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从众行为的研究

2019-07-08马文慧谢念湘

知识文库 2019年12期
关键词:消极宿舍群体

马文慧 谢念湘

大学生个体在群体也就是高校中经常会产生从众行为,这种行为不仅表现在大学生学习方面,也表现在大学生生活方面。积极的从众行为可以帮助大学生塑造正确的人格,而消极的从众行为严重则影响大学生的学业。本文分析了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多方面原因,并适当地提出了正确引导大学生积极从众行为的建议。

由于受到一些外部压力,人们在面临选择时,采取多数人的意见,行为上与多数人保持一致,这就是从众。从众分为真从众和权宜从众。也就是从众行为与内在的自我判断是否一致。有的人是行为上与群体保持一致,内心也相信群体的判断。有的是行为跟从群体,但是内心并不认同群体的选择,有的甚至认为群体行为是错的,在压力下,行为也与群体保持一致。關于从众,举例描述:如果甲邀请他的朋友们和他一起去买衣服,朋友们都表示某件衣服甲穿着一定会好看,无论甲本人是否喜欢这件衣服,多数情况下,他都会把他买下来;还有一种场景,当乙走在大街上,忽然旁边的人都向着一个方向跑去,那么乙也会向着这个方向跑去。从众心理对大学生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积极的从众心理可以帮助大学生塑造正确的人格,而消极的从众心理重则影响大学生的学业。从众心理产生的前提是在群体中,大学生在大学阶段所在的最大的群体就是学校,其次还有社团、班级、宿舍等等群体,在不同的群体中,大学生通过彼此之间的沟通与接触会受到不同方面的影响,也会产生不同方面的从众心理。

1 大学生的从众表现

1.1 大学生在生活方面的从众表现

大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最多的群体莫过于宿舍,多数大学生的作息时间会受到其他宿舍同学的影响。如果宿舍中有喜欢熬夜的同学,而一半以上的人都有着早睡早起的好习惯,那么喜欢熬夜的同学看到别的同学都开始休息时就会产生从众心理,认为自己也应该睡觉了,这样就会形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喜欢大手大脚花钱的同学在一个多数同学都勤俭节约的宿舍中也会逐渐控制自己的消费水平。大学生由于从众心理而逐渐形成的良好生活习惯和作风比如一起锻炼身体、一起参加志愿活动等都属于生活中的积极的从众行为。

还有一些从众行为与积极的从众行为相反,当大学生受到一些不良作风和风气的影响选择盲目跟风时就会产生错误的从众行为,比如说沉迷网络游戏,消费过于攀比,为了追求流行不考虑自身是否能承担,甚至走上校园贷等违法道路。还有一种情节比较恶劣的从众行为就是在校园中发生的欺凌行为,当有校园欺凌行为发生时,不明辨是非就选择盲目跟从欺凌者组成欺凌团体对受欺凌者施行语言或行动上的暴力行为。或者屈从与施暴者的压力而与之同流合污等这些行为非常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需要及时杜绝。

1.2 大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从中表现

曾有报道一个宿舍的六名学生全部考上硕士研究生,这个宿舍被成为“学霸宿舍”。在学习上相互鞭策、相互鼓励、你追我赶这种一起进步的学习行为就属于积极的学习从众。班级里或宿舍中有同学热爱学习,利用课余时间看书、考证或为考研做准备时,其他同学也会受到鼓舞充实自己。这种从众行为是值得推崇的。

但是,大学生在学习中也有不良的作风或者风气带来一系列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从众现象。比如学习不上进,态度不端正,一直混也能毕业,大学生活就是应该放松自己的这种享乐心理会让一部分同学对自己努力学习的态度产生动摇,从而放弃自己的想法,产生作业不完成,集体逃课等行为。尤其是在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现象中,从众心理尤为严重。一部分本认为考试作弊的行为是非常不正确的,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的同学当看到其他同学明明平时学习态度不端正却靠着作弊及格或者拿高分时,就会在内心产生动摇。逐渐放弃道德准则与个人主张,加入作弊大军,投机取巧。

2 大学生从众的原因分析

2.1 环境的影响

首先从社会环境看,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强调儒家思想,强调集体意识。反之,西方个人主义文化并不赞赏屈从于同伴压力,从众对他们来说带有消极的意味。而在日本,与其他人保持一致并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宽容、自控和成熟的象征。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正所谓“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除了社会环境,大学生经常所在的环境还有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在家庭环境中,家长待人接物的方式和培养孩子的方式都会对孩子有所影响。如果一个孩子一直处于控制欲极强的家长的管理之下,那么他就会缺少主见,经常质疑自己的决定,在群体中容易做出“随大流”的行为。学校环境对大学生从众行为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有着良好的学习环境和风气的校园对于大多数易受环境影响的,价值观念还没有形成的大学生来说,影响是及其有益的。他们会随着正确的行为产生正确的结果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2 个体因素

2.2.1 寻求安全感

正如前文举的例子,当乙不知道发生什么情况时,会选择跟着大家一起跑,这是一种保护自己的行为,他觉得跟大家一起跑才是安全的。大学生阶段是离开父母的保护,开始自己步入社会的一个阶段,当大学生产生从众行为时,会有保护自己的心理产生,与群体的意见保持一致就会避免自己被孤立,这是在集体中寻求安全感的行为。还有另一种“安全感”是逃避责任。抱着“法不责众”的心态,尤其是在忽视校规方面,别人做什么我就跟着做什么这种心理是产生不良学习习惯和风气的导火索。

2.2.2 依赖心理

从众行为在大学生群体中非常普遍还反映出了大学生的依赖心理。拥有独立型人格的大学生通常拥有较强的自信心。在面临选择时,会坚定自己的意愿和态度,不随波逐流,不会轻易收到他人影响。而喜欢依赖别人的大学生不善于自己做决定,经常被他人的意见所左右,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在大学生小群体中,固定人群互相熟悉更会促进依赖心理的产生,这种大学生充分的相信别人,不仅思想上不独立,行为上更是如此。

3 引导大学生积极的从众行为

3.1 营造良好校园环境,抵制不良风气的产生

环境对大学生从众行为是否积极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若想引导大学生积极的从众行为,就要注重校园环境的建设。首先要注重榜样的力量,营造积极的舆论影响。学校中有品学兼优者、贡献突出者都可以成为大学生积极从众的标准。学校大力宣传、表扬和鼓励优秀的大学生会带动很大一部分同学从优而众。学习氛围越浓厚,学校环境越和谐。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还要健全管理制度。不良的校园风气会带来消极的从众行为,会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甚至影响学业,所以要叫绝抵制不良风气的产生。学校要着重健全管理制度,加大惩罚措施。将考试作弊、校园欺凌等不良风气扼杀在摇篮之中。在考虑隐私的情况下对惩罚结果公之于众,起到威慑作用,以一儆百。从源头遏制消极从众行为的产生。

3.2 举办多样活动,锻炼大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

作为高校大学生固定生活场所,可以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自主的能力,学生在学校组织的活动中可以锻炼人际交往能力并拥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提高自信心,避免盲从。例如辩论会就既可以丰富大学生的知识储备也可以让大学生在表达自己观点的据理力争中提升自己的自信心。也会让培养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而不是盲目的听从群体的意见。

3.3 定期开展心理辅导

学校可以设置固定心理咨询处,鼓励学生当有权宜从众的行为,或内心矛盾不知如何处理时,来寻求专业老师的帮助,避免消极从众带来不良后果。学校可以设置心理辅导课程,拟定教育方案,教育学生如何看待问题,处理问题。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倡导大学生积极的从众行为,帮助大学生塑造正确的人格。

通讯作者:谢念湘

(作者单位:1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质量研究基地2黑龙江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猜你喜欢

消极宿舍群体
消极的后果
热得快炸了
达到群体免疫,没那么容易
“小团体主义”帽子不要随便扣
调查
学校到底是谁的
中间群体
吃货的世界
热得快炸了
让自己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