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上空的22朵“云”
2019-07-09张永军
文 / 本刊记者 张永军
特别 关注
看病不排队、领款不出村、办事不跑腿……一部手机便可实现所有操作。
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的不断应用,人们越来越感受到大数据带来的实惠与便利。
在陕西,大数据已经应用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今天,就让我们将目光聚焦于陕西上空的22朵“云”,一起来看一看,这些“云”的故事。
22朵“云”在哪?
说到“云”,大家首先会想到的肯定是云计算,一种网络资源的比喻说法。实际上是它是基于互联网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互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
2016年,陕西印发了《陕西省大数据与云计算产业发展示范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围绕云计算服务、信息融合、大数据应用、产业基地建设等产业链关键环节,组织实施秦云、城市信息融合示范、大数据应用示范、产业基地示范等四大工程,引导和推动数据汇集、企业云集、产业聚集”。
今天我们所说的22朵“云”,它正是来自于大数据,也就是《方案》中的“秦云工程”。
“秦云工程”又叫政府、行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工程,简称“N+1”云工程,(N即22朵行业云,1即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当然,这个“N”是一个变量,从2017年的15,增加到现在的22。
“秦云工程”是以“汇数、用数、兴数”为目标,围绕数据“采集与登记、传输与存储、共享与交换、开发与利用、评估与流转、交易与产业化”等关键环节,打通数据流,促进产业化。
行业云,是对数据的公开和社会化应用,各行业云将数据向社会公众和产业链开放,实现共享,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整体发展。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则是实现各行业云之间的数据交换共享和互联互通。
现在陕西已经建成工业云、工商云、科技云、健康云、体育云、安监云、教育云、公安云、金融云、农业云、旅游云、社保云、气象云等22个行业云。这些云形成了一个完备的运行体系,全面覆盖各个行业,在陕西上空相互交织、相互作用,为老百姓智慧生活、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云”从“数”中来。“云”,你看不见,但也看得见,它无时无刻不在你的身边,为你的生活谋划方
“云”应用有何效果?
要感知这种“云”带给人们的便利效果,我们只能通过几个事关民生服务且体验性强的案例来体会。
案例一:“健康云”,如何集中医疗资源,破解看病难
75岁的王大爷和老伴多年来患有心血管方面的疾病,需要定期去医院检查买药,按照以往传统的方式,王大爷和老伴要一大早去医院排队挂号,等待医生检查,检查、开药这一过程不到20分钟就可以结束,可排队等待这一过程却往往花费一上午的时间,有时候还不一定能排得上,加上老两口腿脚都不太好,有时候实在忍受不了长时间的排队痛苦,只能放弃,改天再来。这样,简单的问诊开药就得好几天。
如今,“秦云工程”的实施为老两口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王大爷每到检查时间前,先通过“健康云”APP向医生预约,预约时间一到,王大爷便可通过网络和医生沟通,医生开好处方存储在APP中,张大爷便可通过APP下单,这一过程也就是十多分钟时间,大大省去了去医院排队等待的时间,对王大爷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最大的便利。
再例如家住宝鸡的侯女士,患有肿瘤方面的疾病,也是需要定期复查,以往复查一次最少需要两天时间,现在通过“健康云”远程问诊,也就半个小时时间,而且药物也会通过邮寄的方式送到侯女士家里,省去来回跑的时间不说,更是节省了乘车、住宿的费用,这让侯女士十分感慨。
“健康云”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就医
据陕西省卫健委的同志介绍,“健康云”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老百姓就医体验,群众不用出门就可以实现在医院一样的就诊服务。
“健康云”一是实现数据的存储。据悉,目前全省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门诊、住院还有部分医院的影像信息都在这个“健康云”里存储,达到了50多亿条,初步建立了全省医疗健康大数据的中心。二是现实信息共享,通过对大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实现了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共享,医疗机构通过信息查询渠道,可查阅病人以往或其他医院的诊疗信息,减少病人的重复检查。三是实现信息的开发利用,把海量的医疗健康大数据通过存储、清洗、分析、挖掘、处理,可以预警疾病的发病趋势,发病的规律,采取及时的预防措施。同时对个人健康档案的连续记录也可以开展个人的健康画像。
据介绍,目前陕西省人民医院、省肿瘤医院、西北妇女儿童医院,还有西安市、铜川市两个地区,开展电子健康卡,也就是电子二维码的试点应用,打破了 “一院一卡、互不通用”的局面,患者在一家医院申领了电子健康卡后,可以在全省的其他医院,乃至全国的各级医院都能够进行通用和共享。此外,省人民医院和省肿瘤医院开展商业保险的直接赔付试点,将医疗信息跟医保公司的直赔信息联通,购买了商业保险的病人出院之后可以直接开展线上的理赔。
这就是“健康云”带给老百姓的最大实惠,从根本上破解了看病难的问题,而且通过对大数据的进一步应用,为老百姓的健康起到监测、预警作用。
案例二:“教育云”,如何让孩子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张女士的孩子上六年级,她的孩子不像其他孩子一样,放学后就奔赴各类补习班,而是打开“陕西教育云”APP,跟名校的孩子一起聆听名师授课。张女士说,这款软件只要你下载注册,填写孩子信息,在你的界面上都是关于孩子这一年级的各类课件、练习题、讲座以及一些名著作,还有一些老师直播,让孩子在家也能听到其他学校老师的授课。更好的是里面有学生评价报告、学习报告和成绩管理,根据孩子平时的练习情况,会综合分析出孩子的学习情况。
张女士说,孩子以前上补习班,一年上万块钱,孩子累不说,家长也跟着累,现在花少量的钱就可以听到那么多老师在线授课,而且不会担心这一节课没上会没有了,系统会存储在里面,以便孩子随时学习。
笔者打开软件看到,“陕西教育云”中,集中了从学前到大学各个阶段的各类学习、阅读素材,家长可以根据孩子所处的不同阶段,为孩子挑选适合于孩子的学习内容,对于学习管理也有着科学的分析。不仅是学生的课程,还有一款家长的课程,家长也可以通过该软件学习大量知识的同时,对如何教育好一个孩子也有很多内容可学,这对于大多数家长和学生来说,无疑是在繁忙的学习任务中多了一项新的选择。
案例三:“旅游云”,如何实现“一机游三秦”
笔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全省197家收费景区已经形成陕西智慧旅游云生态圈。实现扫码入园,破解游客购票、换票、排队的难题;实现全景导图、介绍,提升旅游体验感。
笔者近期在铜川照金感受到了“旅游云”带来的便利。据铜川薛家寨景区负责人杨涛介绍,自从实现景区智能化后,景区的形象明显提升了,工作方便了。他说,过去我们统计游客数据全靠人工,不仅费时费力,还经常有误差,现在智慧旅游工程的实施,一方面方便了游客实现网上下单、快速扫码入园游览,免去了排队换票的烦恼;另一方面也可以第一时间掌握到游客的准确数据,为我们的精准有效营销给予了强力保障。
据悉,2018年,陕西省发布了《2018年陕西省智慧旅游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实现“一网知陕西、一机游三秦”的总体目标,逐步取消线下换票环节,让游客不再愁排队、顺畅入园,实现一部手机游陕西,即“一机游三秦”。游客可以通过陕西旅游网、“智游陕西”微信公众号、查找带有“智游陕西”的景区,购买门票后无需换票,直接凭短信链接中二维码在景区智慧闸机上扫码入园。通过“智游陕西”微信小程序,游客可实现咨询—购买—景区畅游的“一部手机游陕西”的闭环体验,逐步实现全景VR体验、厕所定位、天气及空气质量播报、智能导游等服务,使游客真正用一部手机玩遍陕西。
“教育云”丰富了教学题材,使课堂教学形式变得更加生动活泼
这也是“秦云工程”实施后,带给老百姓实实在在的体验和方便。
案例四:城市服务,如何让智慧城市建设更具“智慧”
咸阳市作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近年来的探索实践,让咸阳老百姓切实感受到了“互联网+”带来的变化。
游客体验刷脸入园
12345便民服务电话中心
无处不在的惠民服务。“阿姨,您昨天拨打12345预约了打扫卫生的服务,我们今天来给您收拾屋子。”位于咸阳沈家小区71岁的王阿姨享受着12345的便民服务。“平时子女忙,不在家,就我一人,多亏她们经常来照顾我。”因为腿脚不便,王阿姨打扫屋子很困难。她得知政府开通了专门为困难人群提供帮助的12345便民服务热线后,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预约了打扫屋子的服务,没想到次日就有人上门来服务,而且还是由青年志愿者提供的。“虽然是免费服务,但是她们干的都很认真,不光打扫屋子,还给我按摩、剪发、修指甲。”王阿姨夸赞家政服务人员就跟自己的子女一样贴心。
这是智慧咸阳规划的“12345”呼叫中心,实施便民服务“一号通”,实行“一号对外、集中受理、各方联动、限时办理”的工作机制。“有事找政府,请拨12345。”一个简单易记的号码,30部专线电话,24小时接听系统,便民服务“一号通”,成为了信息时代无法上网的“弱势群体”触网的直通车。
高效透明的在线政府。“以前办事‘跑断腿’,现在只用‘动动手’,轻点鼠标就能享受‘一站式服务’,以前要好几天才能办成的事,现在几分钟就办好了,省时又省力,真是方便多了。”正在咸阳西兰路街道办事处便民服务中心办理业务的杨先生对这种变化很高兴。
“群众办事难、审批监管乱”曾是咸阳政府管理的一个顽疾。为此,咸阳建设了网上政府“一站通”工程,把面向群众和企业服务的事项全部推送到互联网上和移动终端上办理,各部门能在网上提交办结的事项一律通过网上办理,变过去“办事人跑”为“网跑”。针对不会上网和不具备上网条件的网络弱势群体,智慧咸阳在175个乡镇和98个城市社区建设起便民服务工作站,方便群众就地提交诉求,真正实现对审批过程 “看得见、管得住”,做到了审批过程的公开、公正、高效。
精准精细的社会治理。咸阳推出了一种特殊手机,手机增加了一个芯片和一个特殊按键,老人使用这种手机,如果感到不舒服,只要按键3秒,系统会自动定位老人位置,老人在哪里、老人的儿子是谁、电话号是多少、老人有什么病史,都会显示在平台上,也会呼叫最近的社区干部去救助。
这是咸阳社会治理“一格通”工程的体现。它是包括社区服务、城市管理、综治维稳、党建、扶贫、安监、应急、电商等内容的全市统一的网格化管理系统平台,通过“定格、定人、定责”等方式,促进市县镇三级12个行业部门的业务监管和服务在网格落地、在网上服务,形成了不同系统后台对接,一套系统对下管理、一个出口对外服务的工作格局,达到了“一格对下、分类对上、精准监管、综合服务”的目的,促进了基层政府治理和服务的精细化、人本化。
咸阳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挥中心
政务服务,安全很关键。为此,针对当前办公系统文山会海、效能低下、缺芯少魂、后门洞开的问题,未来国际为咸阳定制了安全可靠的协同办公“一网通”工程。通过建立覆盖市、县(市区)、镇(街办)、村(社区)四级的无纸化协同办公系统、网络视频会议和培训系统,全面提升办公效率,节约办公经费。
“领导审阅与签批文件,都是在移动端实现,这改变了很多领导在纸上画圈圈的习惯”,政府工作人员表示,咸阳各级部门都在一个“移动云”上使用OA,而不是像其他城市那样各部门有各自的系统,咸阳1500个单位,搭建一套OA就可以,花费仅350万元。
在安全可靠系统基础上,智慧咸阳基于VPN和CA、设备串号认证多重保护下实现手机和pad端的移动办公,政府部门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达到100%、跨部门核心业务协同办理率达到60%以上。
咸阳的智慧城市建设,是陕西的一个样板,咸阳已是把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咸阳的角角落落,把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案头电脑、掌中手机。
“云”发展不可低估
综合前文,笔者感觉,从几个身边的案例中“管中窥豹”,可见这22朵“云”不一般!
据悉,“秦云工程”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为各行业云提供数据采集接入、数据目录登记、数据交换共享、数据挖掘分析、数据开放服务、数据安全管控等一体化全流程数据流转和管理服务。采用“可组合、可拆分”的松耦合结构,关键子系统可独立使用。平台规划了7个层级、17个子系统、161个功能模块,满足各行业云数据服务需求。
截至2018年底,秦云平台已汇集数据资源目录324个、数据表884张、数据字段18595个;与10家部门及5家大数据企业打通网络传输链路,实时开展数据交换共享工作;与4家大数据示范企业共计115类数据资源汇聚秦云平台,数据总量近3000万条。其中,政务数据41类约2500万条,企业数据74类约500万条。
据悉,2018年陕西省大数据发展指数排名全国第12位,其中大数据技术研发创新指数和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指数分别排名全国第10位和第8位。随着陕西大数据的发展及开发应用,为陕西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让老百姓会越来越得到更多的实惠,陕西上空这22朵“云”一定会成为老百姓手中的必备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