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艾滋病教育现状分析

2019-07-08赵丽

知识文库 2019年12期
关键词:保护意识艾滋病教育

赵丽

随着刚过去的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这个词逐渐地走进了大家的生活里。近年来,“艾滋病”成为一个高频词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然而,依然有很多高校学子不了解艾滋病,甚至有人让艾滋病变成了一种社会惶恐。因此,调查高校艾滋病教育现状不可或缺。只有找到正确的教育方式,才能更好地了解艾滋病,更好地预防艾滋病,避免惶恐的发生。

艾滋病的出现,就像一个炸弹埋在我们的身边。对于艾滋病,我们需要知根知底才能更好的躲开这样一个危险。艾滋病教育不仅能让我们正确认识艾滋病,还能更好地预防艾滋病。因此,艾滋病教育成了我们避开艾滋病这一炸弹的重要保障。

1 高校艾滋病教育现状

1.1 我国艾滋病流行趋势

据统计从2011到2017年,我国艾滋病发病数增长了36744例,增长率高179.68%。2018年上半我中国艾滋病发病数为27243例。其中,2018年上半年发现15岁以下的HIV感染者就有542例。2018年上半年我国艾滋病死亡人数为7524人,2017年我国艾滋病死亡人数为15251人。我国艾滋病流行情况依然严峻,不容乐观。

1.2 对艾滋病的认识不足

我们都知道艾滋病是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通过母婴、血液和性关系传播的,但我们却不知道HIV病毒是要寄养在血液里才能存活的。因此才会发生在广州地铁里被针扎疑被传染艾滋病等引起惶恐的事件。据浙江大学医学院统计,有36.1%的学生会避免接触艾滋病患者,有2.6%的学生会与艾滋病患者断绝关系。并在假如自己感染艾滋病后,有23.1%的学生会谁也不告诉,不让人知道,并且有22.7%的学生会采取自暴自弃,甚至自杀。

对于“艾滋病”这一词,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传染病,这是会致死的。所以,大家对艾滋病患者避而远之,甚至不愿意与艾滋病患者待在一个空间里,因为害怕病毒会通过蚊子传染给自己。大家对于艾滋病患者有这样的表现正是因为对艾滋病的不了解,因此普及艾滋病知识迫在眉睫。

1.3 对性教育敏感

众所周知,艾滋病传染的其中一个途径是性传播。然而,我国当前的大多数高校的性教育几乎为零,造成大学生性知识的来源不是来自科学的渠道,这必然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在中国这样一个比较传统的国家,对于“性”问题都是避而不谈的。正是因为这样,少年对于性问题相当于白纸一片,所以当面临这些问题时会表现的不知所措,甚至会选择轻生。在西方性自由、性解放的影响下,没有正确的引导,对于懵懂的少年来说是极容易误入歧途的。随着艾滋病病例的增加,对高校学生给予一定的性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1.4 对艾滋病教育的不重视

在刚过去的世界艾滋病日里,许多高校都有开展有关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或讲座。据调查,66.7%的学生不担心自己染上艾滋病,45.7%的学生认为艾滋病离自己很遥远,31.6%的学生不相信自己会感染艾滋病。这些问题在不同性别及不同地域的学生中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因此,绝大部分学生对待艾滋病是抱有一种侥幸的态度。对于艾滋病的不重视导致了他们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是不能正确处理的。

同样,在校园里对于艾滋病的讨论是少之又少的,甚至艾滋病这一话题可能就只出现在世界艾滋病日这一天。学校对于艾滋病教育的不重视,自然学生们对艾滋病也不敏感。当然,学校的不重视也从侧面反映了这个社会对艾滋病教育的不重视。在没有任何事情发生的时候,大家都不会发现我们的社会、我们的青年少了这样一个教育。所以,并不是为了亡羊补牢,而应该是为了创建一个更好的环境而未雨绸缪。

2 高校艾滋病教育现状分析

2.1 学生没有个人健康意识及自我保护的意识

中国的艾滋病疫情已经从高危人群开始向普通人群蔓延,年轻人已经成为艾滋病人群的主要感染人群。当代大学生的生理活动时期,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知识并不完整,概念更加开放,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缺乏相关的经验和抗击艾滋病的知识。

因为学生没有一定的有关艾滋病的个人健康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才会出现广州、武汉地铁疑被针扎传染艾滋病等事件,才会出现大部分学生对艾滋病患者抱以厌恶、避而远之的态度,才会出现患上艾滋病的学生自暴自弃,甚至轻生的状况。所以学生提高一定的个人健康意识及保护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2.2 不正规、不正式的性教育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人们思想观念的进一步开放。大学生是青少年中文化层次较高的人群,他们对新事物较为敏感,同时,在西方的性自由观念的影响下,使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呈现多元化的倾向。对于没有正确的性观念的学生来说,性是一样新鲜的事物,没有正确的指导他们也只能自己去摸索其中的道理,这样很容易让学生误入歧途。

自从有了人类历史,性一直都存在。现代许多思想家认为,我们生活在不道德的时代,即思想解放的时代。当然,这种想法经不住推敲。不过和历史上其他辉煌的文明相比,我们对性确实太过于敏感了,甚至到了假正经的地步。所以,对于性教育,许多学校都是报以走形式的心态。这样不正规、不正式的性教育让学生们对于身边的种种现象不能采取客观和理解的态度,最后走入歧途。因此,正式性教育是学生成长必上的一节课。

2.3 对于艾滋病教育意识不强

对于艾滋病教育的意识,学生们认为艾滋病离他们还很远,然而当艾滋病在网络上发酵,意识薄弱的大学生才惊慌失措出现地铁里疑被扎针传染艾滋的事件;学校觉得艾滋病在校园里是不会存在的,并不需要大张旗鼓的进行艾滋病教育;社会认为在网络上的艾滋病事件只是恶意造谣,并不需要普及艾滋病教育。正是对于艾滋病教育的不重视才会导致大家对艾滋病担惊受怕的种种现状。

美国艾滋病健康基金会亚洲区副主席鲍宇刚博士指出:“中國的艾滋病防治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了解艾滋病,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保护自己也是保护他人。”艾滋病教育现在不仅仅需要社会的推动,还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重视,每一个人的积极参与,而不是在意外发生后才来亡羊补牢。

3 对于高校艾滋病教育的解决方案

3.1 普及健康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对于艾滋病教育的宣传,要普及一定的艾滋病知识,包括艾滋病的成因、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等。要有一定的自我意识,艾滋病并不可怕,不懂艾滋病才是真的危险。艾滋病的教育可以不像讲座那样枯燥,可以一改以往的教育方式,以一种生动形象的游戏或答辩的方式去吸引学生的眼球,引起学生对于艾滋病教育的兴趣。学生只有了解了艾滋病才能更好去预防艾滋病,在遇到有关艾滋病的事情时能有一定的心理建设,能有一定的能力去面对、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学生在艾滋病方面也有了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3.2 让性教育成为人生的必修课

性教育应该从小开始,更应该从我们的身边开始。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保守的国家来说,要让性成为我们生活的话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为了更好的创造这样一个开放的环境,就必须从现在开始,从成年的学生开始。将这些知识传递给我们身边的人,特别是我们的下一代,从婴儿时期教育分辨男女,少年时期了解一定的生理学知识,青年时期建立一定择偶、婚姻观念等。让性教育循序渐进的融入我们的生活,让性教育成为人生的必修课。

3.3 让艾滋病教育走入我们的生活

对于流言满天飞的艾滋病事件我们更应该去了解艾滋病,让艾滋病教育走进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更好地去预防艾滋病。学生可以多看有关艾滋病知识的书籍,在艾滋病教育的课堂上认真听讲,学习更多的艾滋病知识;学校可以开展艾滋病教育活动,比如艾滋病知识有奖竞答、艾滋病教育小游戏、面对面访谈等等,这能让学生对于艾滋病知识报以一定的兴趣,又能边玩边收获知识;社会上不仅是在世界艾滋病日才宣传普及艾滋病知识,在平时也是可以进行一定的艾滋病教育。而且宣传的方式也可以多元化,可以是现场面对面交流、在互联网上普及艾滋病知识、发宣传小册等。只要有路,就要让艾滋病教育走进我们的生活。

(作者单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保护意识艾滋病教育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2030年有望消灭艾滋病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留住乡愁”前提下的锦和古镇保护与发展研究
论提高全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重要性
保护意识下民族村寨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6000万人感染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