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中的应用

2019-07-09叶晓羽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3期
关键词:白芥子肺病耳穴

叶晓羽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呼吸科,福建 福州 350108)

慢性阻塞性肺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具有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的特点,需要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1]。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机体抵抗力较差,季节交替时易复发,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给患者的心理以及生理均造成了不良影响。本次研究选取了2017年10月—2019年2月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117例,并对其中59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采取中医护理技术护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方案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2月接收的肺气肿患者117例,将患者按简单随机抽样的方式分为中医组和常规组。中医组59例,男49例,女10例;平均年龄74.1岁。常规组58例,男49例,女9例;平均年龄75.5岁。经均衡性检验,2组间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性别、婚姻状况及病程等均衡可比(P>0.05)。

1.2 纳入标准 (1)经过CT检查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病;(2)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3)知情同意;(4)病人年龄≥60周岁。

1.3 排除标准 (1)患严重恶性肿瘤或严重器官功能障碍者;(2)患者和家属对本项研究高度敏感,难以解释与沟通;(3)精神病患者;(4)对食药有严重过敏史或对白芥子、麝香、甘遂、生姜等中药成分过敏者。

1.4 脱落标准 (1)认知损害,未能对自身症状合理描述者;(2)患严重恶性肿瘤或严重器官功能障碍者;(3)资料缺失,影响观察评估者。

1.5 研究方法 对2组患者均遵照医嘱进行卧床、抗感染、低流量给氧、化痰止咳、舒张支气管等治疗。住院治疗期,对常规组患者按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具体护理过程为呼吸道护理、饮食指导、体位护理及服药指导等。

中医组应用常规护理联合中医护理技术(耳穴埋豆与穴位贴敷)。耳穴埋豆:责任护士选取耳穴脾、肾、肺3穴,使用王不留行籽贴压,采取揉法、点法、对压法及直压法等不同按摩法进行按摩,每个穴位按摩2 min,使患者相应穴位产生酸、麻、胀、痛的刺激感应,2次/d,连续7 d。 穴位贴敷:责任护士取《张氏医通》白芥子膏组方,取上述组方10 g,用姜汁调和制作成3个直径1 cm大小的药饼,敷贴于肺腧穴、脾腧穴、定喘穴,1次/d,3~4 h后取下,连续7 d,如出现皮肤过敏、起泡现象,及时取下药物,对症处理。

1.6 观察指标 以中医组及常规组的疗效、病患治疗前后的日常活动能力及病患护理满意度作为观察指标。应用Barthel指数对病患治疗前后日常活动能力的变化进行评估。

1.7 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评价标准为显效(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及肺部啰音等消退或显著好转,血液流变学指标正常或显著改善)、有效(上述症状、体征和血液流变学指标部分改善)、无效(上述症状、体征和各项参数无改善)[2]。

1.8 统计学方法 应用х2检验对中医组和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率进行差别比较;采用t检验对患者治疗前后的Barthel指数进行组间差别比较。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22.0进行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2组疗效比较 经1周治疗后,中医组显效48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61%。常规组显效35例,有效11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9.3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9.371,P=0.009)。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例)

2.2 住院患者自理能力比较 治疗前中医组Barthel指数为 (66.02±22.94) 与常规组的 Barthel指数 (67.50±19.72)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75,P=0.708);治疗后,2组Barthel指数均有提高,且中医组Barthel指数(87.20±16.90) 显著高于常规组 Barthel指数 (78.28±19.90)(t=2.617,P=0.010)。见表 2。

表 2 2 组 Barthel指数比较 ()

表 2 2 组 Barthel指数比较 ()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中医组 59 66.02±22.94 87.20±16.90常规组 58 67.50±19.72 78.28±19.90 t值 -0.375 2.617 P值 0.708 0.010

2.3 护理满意率比较 2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其中,中医组十分满意33例,比较满意24例,不满意2例,总满意率为96.61%,常规组十分满意25例,比较满意22例,不满意11例,总满意率81.03%,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х2=7.413,P=0.025)。见表3。

表3 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例)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慢性阻塞性肺病在老年群体中的发生率不断地上升,并呈现出逐年增高的趋势,给老年人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主要特点为不完全可逆的持续性气流受限,临床表现为活动后呼吸困难和运动受限,在病理上表现为广泛、持续的炎症以及气道与肺实质的重塑[3]。有研究认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发生和发展与肺部对有害气体、吸烟以及PM2.5等大气颗粒物的异常炎症反应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4]。临床主要予对症治疗、糖皮质激素应用以及扩支气管药物应用,有研究报道临床治疗结合护理干预能够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5]。有文献报道中医辨证理论运用于内科疾病相较于常规护理效果更为显著[6]。

中医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病属“喘证”“咳嗽”“肺胀”,其病因主要为久病肺虚、痰浊潴留,导致肺气俱损,并累及脾、肾、心等脏器,从而导致肺气壅滞,肺体胀满[7]。本研究应用的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在耳穴埋豆中应用适当的按揉手法对穴位进行刺激,疏通经络,改善内分泌及微循环以达防病、治病、保健的目的。从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出发,按疾病相应部位选穴,慢性阻塞性肺病病变在肺,久病累及脾、肾。《张氏医通》白芥子膏组方,温肺散寒、止咳平喘、化痰散结、祛湿逐饮,以调补肺肾之气为主[8]。肺俞穴、肾俞穴及脾俞穴分别有肃降肺气、补肾益阳、和胃健脾的功能。故而选肺、肾、脾3穴,进行耳穴贴压,刺激相应穴位;穴位贴敷选用《张氏医通》白芥子膏组方,选背部肺腧穴、脾腧穴及肾俞穴,以平喘、化痰、止咳。

综上所述,相较于常规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配合开展中医护理操作,使病因病机病理与病变之脏腑相合,能收到更好的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与护理满意度,进而改善医患关系。

猜你喜欢

白芥子肺病耳穴
从白芥子古今外治研究探寻中药“内病外治”机理的新思路
白芥子(李源恒)《人间有味是清欢》《暂放尘心游物外》
营养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针灸联合耳尖放血、耳穴压丸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病在微信平台的延伸护理效果观察
耳穴埋豆+腹部拔罐对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排便自觉通畅率的影响
《辨证奇闻》中白芥子的运用规律探讨
二十五味肺病丸质量标准的研究
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观察
治咳嗽痰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