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血化瘀汤联合按摩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55例

2019-07-09赵春朋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3期
关键词:骨伤肢体骨折

赵春朋

[辽宁省海城市正骨医院创伤骨科(二)疗区,辽宁 海城 114200]

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是骨科类疾病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很可能会引发伤口感染,甚至形成血栓或骨筋膜间隙综合征,严重影响患处的愈合效果,延长治疗时间,不利于后期康复[1]。因此,为了保证骨伤患者后期的生活质量,有必要加强对患者骨伤后的治疗。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其在临床骨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次研究对我院收治的110例分别行常规西医治疗和行活血化瘀汤联合中医按摩治疗的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110例,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男24例,女31例;年龄16~72岁,平均年龄53.45岁;肱骨骨折11例,胫腓骨骨折18例,股骨骨折8例,掌指骨骨折6例,其他12例;轻度肿胀17例,中度肿胀23例,重度肿胀15例。试验组男29例,女26例;年龄17~75岁,平均年龄56.45岁;肱骨骨折10例,胫腓骨骨折15例,股骨骨折9例,掌指骨骨折8例,其他13例;轻度肿胀19例,中度肿胀23例,重度肿胀13例。2组患者基本资料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 骨折后期可见皮肤肿胀明显;(2)可见张力性水泡;(3)患者及其家属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1)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2)认知功能障碍者;(3)有精神疾病;(4) 临床资料不完整。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对患者进行镇痛、抬高患肢等基础治疗,并给予患者静脉滴注浓度为20%的甘露醇250 mL,1次/d。试验组行活血化瘀汤联合中医按摩治疗,活血化瘀汤方剂为:香附、柴胡、路路通各8 g,泽兰、泽泻各10 g,郁金、青皮各14 g,陈皮、乌药各15 g,桂枝18 g,川牛膝、木香各20 g,以上药物加入500 mL水中煎煮至300 mL后,每天早晚各服1次,连续服用7 d。患者在用药的同时给予其中医按摩,按摩师对患者肢体肿胀部位进行捏、擦、搓、揉、拍等手法按摩,由远心端到近心端,并对肿胀部位进行细致按摩,以促进患处血液循环,消除肿胀[2]。

1.5 观察指标 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肢体疼痛进行评分,分值为0~10分,评分越高疼痛程度越明显。观察2组患者肿胀消除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6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患者肢体肿胀程度与治疗前相差<20 mm,肿胀消失时间 <3 d;有效:患者肢体肿胀程度与治疗前相差40~80 mm,肿胀消失时间 <6 d;无效:患者肢体肿胀程度与治疗前相差 >90 mm,肿胀消失时间 >6 d。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量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卡方检验,设定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经研究发现,试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2组患者肿胀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肢体疼痛评分对比 经研究发现,试验组肿胀消除时间、住院时间及肢体疼痛评分均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肿胀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肢体疼痛评分比较()

表2 2组患者肿胀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肢体疼痛评分比较()

住院时间(d)对照组 55 5.95±1.05 9.47±1.78肢体疼痛评分(分)2.28±0.52试验组 55 3.28±0.85 6.12±1.84 1.60±0.41 t值 14.6575 9.7045 7.6156 P值 0.0000 0.0000 0.0000组别 例数 肿胀消失时间(d)

2.3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经研究发现,2组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情况,但对照组发生寒战、发热、头晕等轻微不良反应共计5例,构成比9.09%(5/55),试验组仅出现1例头晕患者和1例发热患者,共计2例,构成比3.64%(2/5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 (х2=2.492,P=0.114)。

3 讨论

骨伤患者后期很容易出现肢体肿胀现象,不但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同时患处所带来的疼痛会很大程度上增加患者的痛苦,对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以导致治疗依从性不佳,阻碍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同时,若未及时对患者进行消肿治疗,很可能由于血液循环不畅而诱发感染或出现骨筋膜间隙并发症,因此有必要给予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有效的治疗,以促进患处的血液循环,从而达到预防静脉血栓发生的目的。相关研究证实,造成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原因是人体骨质受到损坏后增加了毛细血管通透性,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引起血管壁扩张,形成水肿[3]。以往临床上多采用甘露醇对骨伤后期肢体肿胀进行治疗,虽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单一使用该药物对患者病情改善不明显,可能会出现一定的不良反应,如患者机体水电解质平衡被破坏等。故有学者提出[4],活血化瘀汤联合中医按摩应用于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中能有效消除肿胀程度,提高治疗效果。中医认为,骨伤后期肢体肿胀属于血瘀症状,治疗时应以活血化瘀为治疗原则,活血化瘀汤中泽泻利水、泻热;泽兰消瘀止痛、利尿退肿;青皮疏肝破气、散结清瘀;川牛膝活血祛瘀;桂枝通阳化气;陈皮、木香、乌药具有行气健脾作用;香附具有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的功效;柴胡、路路通具有祛风通络、利水除湿的功效,全方共用可起到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消肿止痛的效果。然后在治疗过程中进行中医按摩,借助揉、搓、捏等手法,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起到松解粘连、流通气血、消除肿胀的作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单纯西医治疗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采用活血化瘀汤联合中医按摩治疗的试验组,说明活血化瘀汤联合中医按摩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效果显著;且试验组肿胀消除时间、住院时间及肢体疼痛评分均小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情况,但有一定轻微头晕、发热症状,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结果与杨继松、周炳华等一致。数据表明,在骨伤后期肿胀的治疗中,采用活血化瘀汤联合中医按摩的治疗效果较单纯使用甘露醇的效果更具临床应用价值,可促进患者康复,减轻患者疼痛。

综上所述,活血化瘀汤联合中医按摩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疗效显著,能有效促进患者肿胀消除,缓解患者疼痛,缩短治疗时间且未见不良反应发生。故在临床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的过程中,有必要加强对该治疗方法的推广应用,以切实发挥出改善患者病情,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用药过程中仍需要对患者所存在的不良反应进行严密观察,一旦发现应及时干预,切实保障用药安全,避免出现医源性风险。

猜你喜欢

骨伤肢体骨折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中医适宜技术在骨伤中后期患者社区功能康复中的应用及影响
整体护理模式在老年骨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基于CBM数据库中医骨伤学文献计量分析
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采用中医治疗的效果观察
伤筋动骨怎么破
伤筋动骨怎么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