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息肉切除术治疗大肠息肉的疗效观察

2019-07-09孙煜广东港市中心医院胃镜室辽宁东港1183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11期
关键词:电凝大肠癌大肠

孙煜广 东港市中心医院 胃镜室 (辽宁 东港 1183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息肉切除术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于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大肠息肉患者80例作为研究资料,随机分组各40例,对照组为息肉切除术治疗,观察组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痊愈率87.50%,治疗有效率为100.00%,与对照组65.00%、90.00%相比均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0.00%,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大肠息肉患者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减少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

大肠息肉属于常见的消化科疾病,包含所有向肠腔突出的赘生物,会导致患者出现腹胀、腹泻、便秘、便血等症状,在中老年群体发病率较高[1]。而且大肠息肉属于引起大肠癌的高危因素,发生大肠息肉后需及时进行治疗,预防大肠癌的发生。传统采用息肉切除术治疗,通过摘除大肠息肉,减少息肉恶变,从而降低大肠癌的发生率,但存在并发症多等弊端,影响治疗效果[2]。而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可保证良好疗效的同时,减少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治疗效果[3]。为此,本次研究对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息肉切除术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疗效进行了探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于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大肠息肉患者80例作为研究资料,依据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分组各40例,均经结肠镜检查确诊。对照组男患者29例,女患者11例,年龄15~81岁,平均(52.35±6.53)岁,多发息肉10例,单发息肉30例,息肉直径0.5~2.0cm,平均(1.02±0.35)cm;观察组男患者27例,女患者13例,年龄15~78岁,平均(52.02±6.17)岁,多发息肉12例,单发息肉28例,息肉直径0.5~2.0cm,平均(1.04±0.34)cm;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治疗器械选择Olympus CLV-290SL型电子结肠镜,黏膜注射针,圈套器,德国ERBE VI0200S高频电刀等,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包含病情介绍、肠道准备、常规检查等。

1.2.1 对照组。选择大肠镜进行治疗,常规进镜至回肠末端,退镜观察,发现息肉后将圈套器套在息肉与正常黏膜的交界处,充分勒紧圈套器,利用高频电流切除息肉。

1.2.2 观察组。选择大肠镜进行治疗,常规进镜至回肠末端,退镜观察,发现息肉后,在息肉的黏膜下注入0.9%氯化钠注射液2~3mL,形成人工隆起后,张开圈套器慢慢收紧,当感到轻微阻力后,略微松圈套器,再次打气,观察是否卷入多余的黏膜及肌层,再次收紧后,促进息肉抬起天幕状假蒂。需注意,应避免出现收紧过度或造成机械性切割,利用高频电流进行息肉切除。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治愈为治疗后3个月复查结肠镜检查,观察到原病灶处覆盖新生的黏膜上皮及肉芽组织或疤痕形成;显效为治疗后无息肉残留,创面愈合良好;有效为治疗后无明显息肉残留,未发生明显肠道功能障碍和出血性腹膜炎等慢性后遗症治疗,无效为不满足上述标准,对患者造成永久性损伤。治疗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观察两组术中出血、术后迟发性出血、穿孔等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以t进行检验。正态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χ2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分析

见表1可知,观察组治疗痊愈率87.50%,治疗有效率为100.00%,与对照组65.00%、90.00%相比均明显更高,P<0.05。

2.2 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观察组发生术中出血1例,术后迟发性出血1例,未发生穿孔,并发症发生率5.00%,对照组发生术中出血3例,术后迟发性出血5例,未发生穿孔,并发症发生率20.00%,比较差异显著,χ2=4.11,P<0.05。

3.讨论

根据临床研究可知,腺瘤性息肉有一定的癌变概率,会引发大肠癌,若早期发现和治疗大肠息肉可有效预防大肠癌的发生,因此需加强诊治大肠息肉方法的研究[4]。目前临床治疗可采用结肠镜下高频电流切除大肠息肉治疗,但出血发生率较高,因此需加强对其他更加安全治疗方法的研究。由于术中出血多是因为电凝不足和中央血管未得到充分电凝治疗,或因为电凝过度而导致组织损伤加深,引发迟发性出血[5]。而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即在病变的黏膜下注入0.9%氯化钠注射液形成人工隆起进行切除治疗,便于内镜操作,随后再进行圈套器治疗,利于电凝治疗,且可避免因为电凝过度引起组织损伤过深,确保完整切除。而且人工隆起还可在黏膜肌层与固有肌层之间形成隔离层,克服出血和穿孔,确保充分治疗。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痊愈率87.50%,治疗有效率为100.00%,与对照组65.00%、90.00%相比均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0.00%,比较差异显著,P<0.05,表明与息肉切除术治疗相比,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疗效更好,确保创面愈合,减少出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治疗安全性。

综上所述,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息肉切除术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疗效比较,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效果更好,且并发症更少,安全性较好。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分析(n(%))

猜你喜欢

电凝大肠癌大肠
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结合黏膜下注射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效果分析
大肠憩室是什么病
胃镜电凝止血联合镜下蒙脱石散创面给药治疗胃溃疡出血的疗效分析
大肠变懒了
大肠变懒 了
第十五届上海国际大肠癌高峰论坛暨第五届上海国际大肠癌肝转移多学科和分子靶向论坛暨第五届上海国际大肠癌微创论坛邀请函
miRNA与大肠癌的关系研究
经内镜支架置入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左侧大肠癌性梗阻的临床价值
腹腔镜下电凝胆囊动脉行胆囊切除术临床观察
电凝处理经皮肾镜术后迟发性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