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认识美术教学中的美
2019-07-08邵娟娟
邵娟娟
师生对于美术课的重视不够、互动较少。我们的教学实效不强,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很难突出美术教学的特殊性,特别对于小学这种情况更加严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觉得学的枯燥,兴趣不大。老师在教的时候,同样也觉得课堂不活跃。笔者就结合教学提出了几点看法来探讨小学美术课堂中美的教育。
小學美术教学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基础性课程。但是,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往往实际情况是家长不理解、学生不热情,有的学校甚至压缩美术课时。为此,各方应扭转传统的美术教学观,重视美术在小学义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也是美育的基本要求。美育,又称美感教育。即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当前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几个具体的方法来提高美育的达成:
1 让学生找到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真正投入到美术课堂中,去认识美、发现美、理解美,去全身心上一堂美术课,就需要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情。要想扭转学生对学习美术无用的想法,还需要教师巧妙地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走出思想误区,在生活中、在身边发现美,爱上美,走近美。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美的发源地,也是美术素材取之不尽的资源。为了让学生爱上美术,教师就要开动大脑,发挥创意,创设适于美术学习的“生活化”情境,努力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美术课堂学习氛围。在创建“生活化”的情境中,要符合课堂的目的,也要注意创新性和新颖性。笔者所在的初中是一所农村初中,那么我在讲授一些贴近生活的课题的时,总是带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在欣赏丢勒的《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的时候,我就让学生们联想放假时大家是如何休闲娱乐的,也能体会作者创作时代的背景与绘画时的心境。再比如在上《爸爸妈妈》这一课时,我就会让学生带来这些年爸爸妈妈不同时期的照片,让学生们感受岁月在父母的面庞上留下的变化,去理解父母辛劳给我们创造的生活条件和关爱。
2 让学生欣赏美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懂不懂美,直接影响了学生对美的兴趣。而且,有一定的鉴赏能力也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目标,美术又是以视觉形象为载体的艺术形式,所以,教师还需要采用各种手段,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让他们能通过自己的眼睛读懂美,通过自己的语言去描述美。
在本学期扬州市“五个一百工程”的推动下,其中百幅名画欣赏,给我们很多美术老师一项新的学习和研究方向。平时光看一幅作品,学生可能只是觉得好,却不知道好在哪里,也没有很深刻的情感体验。美术,是以笔画心,每一幅画都是作者呕心沥血的情感之作。在鉴赏课上,老师可以不单单只是讲作品本身,而是要根据作品,延伸到和作品相关的故事。比如在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水墨改画》中,老师可以展出出一些著名的画作,并给大家讲述这些作品的作家生平、创造肖像画的故事背景,让学生产生丰富的遐想,体会画面背后的情感,懂的如何去看鉴赏一幅肖像画。
如教师展示出《梵高自画像》系列作品。梵高是伟大的画家,他的一生颠沛流离,又非常短暂,但是他却创作了几十副自画像。这些自画像背景形态不一,但是眼神都非常自信、坚毅。老师可以将这些自画像挑出几幅极具代表性的作品给学生们展示出来,并让学生去用心观察,看到每副自画像的不同,并谈谈自己对每幅画赋予的情感的真实体验。听完学生的观画感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们讲述画作背后的故事。如梵高在精神接近崩溃时候割下自己一只耳朵创造出的包着耳朵的自画像、梵高的爱情故事、梵高的生平经历等等。通过这些让人唏嘘同情的故事,学生们完全就能体会到一个伟大艺术家的心境,和他对艺术无尽的追求,同时,也会让学生们感受到艺术的魅力、艺术的美。
3 让学生创造美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还会反作用于生活,进而影响生活,因此,要想真正发挥美术课堂的美育作用,教师还要通过示范教学,鼓励学生学以致用,用心和笔画出自己的作品,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美术教学中,教师通过示范教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美术学习效果。所以,代课的美术教师一定要重视示范教学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要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的不同,依据所教授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合适的、多样化的示范内容,不能简单的将表现作品的步骤机械性的演示一遍。其实,示范教学的方式有很多中,比如教师现场演示表现作品的步骤、教师展示事先绘好的画作、学生上台示范演示、学生优秀作品示范展示等。丰富的示范内容,才会让学生感触到艺术的美妙,体会到美术的真谛,感悟到美术的绘画技巧。
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发现美,在艺术欣赏中感受美,在丰富的实践示范教学中接触美,美无处不在,美蕴含于美术的课堂中。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第一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