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胆囊结石患者的病理分析及研究

2019-07-08张连贵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胆囊结石穿孔病理

张连贵

【摘 要】目的:研究胆囊结石患者的病理,并探讨胆囊结石与胆囊癌发病间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1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20例慢性结石胆囊伴坏疽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20例患者的病理资料。结果:超声观察慢性结石胆囊伴坏疽穿孔并不典型,观察到患者的胆囊壁并不清晰,比较模糊,但是能观察到胆囊的形态有异常表现;经CT可以确定胆囊炎程度、受感染情况,缺乏特异性表现,但是能观察到腹腔积气,确定积气的来源。病理结果表明,慢性结石胆囊伴坏疽穿孔患者中有18例是胆囊颈处被结石堵塞,2例由胆囊管被结石堵塞,引起的结石性胆囊炎,同时患者合并坏疽、感染和穿孔等症状。其中15例患者为女性,5例为男性,表明女性患者发病率高于男性,发生穿孔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及时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结论:CT、MRI、胆管造影都能对胆囊结石疾病及时诊断,应用这些影像学检查同时要结合病理分析,才能区别于其他原因引起的疾病,实施有效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胆囊结石;病理;分析;慢性结石胆囊;坏疽;穿孔

【中图分类号】R9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2-03--01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属于多发性胆道疾病,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出消化不良、慢性腹痛等症状。研究发现[1],胆石症中90%会合并胆囊炎,一旦发生胆结石就会使胆汁排泄受到阻硬,甚至受到细菌感染,引起胆囊炎[2]。胆囊炎又为胆结石提供温床生长环境,互相影响恶性循环,导致结石胆囊合并坏疽,甚至引发穿孔,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原发性胆囊癌是胆道系统常见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恶性程度,临床发现多已进展到中晚期,而且患者的预后较差。有研究发现[3],胆囊结石是引发原发性胆囊癌主要致病因素,可见,对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病理分析对于预防胆囊癌具有重要的作用,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11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20例慢性结石胆囊伴坏疽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20例患者的病理资料。其中男性5例,女性15例;年龄35~80岁,平均(48.5±10.2)岁;患者临床主要表现出反复右上腹疼痛、右肩和胸背部放射痛,均合并壞疽和穿孔。所有患者均知情本次研究中并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20例慢性结石胆囊伴坏疽穿孔患者标本均于10%中性福尔马林液中进行固定,将胆囊剖开后,观察结石数目、大小和成分,对胆囊黏膜形态进行观察,是否发生坏疽、感染、穿孔等情况,取胆囊颈、体、底等处以石蜡进行包埋和切片、染色等处理后观察,所有操作根据相关标准完成。

1.3 观察指标

对20例慢性结石胆囊伴坏疽穿孔患者的超声影像检查、CT检查、病理检查等结果进行分析,确定结石堵塞部位,合并坏疽穿孔情况,观察胆囊黏膜上皮细胞的改变情况。分析性别是否是影响慢性结石胆囊伴坏疽穿孔的相关影响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17.0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超声影像检查

超声观察慢性结石胆囊伴坏疽穿孔并不典型,观察到患者的胆囊壁并不清晰,比较模糊,但是能观察到胆囊的形态有异常表现;

2.2 分析CT检查情况

经CT可以确定胆囊炎程度、受感染情况,缺乏特异性表现,但是能观察到腹腔积气,确定积气的来源。

2.3 分析病理检查结果

病理结果表明,慢性结石胆囊伴坏疽穿孔患者中有18例是胆囊颈处被结石堵塞,2例由胆囊管被结石堵塞,引起的结石性胆囊炎,同时患者合并坏疽、感染和穿孔等症状。病理组织学观察到20例慢性结石胆囊伴坏疽穿孔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胆囊炎症改变,胆囊黏膜上皮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修复、增生等改变。

2.4 分析患者性别相关影响因素

慢性结石胆囊伴坏疽穿孔患者20例中15例患者为女性,5例为男性,表明女性患者发病率高于男性,发生穿孔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及时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

3 讨论

胆囊结石属于临床常见疾病,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胆囊结石发病率也逐年上升,统计结果显示,我国胆囊结石发病率在10%以上[4],胆囊结石发病机制并未明确,但是,临床研究发现[5],胆囊结石发生和年龄、性别等因素相关,多发中老年女性人群,未发现遗传对疾病的影响。胆囊结石对标本进行病理观察发现,均合并不同程度慢性胆囊炎,结石数目多时炎性程度会加重,可见,胆囊结石和胆囊炎有着互相影响的关系,结石主要是胆固醇结石与混合结石,可见,胆囊结石受多种因素影响会使胆固醇发生沉积。超声征象观察会受到胆囊结石患者精神状态、药物治疗等因素影响,不过超声检查结石较为敏感,尤其适合临床筛查。对等密度CT观察不明显的结石,应用超声检查效果较好。胆囊炎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引发胆囊壁坏死(坏疽)、胆囊穿孔等并发症,经超声观察坏疽性胆囊炎患者胆囊壁表现模糊,内膜脱落使线状充盈缺损,CT、MRI可以帮助临床确定坏疽,MRI可以发现气肿性胆囊炎因胆囊继发产气性细菌感染,发现坏疽与穿孔间的关系,坏疽和穿孔应用超声不容易发现,复杂肝周积液周围有胆囊穿孔存在。研究发现,急性胆囊炎穿孔率达10-15%,而老年人群穿孔率更高,一旦临床表现出腹痛、高热就要考虑到急性胆囊炎的可能性,避免发生漏诊或误诊。

综上所述,CT、MRI、胆管造影都能对胆囊结石疾病及时诊断,应用这些影像学检查同时要结合病理分析,才能区别于其他原因引起的疾病,实施有效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张含君.重度脂肪肝患者胆囊结石超声诊断结果及其影响因素260例分析[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7,25(30):2731-2734.

张亮亮,脱红芳.肝硬化并胆囊结石的病理改变与发病机制[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6,25(2):276-280.

符攀峰,吴红芳.胆囊结石患者487例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3):113-115.

温怡洪,罗仪,李国伟,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胆囊结石88例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10):83-86.

王继伟,顾勤,戴洪山.顾勤教授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经验介绍[J].四川中医,2016,34(10):2-5.

猜你喜欢

胆囊结石穿孔病理
分析乳腺癌病理诊断对临床诊治的价值
小细胞肺癌病理特征及免疫研究进展
为何要病理会诊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病理检查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吗?
頤和園十七孔橋再現“金光穿孔”景象
改进法二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
浅析腹腔镜治疗用于小儿胆囊结石治疗的临床效果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并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
胆囊与胆总管结石使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的临床研究
穿孔瓷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