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课堂的应用

2019-07-08胡硕利丁良喜

知识文库 2019年12期
关键词:思政特色融合

胡硕利 丁良喜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指明了其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可以预见,在未来很长时间内,其作为中国发展纲要的地位不可动摇。针对此背景,以高校在校生为未来社会主要生产力的思政教学应该对其思想进行充分的融合,进一步培养合格的社会人才作出不断的努力和贡献。然而,从现阶段的教学体系中来来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思政课堂上的融合缺乏方法、缺乏条件、缺乏经验,故而必然的会产生一系列问题。本文将从具体融合应用的角度上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与可行路径。希望能够为下一步教学改革提供必要基础。

自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来,全国人民及全党在该思想体系的号召与引领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愈走愈宽阔。2018年3月,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通过,将习近平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了《宪法》,确定了着这一思想具有引领全国发展的纲领性地位。为此,将其与现有的高效思政课堂进行融合势在必行。但是,受限于师资力量、理解深度、实践经验等相关限制而导致其未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有必要对其融合的路径以及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加以分析,从而保障教学效果的有效落实。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

从思想内涵的角度来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要求去,其可以概括为八个明确,即:

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完成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任务;

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从这一角度来看,其思想内涵涵盖了从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军队建设、文化建设、制度建设等多个领域与多个方面。与每一个中华儿女息息相关。就大學生而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路线是参与现阶段的学习以及未来步入社会后工作的必然基础,是形成新时代发展理念与完善自我的重要根基。同时,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发展观念与个人发展需求及发展路径相结合能够产生更大的发展动力,并指明正确的发展路径。少走弯路、建立模板、确定自信,从而更为有效的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而到了具体的要求层面,则需要在学校的教育阶段明确以党为核心的发展理念,以党为指挥棒的发展体系,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中心诉求的发展方向。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高校思政课堂融合的必要性及问题

在上文的研究基础上,可以明确两个基本点。其一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据我国的发展现状与历史沿革所提出的适应于未来很长时间的发展总体纲要。无论是我国的经济建设、民生建设还是政治建设均在其指导范围之内,故而未来的就业市场与社会环境也必然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相符。这也是在校大学生需要进行学习的必然基础。其二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当代中华民族的发展路径,是在发展的眼光下对历史的一种全面审视与升华,是对未来发展趋势的一种科学论断。为此,只有坚持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才能够完成个人的发展,乃至完成全民族的复兴。

从上述两个基本点中不难发现,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融入到高校思政课堂体系中去是一种必然,也是现阶段必要的教学改革。其具体有如下三个方面:第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融合符合当代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建设。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思想动摇,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中更是如此。与父辈相比较而言,现代大学生缺乏对于物资贫乏阶段的记忆,也缺少攻坚克难的经验。从而在思想上表现出一定的享乐主义、空想主义,并缺乏必要的吃苦精神。这些精神弊端与新时代的核心要求相违背,需要通过大范围的融合来予以强化教育;第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融合符合当代高校教学的政治环境。高校思政课堂长久以来由于缺乏总体的宏观目标导向,并存在部分脱离实际的现象,而导致课堂效果存在一定的不足。进而表现为学生在相关的学习过程中缺乏主观能动性。而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融合正好可以完美的解决上述问题,形成新的与现实生活结合更为紧密,与自身发展结合更为紧密的教学理念与方向,总体上有助于改善现阶段大学思政教学的种种弊端;第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融合有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思想政治教育是贯穿个人发展全部内容的综合性学科。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充分的利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先进性,从而保障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扭转部分学生在消费与享乐上的不良思想,促进学生将更多的精力与实践投入到专业学科知识领域的学习中去,从而完成自身的知识体系建立与个人发展加速。

从实际的角度出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融合已经在部分高校进行了应用与实施,并取得了一定的实际效果。但是就具体的融合成绩而言依旧存在一定的不足。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在宏观层面上,教学体系总体上并没有做好融合的必要准备包括教材、师资力量的培训、软硬件的准备、师生之间的课堂磨合等均缺乏有效的经验,从而导致教学效能低下,甚至是存在教学内容偏颇等不良现象;在微观层面上,学生甚至是包括部分教师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还处于较低水平,在理论学习以及实践活动的组织上存在一定的弱化,无法承载更为多样的教学内容与活动;在应用层面上,教学方法相对单一。也正是由于教学体系的相对薄弱,教师以及学生没有形成有效的知识储备。现有的教学方案只能够从理论出发进行理论讲授,对于更为灵活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探究不足,此种现象一方面取决于对相关理论体系的准备不足,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教学研究层面上的落后。

上述问题均可以认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思政课堂上融合的必要性,也能够为后续的具体应用策略与路径的提出提供必要的方向性指引。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高校思政课堂的融合应用路径

以问题为导向,要做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思政课堂上的融合,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做好相关的应用路径规划:

第一,强化教师群体的理论学习,提升认知水平。欲攻其地,必善其器。要想形成有效的教学体系应用,必须要提高教师群体的核心素养。落实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思政课堂上融合中来也不意外,只有具有合格的教师队伍才能形成对于学生群体的有效教育。为此,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思政课堂上融合应该首先从教师队伍的培训开始。在具体的对于素质提升战略的实现上可以遵从如下三方面路径。首先,形成以各级党委、党校为核心,以高校主管部门为组织框架的综合学习体系。通过较高的协同与组织能力,在一定范围内组织强干力量对全体思政教育岗位人员进行二次教育。其次,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其在高校教育中的融合为具体的培训代表,充分提高教师队伍的认知水平。首要是形成对该思想体系的认同与遵循,并寻求其在实践中的价值与应用。只有如此才能够在具体的教学岗位上有的放矢。最后,要意识到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在长效的沟通与共享机制中予以不断完善。为此,针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可以是一次或者多次,但是在教师群体内的信息共享与认知提高则需要是一个长久工程。

第二,充分以现实为导向,形成有助于教学开展的知识储备。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合入高校思政课堂的最大优势除了其理论价值之外还有其与现实联系的紧密性。针对这一现象,教師要不断地探索思想与现实之间的联系,从而完成在理论教学中充分融合现实案例的根本目的。具体而言,教师要在进修与备课的过程中完成相关案例的准备。如理清理论与现实案例的对应关系。或者是现实价值的证明路径。通过此种方式在教学中能够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还能够在一定层面上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课堂遵从度。与此同时,要建立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平台,从及时的反馈中在教师与学生群体中达到互通有无的根本目的。做好学生在生活中收集教学素材的引导,必要时可以将其纳入到学生的日常考核体系中来,形成学生有效的课下学习与基于思想引导的生活观察与分析。

第三,加快落实软硬件体系的配套工程,尽快完成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实现。软硬件的建设是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必要基础。按照不同的准备类型,可以将后续的融合路径分为两个重要部分。其一是要努力的对硬件进行完善,除了必要的教学硬件之外,笔者认为形成具有针对性的教材体系、教学大纲以及考核方式迫在眉睫。从实践的角度来看,此方面正是现有教学模式下所缺少的。建议高校主管部门能够结合高校教学的具体实际,尽快组织具有针对性的教材编写。高校也可以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在理论政策的框架下完成自主教材的修订,从而进一步完善教学的硬件设施。其二是要努力完善软件的升级。除了师资力量保障意外,要加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思政课堂融合上的科研与探索,尤其是在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以及优化上投入更大的力量。尽快的从现有的教学改革经验中吸取经验,将多媒体教学、微课教学、互联网教学以及其他基于数字化教学体系的多样性教学方法纳入到新一轮的高效思政课堂升级与改革体系中来,尽快完成多样性教学方法与体系的实现。

4 总结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未来一段时期中华民族发展的核心纲要,学生对其进行有效的学习有助于其校园及社会生活的升级。在此种背景下,其与高校思政课堂的融合是一种必然。本文首先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其次探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高校思政课堂融合的必要性及问题;最后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高校思政课堂的融合应用路径。希望能够为下一步教学改革提供必要助力。

课题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2018年党建课题青年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课题编号:18DJQN050;江西省2018年民办专项思政专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路径研究》,课题编号:18NLSZ02。

(作者单位:南昌理工学院)

猜你喜欢

思政特色融合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融椅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