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用抗精神病药,对胎儿有影响吗?

2019-07-08林中兰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精神疾病精神病类药物

林中兰

【中图分类号】R9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2-03--02

社会的快速发展,使我国民众的心理压力逐步提升,导致我国近年来精神疾病发病率逐年提升,但从发病统计来看,青壮年的发病几率要远远高于其它年龄段,而青壮年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很多病人在接受治疗时还要解决结婚、生子等人生大事,对于治疗期间抗精神病类药物的应用是否会对胎儿产生影响一直是患者、病人家属经常询问并想要得到确切答案的问题。一旦肯定抗精神病类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很多家庭会以孩子健康为主,放弃用药,这样会导致精神病人病情反复发作,导致病人错过最佳的生育期,因此,对于这一问题的分析,可以给广大精神病人做出正确选择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1 药物安全性分级分析

美国是全球最早针对怀孕问题展开药物安全等级分类的国家,其将孕期服用药物安全等级分为五类,分别为A、B、C、D、X,其中A级药物已经通过了临床对照观察,未发现其会对胎儿健康产生直接的影响,从而也将A级药物定义为孕期内服药最安全的类别;B级药物主要通过动物实验检验了是否对胎畜产生损害或负面影响,结果为否,但是缺少人类临床对照观察,对于人类胎儿的影响并未得到证实;C级药物在当前临床对照观察与动物实验上都无可靠资料,不能确定其是否会对胎儿的健康与安全产生影響;D级药物通过临床试验材料以证明其对胎儿会造成负面影响或损害,但如果临床治疗中非常需要,可以选择替代性药物,通过权衡药物临床适应症以及其产生的危害做出最后的决定;X级药物通过了临床对照实验与动物实验都表明会对胎儿有较大的危害,通常其产生的危害已经超过了治疗的价值,被确定为妊娠期的禁用药品。在现阶段,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通常属于C级,这类药物的选用十分困难,其与D药物类似,其中部分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直接的危害,如导致胎儿畸形或流产等,需要在治疗过程中谨慎选择;而A级与B级药物对胎儿几乎没有危害,可供孕妇在孕期内安全服用。

从当前抗精神病药物的主要成分以及效果来看,大多为C、D、X级类药物,如丙戊酸钠、阿普唑仑<苯二氮卓类>等药物都具有一定危害性,从而可以看出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对于胎儿的危害与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如果生育期间如果想继续接受药物治疗,医生、患者、患者家属之间应做好协商与协调,权衡利弊后做出合理的用药方案,以便将对胎儿的影响控制在最低。

2 男、女精神病人服用抗精神病药建议

孩子对于每个家庭来说,是希望与美好骐骥,无论是否患有精神疾病,能够延续健康的后代是每个成年人的愿望。但是由于抗精神病类药物确实会对胎儿的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与影响,因此,个人建议精神病患者在服药期间关于生育问题应持谨慎小心态度。

从男性角度来讲,男性在生育环节对于胎儿的影响不大,其用药与否不会直接作用到胎儿,在成功受孕后可以继续服药,但是如果怀孕前服用药物安全性较低,在C级以下,那么受孕期间应减小剂量或停止用药;如果在怀孕前服药剂量小,药物安全等级较高,在C级以上,那么可以不停药。

从女性角度来讲,如果精神病患者年龄较小,年龄在30岁以下,建议其先进行精神疾病治疗,精神疾病得到有效抑制后再考虑怀孕问题;但如果患者年龄偏大,并且十分渴望怀孕,在服药期间应考虑服用药物的安全等级,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停止服用某类安全等级较低的药物,或利用安全等级高类药物替代,而且停药到怀孕最好间隔一个生理周期+5个药物的半衰期,使药物的浓度降到最低后再着手怀孕事宜。但是如果患者无法停止使用安全等级极低的X级别药物,那么强烈建议患者不要怀孕,一旦胎儿受到严重危害,不仅会使患者的身体健康遭受影响,也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更大创伤,极易导致病情加重。

生育权是每个行为人的基本权利,但是精神疾病患者怀孕涉及到药物对胎儿造成的影响,如果一旦危害到胎儿的健康,对于精神疾病患者的身体与心理有造成了更深层次的打击。因此,建议精神疾病患者在怀孕事宜上应慎重考虑,在精神疾病未得到有效控制与治疗时,尽量不要怀孕,怀孕后孕妇在孕期内的激素水平会发生较大的改变,诸如饮食、睡眠等生活规律也发生变化,对于精神疾病患者来说,心理负担可能会有所增加,一定程度上会刺激精神疾病的加重,反而对精神疾病患者本身造成了负面影响。而怀孕后还需要考虑到胎儿的发育、新生儿成长等诸多问题,很多抗精神病药物对人体的影响是隐性的,有可能某类药物会影响生育后患者乳汁的排泄、情绪的稳定等,这都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无法为新生儿创造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

总而言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对胎儿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不同安全等级药物的负面影响不同,对胎儿的危害也无法确定,但是普遍会在胎儿的发育与健康发挥作用,因此,为了精神病患者集中精力克服病魔,对于精神病患者的生育问题持保留意见,在发现精神疾病后应积极配合治疗,待精神疾病得到长期性抑制后再考虑怀孕问题,而如果年龄较大,迫切想要怀孕,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改变服用药物类型,提升服用药物安全等级,以便降低对胎儿的影响。

猜你喜欢

精神疾病精神病类药物
药品带量采购政策下某院心脑血管类药物的采购情况分析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及对血脂、炎症指标的影响
完形填空专练(五)
精神病
精神疾病康复护理注意事项
他汀那些事
SCARED STRALGHT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