家在进行研究。那么,本研究依据法理学相关理论,结合心理测量与统计学的分析结果,将中学生法律认知划分为四个维度,分别为法律价值认知、法律知识认知、法律权利义务认知以及法律实践认知。法律价值虽然具有高度的凝练性、抽象性与模糊性,但却可以通过语词被感知到。①张奎:“法律价值与法律的建构性阐释”,载《求索》2017年第11期。主流观点认为,公平、自由、秩序乃为法律价值包含的基本要素。其中公平的语义有公正或正义等,那么,法律维护的即是某种公认的道德,这种道德所导致的是共同的善。故,公正也是法律得以存在的正当性依据。法律的秩序价值表明法律存在的目的在维护社会和平稳定,法律是一种治理社会的手段与方式。②于浩:“功利主义视角下法律价值的认知逻辑”,载《社会科学》2017年第5期。法律知识认知维度的内涵主要是指个体对目前国家运行中的基本法律知识的贮存量,即该维度测评的是个体“知法”的程度。法律权利义务是对法律价值的具体体现,也是个体法律知识的进一步细化。权利主要是借助法律之力保障的个体可选择性的法益,以此彰显对人性的尊重;义务就是依照法律规定应当承担的或者依照约定自愿承担的责任③薛波:《元照英美法词典》,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452页。,经常与权利相伴相随,履行义务是确保他人权利实现的重要方式。法律实践认知,主要指对“活着的法律”的基本观点,即对运行着的法律的认知。了解中学生对法律这四个维度的认知,可以使法治教育更有针对性,也可以对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教育提供参考。
其次,从中学生法律认知量表编制的过程来看,根据文献梳理构建法律认知维度,并依据核心概念的内涵及相关理论编制量表,初步形成各个维度的30个测题;然后将每个测度项与中学生和相关教师进行访谈,并与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咨询与评定,对题项进行修改、调整与删减,最后形成17个测度项后通过测度项分类法,进一步确保量表各个维度测度项的内容效度;接着将量表投入到施测环节,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检验,包括项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以及信度和效度检验。同时,在量表的编制过程中,为避免正反向题混合导致的项目表述方法效应,④胡天强、张大均、程刚:“中学生心理素质问卷(简化版)的修编及信效度检验”,载《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所有题目均为正向表达。整个量表的编制过程,访谈、测度项分类、焦点小组讨论以及实证分析过程均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故过程科学严谨、结论可靠有效。
最后,从量表编制的结果来看,本次法律认知测评量表最终保留15个题项,均为5级正向计分。经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后获取4个因子,4个因子的方差累计贡献率为66.178%,15个题项的因子负荷值均大于0.45;从信效度检验结果来看,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和分半信度良好,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绝对适配度指数与增值适配度指数均达到模型的可接受统计学评价标准,这说明数据拟合度较好,量表有较好的结构效度。综上所述,此次量表编制基本上达到了预期效果,中学生法律认知测评量表可作为测量中学生法律认知水平的工具。尽管如此,本次编制的中学生法律认知量表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较全国大样本来看,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小,未来研究有待扩大被试的取样范围。另外,对中学生法律意识的测评不能只停留于认知层面的考核上。法律意识包括法律认知、法律情感、法律意志、法律动机、法律理想等。故,今后的研究应将法律意识各个结构的测评工具开发出来,形成全面一体的法律意识测评工具。另外,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各种算法的不断更新发展,在开发量表的时候对这些技术加以利用,比如通过Python对论坛文本的分析代替一个个的实地访谈与调研;同时,也能以线上发放量表的方式,获取更大的数据,通过深度学习算法,构建青少年法律意识预测模型。基于此,设置科学、有针对性、个性化的青少年预防犯罪法治教育课程及相关活动,有效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将犯罪行为扼杀在摇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