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心监护在待产孕妇中的应用及护理研究
2019-07-08张莉
张莉
【摘 要】目的:刍议在待产孕妇中应用胎心监护的实际价值。方法:将60例本院于2018年1月-2019年3月内收治的待产孕妇为研究对象,措施差异为分组原则,设对照组行B超联合多普勒胎心监护,设观察组行持续胎心监护(以对照组为基础,给予多普勒听胎心),而后给予优质护理措施。观察对比2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①胎儿窘迫发生率:观察组6.6%,对照组26.6%,P<0.05(χ2=4.3200)。②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观察组3.3%,对照组20.0%,P<0.05(χ2=4.0431)。③新生儿APgar评分:观察组较高,P<0.05(t=27.7960)。结论:对待产孕妇实施持续胎心监护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待产孕妇;彩超监测胎心;持续胎心监护;胎儿窘迫
【中图分类号】R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2-03--02
现阶段,受市场制经济、国民生活水平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重视并接受孕期保健。临床调查发现:高龄孕妇等人群更应该接受孕期保健,通过胎心监护等一系列孕期保健措施确保胎儿良好发育[1]。经临床研究证实:胎心监护(CTG)是产前检查中最重要的一项措施,同时也是评估胎儿健康发育的根本措施。此研究选取我院60例待产孕妇展开,旨在分析胎心监护在待产孕妇中的应用价值,现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产科2018年1月-2019年3月内收治的待产孕妇60例为研究对象,设对照组(30例)行彩超监测胎心,其中年龄19-44岁,平均(31.69±10.25)岁。平均孕周(35.11±0.45)周。产妇类型:初产妇18例,经产妇12例。设观察组(30例)行持续胎心监护,年龄19-43岁,平均(31.74±10.14)岁。平均孕周(35.00±0.66)周。产妇类型:初产妇20例,经产妇15例。分析60例待产孕妇资料,存在较高可比性。此研究排除無法自然分娩者、孕前重要脏器出现病变者。
1.2 方法 对照组:B超联合多普勒胎心监护:入院后进行1次B超,而后进行多普勒胎心监护(1min/次),3次/天。观察组:持续胎心监护:帮助其取平卧位,将胎心仪探头妥善固定于腹部胎心音最强处,宫缩时于宫底下部位放置探头进行监护。20-40min/次,3次/天。优质护理措施:(1)心理干预:绝大多数待产孕妇对分娩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区,加之探头在腹部固定时是连接着电线的,异物接触下孕妇会出现明显的紧张感,从而对监测效果造成影响。因此在检测前就需要我们的护理人员提前做健康宣教工作,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确保产妇全面了解相关知识。将胎心监护仪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详细告知孕妇,缓解其紧张感。(2)监护中护理干预:仔细检查,确定位置。要求护理人员检查前先摩擦双手,确保双手温暖柔软,而后四指平放;密切注意产妇在检测时的反射反映。
1.3 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两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2];胎儿窘迫诊断标准:①羊水胎粪污染;②胎动异常(前期胎动较为频繁,后期逐渐减弱);③胎心率异常(加快超过160bpm,减慢不足120bpm);④酸中毒(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超过60mmHg、pH不足7.2、学氧分压不足10mmHg)。Apgar评分在新生儿出生后5min进行,总分0-10分,<4分定义为重度窒息,7分定义为轻度窒息,7-10分定义为正常新生儿。
1.4 统计学处理 SPSS22.0软件计算,其中连续性变量资料“t”计算,“”表示。定性数据用“χ2”核实,百分比形式(%)表示。两组患者所产生的全部数据资料以P<0.05(P值在0.05区间)表示统计学存在显著差异。
2 结果
阐述两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数据显示:①胎儿窘迫发生率:观察组6.6%,对照组26.6%,P<0.05。②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观察组3.3%,对照组20.0%,P<0.05。③新生儿APgar评分:观察组较高,P<0.05。
3 讨论
临床研究证实:胎心率变化可直接反应胎儿是否发生宫内窘迫现象。一般而言,胎儿在分娩前是处于缺氧状态的,因此我们通过降低氧耗量等措施来确保胎心率处于正常范围,所以分娩前胎儿基本不会出现宫内缺氧现象。分娩时,子宫收缩较剧烈,会明显降低胎盘血容量,因此每次宫缩,都会对母体、胎儿之间的血气交换产生影响。若胎儿发生宫内缺氧现象,并且没有及时纠正,则会导致其产生缺氧缺血性脑病,危害机体重要脏器从而出现心脏衰竭。可见,对待产孕妇实施胎儿监护至关重要。可帮助临床医生早诊断,早治疗,避免胎儿缺氧情况发生的同时降低宫内窘迫发生率[3]。此研究选取我院60例待产孕妇展开,分组分别实施B超联合多普勒胎心监护、持续胎心监护,结果显示观察组(持续胎心监护)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较低,且新生儿APgar评分较高,P<0.05。提示:在出现宫缩情况时,胎音会明显减弱,而多普勒诊断仪尽可以监测心率平均值,并不能完全监测胎心,所以无法监测胎儿是否出现早期缺氧现象。由此可见持续胎心监护可行性较高。
不仅如此,还需对待产产妇展开全方位、优质的护理干预。主要是绝大多数待产产妇分娩经验不足,并且对胎心监护仪器较陌生,因此普遍存在紧张情绪,在紧张情绪的影响下,会导致监测结果出现明显偏差。鉴于此,就需要我们的护理人员严格根据待产孕妇实际情况而出发,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确保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检查。
综上所述,胎心监护在待产孕妇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在此基础上联合优质护理措施,可明显降低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故,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刘素娟.胎心监护在待产孕妇中的应用及护理研究[J].哈尔滨医药,2018,38(6):581-582.
郭晓磊.舒适护理结合胎心监护仪持续监测在待产产妇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8,31(18):168-169.
松丽华.持续全程胎心监护应用于瘢痕子宫孕妇产程中的临床意义[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54):4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