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网络平台的分阶段微测试在中药学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

2019-07-09冯秀芝任艳玲刘立萍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3期
关键词:分阶段中药学平时成绩

冯秀芝 任艳玲 刘立萍

(辽宁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药教研室,辽宁 沈阳 110847)

随着网络的深入发展和“微时代”的到来,高校传统课堂和高校教师均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模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各种移动上网设备已经融入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基本成为每一名大学生的必需品,学生普遍在看手机、玩电脑上花费较多时间,他们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大量信息的同时对高校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1]。同时“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等教学理念也要求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要适应学生的生活心理状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高校在建立网络教学平台的实践中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或以教学内容为主[2],或以考试考核为主[3],或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师生互动[4],或网络平台教学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5],均取得了理想的教学与评价效果。

根据学习需要和学校教学进程的安排,中医学及相关专业的中药学课程通常安排在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相对而言学生的中医学知识基础较为薄弱,中药学知识内容较多,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对于理科生而言以背诵为主的知识较为枯燥,学习起来难度较大,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在教育“微理念”的影响下,在中药学教学设计中用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该课程的“微学习”[6],当代大学生对基于网络平台的教学模式具有较好的接受度[7]。鉴于此,在中药学的教学过程中实施了基于网络平台的分阶段微测试,以探求更高效的中药学教学与考核方法,增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功底,培养中医学及相关专业的优秀人才。

1 实施方案

1.1 微测试 以相同专业的不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改革组与对照组两个年级均进行86学时理论讲授和4学时的饮片实践课,均进行饮片识记考核、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授课教师为同一人。其中平时成绩均以10%的比例计入综合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均以20%的比例计入综合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均以70%的比例计入综合成绩。改革组在授课中利用学生的碎片时间在网络平台进行微测试,题目的设置注重简短、突出重点、照顾前后联系和增加趣味性等,统一在相同较短时间内完成并提交。本门课程共分28章,根据不同章节内容,分阶段微测试分10次进行,每次满分10分,共计100分,以50%的比例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饮片识记考核成绩以50%的比例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对照组饮片识记考核成绩即平时成绩。统计改革组和对照组各分数段人数所占比例和整体平均分,分析统计结果的差异,并得出基于网络平台的分阶段微测试的引入对中药学教学效果的影响。

1.2 拓展实用知识传送 在网络平台传送一些与中药学相关的生活实用小知识,例如对某些病症具有独特疗效的小复方、针对不同人群的食疗养生保健知识等,使课程内容与日常生活相接近,进一步增加学生对该平台的关注度,做到学以致用,增加感官认知,提高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网络平台还可以促进师生间的沟通交流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也可以在有限的教学条件下尽可能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

1.3 问卷调查 在期末考试之前在改革组进行问卷调查,重点调研学生对中药学课程内容的接受程度、难度认知情况、学习障碍、对引入该种教学和考核方式的认可度以及对中药学学习兴趣的影响等。调查问卷试题的设置注重简便易答,以单项选择题为主,附一道客观题,便于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建议。问卷调查的设置也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通过分析研究调查结果,近距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和需求,从而为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可靠的依据。

2 实施效果

2.1 学生成绩统计分析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改革组的平时成绩集中在90分以上分数段,所占比例明显优于对照组;平均分为93.3,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基于网络平台的微测试方便而灵活,全部学生都能积极踊跃的参与微测试,按时完成并提交,明显提高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参与度,而根据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做的经验”包括直接经验、设计经验和参与活动最能提高学习效率。见表1。

表1 平时成绩统计结果 [名(%)]

改革组的高分数段学生人数百分比和平均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不及格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基于网络平台的微测试不只是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平时成绩,更是提高了学生对中药学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线上内容给学生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并最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成绩,提高了教学效果。见表2。

表2 综合成绩统计结果 [名(%)]

2.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学生普遍认为中药学课程负担较重,重复记忆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学习难度较大。课下利用网络平台的交流可以拉近学生与授课教师的距离,增加师生感情,网络平台的测试知识具有趣味性,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课堂讲授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传送的生活实用小知识及其他相关拓展内容让学生可以学以致用,切身体会中药的神奇妙用,并能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授课教师在与学生分享交流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辨证思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师生的交流和互动,学生不只是提高了平时成绩,在期中和期末考试的备考中也增加了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高了学习效率。

3 结语

基于网络平台的分阶段微测试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碎片时间,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对中药学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中药学的教学效果。基于“微理念”的知识传递具有信息存储载体的无纸化、信息内容丰富多样化、信息量的扩大化、互动交流便捷化等特点[8],高等学校教师必须与时代同发展,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以网络平台的飞速发展为契机,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知识传递的特点,潜心研究新形势下各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勇于实践,体现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如此才能在教学改革的道路上有所突破,培养出更优秀的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分阶段中药学平时成绩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桂枝汤煎服法对临床中药学实践的启示
观察分阶段延伸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的影响
关于工科专业课平时成绩的思考
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平时成绩评定方法的探究
让平时成绩回归本真
分阶段减少母猪限位栏的使用
分阶段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严重Pilon骨折临床观察
课堂巧分阶段 搞好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