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识教育视阈下田径课程的教改探究

2019-07-08韦瑛

丝路视野 2019年1期
关键词:通识教育素质教学改革

韦瑛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公众对自身的健康更加关注。国家体育事业取得全面发展和长足进步,对于田径课程而言,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新课改的要求,只有结合学生实际,完善教学体系,优化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学好田径课程,并学会学以致用,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本文基于通识教育视角,对当前专科学校田径课程开展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探讨了加强田径课程改革的具体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通识教育 田径课程 教学改革 问题 对策 素质

近年来随着国家素质教育改革进程的有序推进,新时期对于专科学校田径体育教学而言,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伴随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理念的转变,全面提升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进而不斷激发他们学习体育的潜能,帮助他们树立一种全新的学习理念和终身体育的观念,内化于心,不断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成为当前体育教学的重点。传统的教学理念注重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忽视了田径训练实践活动,且教师与学生互动性不足,不利于全面提高教学效率。通识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形式,以独特的视角突出强调教学不应当划分明确的界限,要注意从多元化的视角来培养学生,才能更好地挖掘学习者的潜质。新课改时代背景下,加强通识教育理念与田径课程教学改革融合探究,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一、通识教育基本内涵与意义分析

通识教育是有别于专业化教育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终极目标是为了受教育者提供多样化的知识资源。最早是在19世纪初美国博德学院的帕卡德教授提出来的,强调教育应当将重点放在“育”方面而不是“教”方面。教育本身没有严格的界限限制,应当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选择,这样才能更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从而引导他们学习更多领域的知识,挖掘自身的潜质,更好地打造属于自己的学习模式,提高深度研究能力。

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识教育理念近年来在高校应用非常广泛。通识教育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广泛学习不同领域和学科方面的知识,使学生成长为复合型人才。[1]

专科院校引入通识教育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目前通识教育在国际很多高校都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经验,理论更加系统完善。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素质教育改革,丰富和发展我国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更好地将素质教育理念贯彻到实处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打造博学与精专相统一的个性化素质教育体系,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提高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也是生动体现当代高等院校教育精神的直观体现。在高校,更加倡导自由、宽容、科学的学术氛围,通识教育模式理论和大学精神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此外,通识教育是现代教育理念中国化的实践过程,专科院校引入通识教育模式,更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对于专科院校而言,强调专业化技能化教育,一定程度上为国家培养了很多专业化技能人才。但是从总体上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信息共享度不断提高,高等教育的专业化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学生适应社会的新变化,学生的思维等容易受到局限,相比较专业化,成长为综合性的人才更是时代发展的所需。现代高等院校实施的专业化教育模式急需进行创新,通识教育更值得提倡。

二、田径课程教学开展现状分析

作为国家一项基础运动项目,田径运动既具有较高的竞技价值,同时也具有很高的锻炼意义。体育强国建设理念大背景下,田径课程教学也在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体育教学项目,田径教学应当结合时代发展要求,从培养和激发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进行系统设计,才能更好地发挥田径课程教育的价值,提高教学成效。[2]

田径运动和田径课程本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田径运动包含田径竞技运动和健身运动。随着体育教育体系不断发展壮大,田径运动不仅具有丰富的运动项目,同时也逐渐形成了完善的理论知识体系,高等专科院校体育教学中田径课程是以田径运动为主要授课内容的一项基础科目。针对高等专科院校田径课程教学,应当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选择相关的教育课程和内容,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目前在田径课程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教师的素质和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开展田径课程教学,首先应当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结合时代发展要求不断进行创新探索,才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但是目前在田径课程教学方面,教师往往都不是专业出身,并不具备通识教育方面的技能,很少涉及其他方面的知识,加上对田径教学方面的理论研究不够系统深入,在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等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从而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难以形成良好的互动。

(二)教学方向不明晰,教学资源不够丰富

一方面在田径课程教学方面没有结合专科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往往比较模糊,培养学生的田径运动技能方面,局限在知识的讲述方面,对能力和素质培养方面缺乏足够重视,教学内容往往比较空洞,和时代联系不紧密,从而不利于人才的全面培养。另一方面教学内容系统性安排不紧密,没有与新时期多元化、全面化教学目标相协同,很多内容没有及时进行更新,依然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对相关的教学内容缺乏足够的兴趣,教学内容缺乏连贯性,从而不利于构建完善的教学知识体系。

(三)教学模式比较固化单一,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一方面,针对田径课程教学方面没有进行系统设计,教师往往拘泥于教材进行知识的讲述,授课模式以教师为主导进行讲述,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够,缺乏足够的兴趣,不利于全面参与到教学互动中,在教学课程体系设计方面偏重于理论,对实践方面的技能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更多的创新性教学方法,没有引入现代化教学工具辅助开展教学,从而影响教改成效。另一方面,在田径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设计方面缺乏深入研究,没有进行专业化综合性考察,没有建立和教学目标相配套的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单纯地以田径训练项目成绩以及理论成绩为依据参考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自我改进和提升等方面缺乏足够的关注,也没有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对学生的日常表现重视程度不够,从而导致出现高分低能的学生,不利于体育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通识教育视阈下田径课程的教改探究

为持续提高田径课程教学质量,更好地将通识教育理念引入到教学过程中,不断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全面成长,从而提升体育核心素养,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加强通识教育理念的研究,结合实际,重新构建田径课程教学目标体系

新时期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对于田径课程教学而言,国家教育部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再单纯地注重技术、理论知识等方面的教学,更加强调提出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所以通识教育理念和素质教育模式具有很大的共通性。在开展田径课程改革探索過程中,需要结合实际。首先对通识教育相关的理论、理念等进行研究,从综合系统的角度进行分析,总结当前田径课程设计及实施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找到有效的衔接融合模式,以此为基础结合专科学校田径课程教学的要求和内容,合理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体系。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课程设计、教学内容设计以及配套的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系统思考,建立和教学目标相匹配的教学体系,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目标确定的过程中,要提高对政策的高度关注,深入研究社会现状,从而深入研究田径教学的潜在价值,更好地将田径教学作为一项长期工程进行宣传、引导,让更多的学生爱上田径、爱上体育,弘扬体育精神。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设良好的体育校园环境

一方面,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入更多的专业化、高素质、综合性教师,针对体育教学,引导不同专业的教师进行共同沟通,互相学习,掌握更多领域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从通识教育的视角来进行优势互补,加强教师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通过举办相关的讲座或者鼓励他们参与学术交流研讨等活动的方式,让广大教师提高对田径教育的重视程度,并通过日常教学积极探索更具综合性的教学项目,提高田径课程教学创新水平,鼓励教师积极探索田径课程相关的前沿知识,学习和借鉴国内外优秀的经验和做法,总结案例,搜集更多有价值的资源,从而掌握更多的要领。另一方面,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配足配齐相关的硬件设施,加强信息技术等平台建设,从而更好地打造良好的学习平台,为师生互动和拓展训练等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资源条件。[3]

(三)以学生为本,构建完善的田径课程教学体系

一方面要围绕新课改的要求以及学生的成长特点、兴趣和教学目标,针对性研究当前田径教学方面遇到的问题,从通识教育的视角来分析如何进行田径课程内容设计,整合目前相关的资源,调研目前相关院校开展田径课程方面的具体教学内容,以此为基础结合本校的实际确定基本的课程内容和课程项目。另一方面,要不断拓展教学资源,将田径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联系起来,打造更丰富的课程内容,增加一些公共必修课程,让不同专业的学生提高对田径运动的学习兴趣,了解田径运动文化。同时,还可以增设更多的选修科目,让不同基础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相关的课程进行深度学习。还可以与国家体育相关部门沟通,争取更多的田径项目列入教学资源中,拓宽学生的视野。

(四)创新优化教学模式

一方面,要总结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优势,积累更多的经验。另一方面,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等引入微课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及综合运用视频分析法、案例解析法以及肢体语言演示法等方式,提高学生对理论和实践课程的关注度,构建更加开放的互动学习模式,将预习、备课、复习和课堂学习等各方面进行有效融合,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鼓励他们查找更多相关的资源,在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体育比赛等形式,更好地增进互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构建综合性评价机制

要针对基础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等方面设计更加综合性的考核维度进行测评。同时,引入自我评价、教师评价以及专家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机制,设置更多的开放性题目和多元化的考核项目,鼓励学生广泛涉猎,积极探索体育学习积分制评价机制,从而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田径运动项目乃至其他的体育项目,融会贯通,构建系统的认知,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形成良好的习惯,弘扬体育精神。[4]

四、结语

总之,通识教育视角下想要更好地提高田径课程教学质量,需要教师结合实际,与学生、学校一起积极探索更加完善的综合性课程体系,加强理论和实践探索,优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评价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田径、参与田径和弘扬田径体育精神的主动性,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体育核心素养,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国杰.普通高校田径课程的现状与教改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6(08).

[2]姜晓珍.通识教育视阈下“田径竞赛规则与裁判法”课程的教改探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02).

[3]许双如.微课教学在大学英语通识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高校学刊,2018(12).

[4]郑秀荣.普通高校田径课程的现状与教改对策[J],才智,2014(12).

猜你喜欢

通识教育素质教学改革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的教务管理及对策分析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