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座“塔尖城市”的争雄之战

2019-07-09张义学

西部大开发 2019年6期
关键词:枢纽西安成都

文 / 本刊记者 张义学

2018年12月24日,国家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发布《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把重庆定位为陆港型、港口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等“五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成都和西安则被布局为陆港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和商贸服务型的国家物流枢纽城市。这一清晰定位,把西部三城放在国家物流枢纽的竞技场。处在四川盆地腹地的成都和处在西北内陆腹地的西安和临江城市重庆相比,缺少水运码头之便,在地利视角,稍逊风骚。

国家中心城市代表了中国城镇化体系的最高级别,也被称为“塔尖城市”。我国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和西安,九座城市先后被明确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逐渐成为一个区域的“主心骨”,同在西部的重庆、成都和西安,如何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成长为“国家中心城市”呢?

拉伸骨架 积极扩城

重庆、成都和西安在争雄中,都在扩大城市规模,也就是“拉伸骨架”。

1997年3月14日,在八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将原四川省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黔江地区合并,成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1997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政府机构正式挂牌。重庆就此一跃成为比肩成都、西安的西部大都市。随后几年,就把成都和西安甩在身后。

跻身国家中心城市前后,重庆“扩城”速度加剧。2010年6月18日,中西部第一个国家级新区——面积高达1200平方公里的两江新区正式成立;2011年10月27日,撤销万盛区和綦江县,设立重庆市綦江区、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撤销双桥区和大足县,设立重庆市大足区、双桥经济技术开发区;2014年5月2日,撤销铜梁县和璧山县,设立铜梁区和璧山区;2015年4月28日,撤销荣昌县和潼南县,设立荣昌区和潼南区。至此,重庆市的行政区划变为23个市辖区、11个县、4个自治县。

重庆在2011 年修订了《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 年)》,对重庆的城市性质描述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

近10年,重庆在城市建设中,牢牢把握“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目标定位,展现重庆“城在山水间、山水在城中”“有山有水、依山伴水、显山露水”的独特魅力,彰显生命之美、生活之美、人文之美。正如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院长任宏所说,“从地形地貌和山水资源来看,重庆堪比瑞士。与其他直辖市相比,重庆的空间城市感非常强。”

重庆市渝中区渝中半岛的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

去年,《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18-2035年)》编制已经启动,重庆未来发展,我们拭目以待。

本世纪以来,成都行政区划多次调整,城市“版图”不断扩大。2002年,新都县、温江县撤县设区;2013年3月,成立天府新区,并在2014年10月2日,正式晋升为国家级新区;2015年12月,双流县撤县设区;2016年5月,资阳市代管的县级简阳市改由成都市代管;2016年11月,郫县撤县设区。截至2016年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之时,成都市辖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华、龙泉驿、青白江、新都、温江、双流、郫都11个区,简阳、都江堰、彭州、邛崃、崇州5个县级市,金堂、大邑、蒲江、新津4个县。

2018年2月成都市正式对外公布了《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把成都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世界文化名城,迈向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规划中成都国家中心城市的具体功能目标,体现在“五中心一枢纽”——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金融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以及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未来,成都市将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深入实施“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落实“五中心一枢纽”。

眼看着庞大的重庆和正在不断扩张的成都,很多城市研究者都认为,限制西安做大的一个很重要因素就是城市规模。还有人认为,从城市“块头”来看,西安已经和重庆、成都不在一个“重量级”,如何争雄?放在一起比较,结果都是不言而喻,人尽皆知的。

为了突破这个瓶颈,2017年初,陕西省委决定将原本涵盖西安和咸阳两市区域的西咸新区,交由西安代管。此举意味着,西安在短期内一次性增加了上百万人口,总面积也一举超过了1万平方公里。

在撤县设区方面,西安动作也很迟缓。2014年12月13日,高陵撤县,设立高陵区;2016年11月24日,户县撤县设鄠邑区,肩负起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副中心城市的重任。至此,西安辖新城、碑林、莲湖、雁塔、灞桥、未央、阎良、临潼、长安、高陵、鄠邑11区,蓝田、周至2县。

这也远远比不过重庆、成都的“块头”,更多人寄望于“西咸一体化”,合并咸阳,做大西安。

2018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复《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为实施这一规划,提出“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战略目标。

同年,《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出炉。西安将实施“北跨、南控、西进、东拓、中优”空间战略,打造“三轴三带三廊一通道多中心多组团”的空间格局,提高空间发展的凝聚力。

西安的城市规划目标概括为“三中心二高地一枢纽”: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对外交往中心,丝路科创中心,丝路文化高地,内陆开放高地,国家综合交通枢纽。

2018年第20000名硕士 “新西安人”落户

2018年8月1日,西安市引进的博士人才突破1000名

抢人大战 目标“千万”

在人口集聚的过程中,只要规划得当,就会带来规模经济效应,产出要远大于成本。

一般来说,城市人口规模扩大100倍,基础设施只需要扩大50倍左右,产出却能增加200倍左右!

人口方面,重庆市2007版《规划》提到,至2020年总人口3100万,城镇人口2160万,城镇化水平将达70%左右。2011年修订后,总人口上限提升为3250万,城镇化水仍然定为70%,城镇人口目标总量相应提升为2280万。前不久修订的《重庆市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中,将常住人口规模确定为3600万左右。去年重庆的常住人口达到3101.79万,未来还有500万的提升空间。

成都市2035年的规划容量是2300万以内,中心城区的人口规模控制在1360万。2017年,成都市人口稳定增长,有常住人口1604.5万人,去年的常住人口是1633万,离2300万的规划上限相距甚远;城区人口不到800万,未来还有翻一番的空间。

西安过去两年多“抢人”的成效斐然,户籍人口新增100多万。去年底,西安户籍人口达到9923159人,常住人口1000.37万。

西安市2020年的近期目标是,户籍人口超过1200万,常住人口超过1500万。对比2020年目标,分别还有200万和500万的缺口。对于西安来说,不能只把眼睛盯在陕西不到4000万的人口体量中。要实现如此增长目标,不能仅仅靠区划调整,而要目光着眼全国,对外“抢人”。

当一个城市的体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其资源配置能力、人才聚集能力、话语权就会呈指数级增长。考虑到人口是经济生产的基础要素,“千万人俱乐部”将是三座城市在区域竞争中的一个新筹码。

产业布局 竞相“万亿”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法宝,拉开了“骨架”的重庆、成都和西安要想壮大,需要先进制造业来填充自身“肌肉”。西安与成都、重庆在产业方面也有所趋同,比如,汽车、电子信息、航天军工等产业,都被西安和成都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所以竞争也较大。

重庆致力于巩固提升智能产业、汽车摩托车两大支柱产业集群,培育壮大装备、材料、生物与医药、消费品、能源、技术服务、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集群,打造重庆制造“升级版”。

成都天府软件园

据了解,汽车摩托车产业,重点向新能源、智能网联、轻量化转型升级,加快中高端乘用车、商用车、特种车和摩托车新品研发投放,提升关键零部件本地配套能力;装备产业,重点发展轨道交通、航空航天、能源、节能环保和智能制造装备,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提升关键基础件水平;材料产业,重点发展高端金属材料、化工合成材料、复合材料、石墨烯等新材料,构建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生物与医药产业,加快发展生物制药、化学创新药及高端仿制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产业,做强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消费品产业,做大做强纺织服装、日化用品、陶瓷制品等产业,丰富品种、提升品质、创建品牌、拓展市场;能源产业,加快发展页岩气等新能源,提高现有能源开发利用效率;技术服务业,重点发展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等科技服务业,培育壮大软件产业、工业互联网服务等信息服务业,为制造业发展赋能;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壮大肉禽制品、粮油制品等大宗产品规模,提升调味制品、果蔬饮料等特色产品档次,提高农副产品资源工业化生产水平。

2017年9月,成都市对外发布《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总体规划》,以电子科技大学为核心,以郫都区和高新西区为两翼,建设总规划面积为121.4平方公里的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计划在2022年将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打造为万亿级产业集群,这将在成都的66个功能区中体量排名第一。

据统计,2017年,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6393亿元。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软件服务、智能终端、人工智能等领域,汇聚了英特尔、微软、京东方、华为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初步形成了具有成都特色的产业聚集效应。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在产业布局方面,提出要着眼城市产业发展战略目标,优化城市产业空间布局,着力构建以龙泉山脉为中心,南北双向拓延、东西两侧发展的战略空间布局;着眼城市均衡发展和外溢能力提升,优化中心城区布局,打破圈层结构,将中心城区范围扩大至原一二圈层的11个行政区加高新区、天府新区,形成“中心城区+郊区新城”的空间层次。

2018年,成都市加快构建“5+5+1”现代产业体系——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新型材料、绿色食品五大产业增加值增长10.8%,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达82%;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会展经济、文化旅游、生活服务五大新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同时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促进农商文旅体加快融合发展,农业增加值增长3.6%。

而同一时期,西安明确提出着力打造“3+1”万亿级大产业,即以电子信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以新能源汽车和航空制造为主的先进制造业;以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为主的商贸物流业;以及万亿级文化旅游大产业。

这成为西安市经济发展追赶重庆、成都的重要抓手。

重庆解放碑

经济体量GDP增速

“十三五”规划要求,到2020年重庆GDP迈上2.5万亿台阶,人均GDP达到7.5万左右。

重庆市市长唐良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重庆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增长6%,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进、好’的态势……其中大数据智能化创新提速,智能产业实现销售收入4640亿元、增长19.2%;战略性新兴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1%、13.7%,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1%。”重庆2018年GDP为20363.19亿,按照前几年的增速,明年达到2.5万亿目标没问题。但去年以来重庆进入转型期,增速下滑到6%。今年一季度是继续维持6%,这恰好是重庆市今年GDP增速的预期。从这个视角预估,2020年突破2.5万亿,重庆仍有不小的压力。

2017年成都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889.39亿元,比上年增长8.1%,净增1719亿元,名义增速高达14.1%。经济总量继续稳居全国第八。2018年,生产总值超过1.5万亿元、增长8%,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

2016年,西安地区生产总值为6257.2亿元,增长8.5%。2017年达到7469.8亿元,2018年西安GDP是8349亿,以8.2%增速居副省级城市第一,占全省比重升至34.2%。今年第一季度西安GDP同比增幅达8.6%。西安GDP占比陕西全省达36.6%,实现史上最高比例。这与成都GDP占比四川全省36.7%仅差0.1个百分点。

西安的经济增长近景目标要务实一些,今年要上9000亿,不出意外2020年将顺利迈上万亿台阶。不难看出,西安正在追赶成都、重庆,试图弯道超车。

扩大“朋友圈” 跻身开放前沿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仅靠扩地盘、抢人口、强产业、提高GDP等“练内功”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练外功”,广交朋友,走出去,引进来。重庆、成都和西安紧抓“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建设机遇,不断拓展大通道,使三市的朋友圈越来越大,朋友越来越多。

中新互联互通项目“陆海新通道”形成铁海联运、跨境公路运输、国际铁路联运三种方式加快重庆融入“一带一路”步伐。去年“渝黔桂新”铁海联运班列累计开行657班,中欧班列(重庆)开行超过1000班,“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在重庆无缝衔接。江北国际机场国际航线增至82条,旅客吞吐量达到4160万人次。

今年,重庆将增强通道辐射能力,统筹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铁公水空四种方式,构建内陆国际物流枢纽支撑。南向,继续加快中新互联互通项目“陆海新通道”建设,联动沿线省区打造重庆运营中心、运营平台和物流枢纽;西向,完善中欧班列(重庆)功能和网络体系,新增一批境内外集结分拨点,同时增开中亚班列;东向,加密渝甬铁海联运班列,推动落实长江黄金水道优先过闸机制;北向,做好“渝满俄”班列常态化开行。空中,大力发展基地航空,以国际直达为重点优化航线网络,力争新开通10条国际航线。重庆将通过完善多式联运体系,促进各类开放通道互联互通。

成都去年新开通国际定期直飞客货运航线12条,国际(地区)航线达114条。新开通“蓉欧+”东盟铁海联运班列和铁路班列,国际班列通达24个海外城市。

今年,成都加快建设大通道,新增国际定期直飞航线5条以上,加快天府国际机场高速、成资渝高速、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公路等项目建设。将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坚持“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加快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和内陆开放高地,聚力打造国际门户枢纽。

西安去年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也达到1235列,还实现了重载率、货运量、实际开行量三项指标全国第一。今年一季度,“长安号”已开行284列,同比增长近六成,奔跑的“长安号”在提升陕西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的同时,也有效促进了我省外贸发展和临港产业加速聚集。今年,西安继续加快“陆空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航空枢纽建设。5月13日,西北首条第五航权货运航线“首尔—西安—河内”开航仪式在西安举行,这标志着西安打造国际航空枢纽和最佳国际中转机场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重庆、成都和西安,作为西部三雄,互相对标、互相竞争,取长补短、互相融合,在对标中学习,在竞争中发展。“一带一路”建设逐渐打破了我国“沿海—内陆”开放模式,转而推动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全面开放新格局形成,这也极大强化了重庆、成都和西安在国家开放全局中的节点地位和枢纽功能,推动西部三市从内陆腹地跃升为开放前沿。

猜你喜欢

枢纽西安成都
西安2021
Oh 西安
济南、青岛物流枢纽成功入选2020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
成都生活
枢纽经济拓展发展空间——“三个经济”特别报道之一
《西安人的歌》突如其来?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枢纽经济连通发展动脉
枢纽经济的“三维构建”
数看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