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微信为例研究中西隐私观差异

2019-07-08陈文娟

知识文库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中西跨文化留学生

陈文娟

1 引言

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中西所持有的价值观,对隐私的定义、类别的理解和保持隐私的意识是不同的,因而在不了解彼此差异的前提下,在跨文化交往中较容易产生冲突。本文以社交媒体微信为例,简要分析中西文化的隐私观差异,并提出一些促进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建议。

如今国际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世界文化逐渐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其中中西文化不断遭遇碰撞和冲击,由于隐私观差异而无意中引起的矛盾、误解、交际失败并不罕见。因此,有必要深刻理解和探索中西方对于隐私观的差异,做到求同存异,相互尊重和理解宽容,才能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引起冲突,从而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

隐私的概念来源于西方,指个人或团体控制与他人互动的调节机制,是专属于人的一种生存特性。隐,即隐秘的,不愿或不便公开的事情;私,即私人事务,是存在于私人生活空间的事务。私人生活空间中存在的这种秘密业务,活动和相关信息是隐私。它对应于公共生活空间、公共生活中的公共事务、活动和相关信息。

王利明先生将隐私概括为“与公共利益或集团利益无关的个人事务,当事人不愿干涉他人,以及当事人不希望他人入侵或给他人入侵带来不便的个人区域。 ”具体地讲,隐私就是指“个人信息、私人活动、私人领域”。

在跨文化交际中,认识到对方与己方的差异是进行成功交际的先决条件。作为一种心理概念,隐私是引起误解的原因之一,试影响交际能否成功进行的隐性因素。因而对中西方隐私观念的对比研究是很必要的。下文笔者将以社交媒体微信为例,研究中西隐私观的差异,并简要分析对此产生差异的原因。

2 微信中体现的中西隐私观

社交媒体是一个虚拟社区和在线平台,人们用它来创建,分享,交流想法,观点和经验。社交媒体和一般社交大众媒体之间最显著的区别是用户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和编辑技能,并且他们被组合成一个特定的倾听社区。社交媒体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呈现,包括文本,图像,音乐和视频。在这个阶段,社交媒体主要包括社交网站,比如微博,微信,博客,论坛,播客、QQ、知乎、豆瓣等。 现如今用途最为广泛、受众人群最多的当属微信。

作为一款社交网络工具,微信可以建立一个基于手机联系人和QQ好友的隐私个人社交网络。它可以消除源头信息传播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干扰,增强用户与家人和朋友之间的联系。它于 QQ和微博以及其他社交网络工具不同,体现了用户与联系人之间小规模互动的“强关系链”特征。随着科学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微信的使用正在扩大。 据本人所知,我国国内小至10岁,高达60岁的广大群众均使用微信,并且除去来中国的人数庞大的留学生在使用微信外,一些东南亚国家,如:泰国、越南、新加坡等国也有较多的年轻人在使用微信已达到社交的目的,大有向全世界发展的趋势。

笔者以17级汉语国际教育班的18名留学生,以及川大Language Exchange 微信群里的50名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为调查对象,与笔者微信中的200名中国朋友进行对比,经过调查、分析、研究后,在微信名称和微信头像两方面得出一些结论。

名称方面,在这种“熟人网络”所营造的“強关系链”中,大多数中国用户仍然坚持使用昵称而不是实名认证。笔者的200名中国好友中只有2名用了自己的名字,其他的198名均使用了昵称,大致分为五种类型:情感表达、励志自省、名人效应、异想天开、姓名相关。而68名留学生无一例外都使用的是自己的本名,或者是本名加汉语名字,仅从数据上即可得出,这跟我们中国对于微信名字的命名方式大为不同。

头像方面,有13名中国朋友选择自己的照片,有187名选择了其他图片,大致有明星、风景、动漫、植物、文字这五种类型的图片。而68名留学生均选择了自己的照片做头像。

就该项调查得出的结论而言,相较外国人,中国人更加注重自己的隐私以及信息安全,这跟我们平时所熟知的外国人重隐私的观念有所不同。

3 中西隐私观产生差异的原因

3.1 传统的中西隐私观产生差异的原因

传统的隐私观认为:西方人非常重视个人隐私,他们对于个体隐私范围的界定相当广泛,其中包括私人时间、私人空间、私人活动领域以及维护此类事的私人权利。而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国人则不喜欢“私”,个人权利往往等同于权力,且中国人几乎没有隐私权的概念。

中西方文化差异是造成这些差异的根本原因。首先,在西方,个人主义是西方价值观的核心。个人主义价值观以个人为中心,个人的行为完全基于他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动机,反对个性的扼杀和个人的侵犯。可以说,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的产生和发展,是随着西方对人性理解不断丰富和深化的结果,是西方文化核心价值观不断积累和传承的结果。相反,集体主义是中国价值观的核心。集体主义强调个人对集体的义务和责任,集体利益至关重要。在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中,国家是至高无上的;在家庭这个集体中,则表现为服从和依附于整个家族。为了集体的利益,必要时,个人需要压制自己甚至牺牲自我。在集体观念的长期影响下,中国人的隐私观自然和西方人的迥异。

3.2 微信中体现的中西隐私观产生差异的原因

通过取样调查,笔者认为,现如今,中国人的隐私观在逐渐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注重维护自己的隐私空间以及保障自己的信息安全。

对于留学生在微信公开自己的信息,笔者总结了以下两方面原因。首先,他们离开家乡,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求学,为了尽快的度过挫折期,最好的适应方式就是多交一些中国朋友,尽快融入其中。而交朋友的第一步即为自我介绍,使用自己的真实名字以及本人照片,在互加好友的时候起到了名片的作用,确实能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其次,留学生的性格特征普遍偏外向,他们大胆活泼,乐于展现自我,表现自我。

中国学生则大多选择在微信上隐藏自己的个人信息,笔者也总结了以下两方面原因。首先,现如今网络潜伏着诸多隐患,网络诈骗、信息泄露、账号被盗取的事件层出不穷、花样百出,往往让人防不胜防,为了更好地保障自己的权益,中国学生选择了匿名化的方式,尽量避免暴露自己的个人信息。其次,与中国的文化传统有关,相较外国学生而言,中国学生性格更为内敛,不张扬,不善于展示自己。

4 跨文化交际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必须尊重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学习和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世界上每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都不同,我们不能只是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要打破内心思维定式,以包容的态度对待其他国家的隐私态度。在对他国文化包容的前提下,还要做到入乡随俗。关于西方国家的隐私概念,我们不需要接受整个事物,也不要否定整个事物。允许差异的存在,包容差异的存在,是跨文化交际很重要的部分。

在隐私方面,中国和西方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我们必须更加注重跨文化交际。例如,我们经常会在聊天的时候问一些问题表示友好,比如你家几口人,有女朋友吗之类的问题,我们认为问这种话题是为了显示我们的友好,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但可能在西方人看来你这是在窥探他的个人隐私。中国人不介意别人问自己的年龄,但是年龄是西方人的隐私,是不可以询问的。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之前一定要全面地了解对方的文化,掌握好聊天的分寸,要知道哪些能说,哪些不能问,尽量选择一些大家都感兴趣的又不牵扯到隐私的问题,如天气,新闻等。

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还必须注意尊重对方的自我空间和自我领域,在西方文化中十分重视自我的空间和领域,因此在交际中要把握好度,在交往之初,不要离对方太近。在交际中要多关注对方的神态和语气,如果在交谈中说了一些对方不喜欢听的话应该及时解释,自己只是了解的不够全面,并不是有意冒犯。

5 结语

本文首先介绍了隐私的含义、范畴,进而从微信的账户名字以及微信头像两方面,对笔者的68名留学生微信好友,200名中国微信好友做了简单的调查,得出了中国学生逐渐提升的隐私意识这一结论,并浅析了传统的中西隐私观产生差异的原因,微信中体现的中西隐私观产生差异的原因,最后对于隐私与跨文化交际方面提出了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猜你喜欢

中西跨文化留学生
从《寡妇春怨》与《孤雁儿》对比中看中西爱情观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艺术家笔下的中西差别
中西结合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北京外国留学生的规模与结构
中西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