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为什么发展这么快
2019-07-09马军
文 / 马军
成都市2018年GDP达到15342.77亿元,在副省级城市排名第3、全国第8,增长速度8%,保持了连续逆势增长态势。
为什么快?
经过认真、调研和思考,综合各方意见,我认为,成都近年来保持较高发展水平,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原因,集中体现为“一二三四”:
“一”,就是一大支持。即,四川省委省政府对成都发展支持很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在战略发展层面:历届四川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对成都发展的支持,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委更是作出了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重大战略决策,不断强化“首位城市越强,区域发展越快”的理念,大力发挥成都首位城市带头带动引领示范辐射作用,形成了首位一马当先、梯次竞相跨越的发展格局。特别是省委主要领导在成都发展的重要关头常常是亲自守势定向,在成都发展的重大项目上亲力亲为,从项目策划、资源保障、组织领导等方面给予强力推动。
在城市空间层面:这也是四川省对成都一个最有力的支持。比如说在区划调整上,成都先后历经了四次大的行政区划调整:第一次是1976年,温江地区的双流县、金堂县划入成都市管辖;1983年,温江地区10个县并入成都市。第二次是1990年,成都市5区划为7区。第三次是2002年,将原新都县、温江县撤县设区,后又设立成都高新区。第四次是2016年,将简阳划归成都代管,形成了目前的发展格局。
在省市协作层面:四川省级各部门对成都归口部门的帮助很大。以成都发改委为例,他们讲省上对成都的最大支持不是体现在资金上,而是在沟通协调的体制机制上,省市联系非常紧密,沟通非常畅通,市上主管发改委的副市长、市发改委主任定期与省发改委领导联系,基本上每月一次,省发改委领导定期到成都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同时,成都市发改委跑国家部委要项目资金过程中,更是得到省上部门领导的大力帮助,常常是省市一起共跑北京,并在省发改委的主导下与国家部委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机制,如重大项目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二”,就是两大思维。即,高质量的发展理念、安逸巴适的生活观念,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高质量的发展理念使成都的发展后劲越来越足。成都市在发展方面有着很强的忧患意识和清醒认识,他们始终认为这些年GDP之所以高、速度之所以快,更多是凭借着广阔的地域,众多的人口,与深圳、杭州相比,成都发展质量并不高特别是高端产业发展不足,必须要加快产业转型,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所以,在城市发展中,成都始终紧盯上海、深圳,时刻关注杭州、武汉等先进城市,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围绕最前沿、最现代的产业来布局全城,特别是全力发展新经济,充分发挥成都在西部强大的发展引领作用。
安逸巴适的生活观念使成都发展的吸引力越来越强。成都素有“千年商都”美誉,商贾云集、消费兴盛,再加上优美怡人的生态环境,形成了成都人安逸巴适的生活观念,挣钱吃喝休闲早已融入到每个成都人的生活基因里,尤其是5·12汶川地震后,这种生活性消费的观念更加扎根深入,哪怕是外地来成都生活工作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被逐渐融化到这种生活氛围。因此,这种安逸的生活观念和行为既是促进成都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并成为国内特大型消费城市的根基,也是赢得世界人民喜爱并成为国内外很多知名企业和人才聚集成都创业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当下,成都市上下正在致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力争把成都这种烟火气息很浓的天府文化和生活方式推向世界。
成都人民公园茶馆
“三”,就是三大红利。即,地域红利、人口红利、政策红利。
地域红利。成都市有着广阔发展空间,下辖20个区市县,特别是代管简阳市后,制定了“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差异化发展策略,推动城市由单极发展向双城时代迈进,由圈层式发展向多中心支撑,发展格局由过去的“两山夹一城”变为“一山连两翼”,城市骨架拉大,发展向东有了纵深腹地,龙泉山由原来的生态屏障变为城市绿心。
人口红利。成都市吸引和聚焦了全省特别是周边地市以及全国的大量人口人才,加上流动人口约2000万之多,而且背后还有潜在人口资源1个亿(四川除成都外还有6000多万人口,重庆近4000万),这对于城市持续保持较快发展和生活性消费增长都提供了坚实稳固的人口资源。
政策红利。善于用好政策红利也是成都之所以发展快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成都从过去抢抓1999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5年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园区、2007年国家统筹城乡建设试点、2008年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等重大机遇,大力发展经济,推进城市建设;到现在,紧紧抓住六大机遇——《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定位成都为国家中心城市、天府国际机场建设和简阳改由成都代管、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天府新区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中韩创新创业园、中德创新产业园、中法成都生态园三大国际合作园区建设等时机,开足马力全速推进成都城市高质量发展。
“四”,就是四大优势。即,城市美誉度极好的先天优势、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后天优势、科技基础雄厚的人才优势、消费能力超强的本土优势。
城市美誉度极好的先天优势。成都有着天然的美誉度,自古至今,天府之国的美誉扎根国人心中,有着天然的吸引力。近年来,成都更致力于城市的全面营销,通过加大对美食、美景的天府地域文化的打造,把成都三国文化、熊猫文化、火锅文化、喝茶文化以及现代时尚文化渲染到极限。再加上一些偶发网红事件,如一首歌“成都”、一篇文章“成都,是什么样的都”等等,更把成都最美好的一面推向世人,极大地提升了知名度,对成都各方面特别是文化旅游事业都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发展。
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后天优势。多年来,成都始终放眼世界,扩大开放,经过长期的努力,目前在对外开放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如,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成都达281家,驻蓉领事机构增至16家。中国—欧洲中心暨“一带一路”交往中心正式启用,70家国际经济商务机构和商协会签约入驻,22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合作关系,成功承办《财富》全球论坛、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等国际会议。开通国际(地区)航线达到104条,双流国际机场客货吞吐量分别达到4980万人次、64.3万吨,成为中西部唯一年出入境流量突破500万人次的航空口岸,全国搭桥铺路第四。从上可以看出,成都这种高度国际开放的优势,必然在未来的发展上,使成都更易抢占机遇、争得先机。
成都天府广场
成都远洋太古里购物中心
科技基础雄厚的人才优势。在这方面,成都虽然略逊于西安,但相比其他城市科技基础雄厚特别是军工实力较强。目前,成都拥有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56所高等院校,聚集两院院士35人,国家“千人计划”169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专家12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814人,近500万各类人才。同时,还拥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成都基地、中国核动力研究院、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等30余家国家级研发机构,333家创新创业载体,已形成电子信息、汽车机械、航空航天、石油化工、光电光伏、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是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和国家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
消费能力超强的本土优势。四川特别是成都人爱吃爱喝爱生活的独特文化,使成都这个有着庞大人口基数的特大型城市,仅仅从立足自身而言,就已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另外,还拥有超过3.5亿人口的12省(区市)发展腹地,超过6400亿消费口零售规模。再加上成都作为西南经济的中心城市和成都人超强的购买力,对于拉动成都本地经济发展来说,更是起到了一个不可估量的作用。比如,以乡村旅游为例,成都22个区市县,几乎每一个区市县都打造有古镇或生态游乐园。一年十二个月,几乎月月有采摘或赏花或踏青活动,成都每到周末,上千万人群都在流动和消费中,形成了很大的流量经济。再比如,以品牌经济为例,成都这种其他城市难以比拟的消费优势和购买力,使众多的国内外特别是国际品牌都纷纷选择在成都开设西南区首店、中西部首店、西南区旗舰店以及O2O线下首家体验店等等。目前,成都拥有超过1万家茶馆和近5万家的川菜火锅店,国际一线品牌引进率超过85%,实体书店3463家,居全国第二(北京第一)。
西安该如何追赶?
必须抢抓重大机遇。目前,西安拥有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战略机遇,这不仅是我们自己的看法也是大家的共识。在成都调研包括东南沿海城市考察时,兄弟城市都认为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向西发展西安不仅机遇最大而且责任最大,尤其是作为总书记的故乡,理应担当最多、作为最多。特别是前些年,从西部大开发起我们就错失了种种机遇,渐渐与成都拉开了距离,现在当更大的机遇再次眷顾西安时,我们绝不能再错过这个发展拼搏的最后机会了。当前,在干部思想意识特别是抓城市发展机遇意识上,要紧密结合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全市思想大解放活动,进一步统一思想、凝神聚力,切实为加快西安发展破除思想上的桎梏。
必须重视城市营销。用心地去经营城市和推介城市是在成都调研时的一个深刻感受。无论是党委政府干部还是普通市民群众,在交谈中都自豪地讲,我们成都非常注重城市营销,从中受益很大。实际上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城市营销宣传上,成都历来注重创新,敢想敢干,成效很大。以成都旅游营销为例,不仅力度很大,而且方式创新,比如,充分以《成都》这首歌、《成都,是个什么样的“都”》的网文等为特殊载体,广泛利用新媒体和网络平台,无限放大效应,进行成都旅游线上推广;再如,加强与航空公司合作,开展“航线+旅游”落地营销活动。成都市旅游局领导就讲,国际航线开通到哪里,我们成都旅游营销就开展到哪里。当前,西安应在全方位运用当代新媒体、新技术宣传西安的基础上,进一步用心用力加强与社会各界媒体合作,不断创新宣传手段和推介渠道,持续巩固和提升西安市的知名度,让西安的良好城市美誉度不断转化为城市发展的新生产力。
西安曲江池遗址公园
西安鼓楼
必须加快工业发展。在调研中感到,西安与成都最主要的差距还是集中在第二产业上。实质上,成都传统产业仍是工业经济的主要基础。目前,西安正在加速发展工业经济,特别是吉利新能源汽车批量生产,都为我们下一步发展壮大高技术产业创造了良好条件。当前,就是要进一步以大力发展和推进硬科技为载体抓手,系统深入研究、整合和发挥西安科技、军工等传统优势资源,全力将其转化为硬科技创新发展的新优势和产业经济发展的新优势,推进西安工业更好更快发展。
必须优化生活环境。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城市环境,为成都增分添彩不少,特别是在人才流入和企业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西安应在全力打造最优的政务服务环境的基础上,同步推进生活环境建设,大力提升西安城市品质。比如,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成都非常重视规划, 布局错落有致,街道宽广整洁,拥有很美丽的天际线,整个城市显得大气有活力,西安必须要从城市规划建设的源头抓起,对城市重要地段建设项目建筑方案的形态、外观、风貌,既做好顶层设计,也要严格评审控制。
必须做强文化旅游。说一千道一万,在世界眼里,西安最鲜明的特质和最优越的资源还是文化旅游,这是我们放眼世界最骄傲的资本。为此,必须要全力把文化资源深挖细研,把文化旅游做大做强、做到极致。应该说,近年来,通过“西安年·最中国”以及“到西安看中国”等等一系列创新营销活动,西安文化旅游的魅力和效应正在不断放大。但学习对标成都以及其他先进城市,必须要在全面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全力打造好西安文化旅游这一独有的金字招牌,让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加倍显现。比如说,在发展夜经济方面,除了灯光秀之外,还要对应有一揽子的月光消费计划和实体项目来支撑,真正让夜长安的品牌响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