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健康教师心理对学生健康心理教育的重要影响

2019-07-08岳旭东

新课程·下旬 2019年5期

岳旭东

摘 要:当前社会都在重视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由于教师的不当教育行为给学生造成的心理伤害,可能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减少教师不当教育行为的有效措施之一。分析了教师不当教育行为产生的原因,并着重从提高教师自身心理素质和改善教师环境两方面对教师不当教育行为的防范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教师不当教育行为;教师心理健康;教师环境

一、教师不当教育行为的原因剖析

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其所具有的认识、情感、能力等各个方面较持久的倾向性决定了其教育行为。而教师的教育行为对于师生关系、学生的学习效率、行为和心理健康都有很大影响。不当的教育行为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理困扰,无论是出于有意还是无意,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面对新时期改革开放的迅速推进,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依然存在,以及教师职业的特殊性等原因,使得教师职业所面临的压力在不断加大。这样会让一些自我心理管理意识较差、缺乏自我调控能力的教师出现心理失衡,产生心理问题,进而发生不当的教育行为,从而影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所以从本质上来看,是由于教师自身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不佳,而对学生的身心造成消极影响。

二、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具体措施

教师心理问题的产生,有其自身的主观原因,也有社会的客观原因。所以,关注教师心理健康,要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改善教师周边环境两方面入手。

1.教育主管部门加强对教师的心理健康培训,引领教师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及发展,影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实。学校应通过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培训,帮助教师系统地掌握有关心理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知识,提供教师掌握解决常见心理问题的方法,使教师在面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时,能够运用科学有效的操作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学校的心理健康培训更要帮助教师掌握自我心理调控的方法,引导教师通过不断的自我调节,逐渐克服狭隘、自卑、嫉妒等消极心理,正确面对工作中的挫折和压力,对学生形成适度的期望值,客观对待学生的问题,施之以恰当的教育行为。

2.教师要强化学习,注重自身修养,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教师职业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岗位竞争的压力使一些自信度低、学习能力较差的教师,因缺乏安全感而易产生心理问题。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所经受的心理挫折以及缺乏正确的心理调节手段,是产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教师要不断加强自我调控,自觉克服不良心理,消除不良情绪,拓宽心胸,养成乐观、豁达的性格。今后,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要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平常心、宽容心对待学生,尊重、热爱学生,学会自如运用支持、指导、鼓励等技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好的发展,构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经常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并深入学习,不断调整形成有效的教育行为。同时,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视野,也能使教师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问题,以更自信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的挫折和压力,有助于健康心理的养成。

3.建立和完善科学、公平的教师评价新体系

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学习能力、家庭环境、兴趣指向等存在差异,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出现较大差异。无视学生差异,只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主要依据显然有失公平,使一些教师出现心理失衡,进而在教育教学中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校可制定既不会对教师造成太大压力而又能准确考核教师工作、激发教师工作热情的考核制度,这是促进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的有效措施。

4.形成良好的社会协作,帮助教师应对压力

对教师而言,教学任务重、升学压力大等因素,均可使他们的精神负担加重。加之教师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校园环境,其社会交往能力相对较低,如果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现实问题产生的不良情绪得不到释放,日积月累,身心疾病就会增加。所以良好的社会协作和帮助对教师心理健康具有积极作用。

社会对教师的支持应该是多方面的,既有与教师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物质支持,还应该有与地位、荣誉相关的精神支持。这就要求全社会、教育行政部门真正关心和了解教师的实际问题,及时有效地解决教师的各种困难、减轻教师压力,给教师以实际的帮助,以解决其后顾之忧。同时,教师也要认识到社会支持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各种可能的支持,主动进行自我调节,以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个充满自信、积极向上、有优秀综合素质的教师更容易受到学生的尊重,与学生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当前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只有当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较高时,教师才能以良好的心态和合理教育行为,促进学生的品德、学习、心理全面健康地发展。

參考文献:

张辅良.和学生一起成长[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