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網絡傳播:互聯網迭代升級,形塑澳門生活場景

2019-07-08明遠

澳门月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手機技術發展

明遠

網絡應用普及,

“三部曲”發展

通訊技術的發展是互聯網應用與普及的重要基礎保障,4G網絡技術的發展與應用令互聯網在本澳進一步普及,各類互聯網應用推陳出新,居民使用各類互聯網服務更加便利,如:

手機和互聯網應用需求提高。4G的較高速傳輸能滿足手機對無線服務的需求,包括數據量較大的高品質視頻圖像。一方面手機下載/觀看視頻、玩遊戲、使用微信、看直播受網速限制的影響更小;另一方面通信模式也更加靈活,人們可以隨時隨地使用手機通信、雙向傳輸下載資料/圖片/影像等,使手機的應用需求得到提高。受此影響,網民的上網時間、地點較以前更不受限制,根據澳門互聯網研究學會管理及執行的“澳門互聯網研究計劃”過去十九年的持續觀察及研究發現,隨時隨地上網的比率近年均維持在接近四成的水平,日間各時段的上網率較過去提升,顯示互聯網使用逐步移動化的趨勢。

網絡電視的普及率提高。近兩年透過電視連網的比率皆有所上升,2019年近三成網民透過電視上網。網絡電視具有的功能多樣,且影視資源更加豐富,4G技術普及之後,網絡電視上清晰視頻的點播卡頓,或需要緩衝的情況大大減少。

視頻資訊傳播率提高。87%網民上網時會瀏覽影片或視頻,而視頻比文字傳播信息效率更高,3G時代附圖文字資訊還是主流,4G時代開始,視頻資訊逐漸成為主流的資訊呈現形式,短視頻在主流通訊平臺隨處可見。4G技術實現了商家利用網絡視頻、遊戲、語音、圖片等多媒體手段更直觀且更全面地將信息傳播給廣大目標群體的可能。

語音及視頻社交更加普及。社交為網民重要的網上活動之一,2019年手機網民的微信使用率為95%,網民的Facebook使用率為71%,Instagram及Snapchat使用率分別為39%和12%。在3G時代,文字或語音信息仍是網民在社交平台主要的溝通方式,而4G時代傳輸頻寬和效率更高,上網費用也相對3G時代更加便宜,社交平台的用戶通過手機語音聊天及視頻聊天有了更強的基礎,語音及視頻社交變得更為普及。

因此,技術的不斷升級發展也豐富了大眾的互聯網應用多種可能。然而便利與應用習慣並非一日之功,在回歸以後,澳門互聯網發展取得了非常明顯的進步。根據澳門互聯網研究學會長期的觀察及研究,澳門互聯網發展的進程集中體現為從“前互聯網時代”發展至“互聯網時代”,再發展至現時“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三步曲”。2019年,澳門居民的上網率達89%,較2001年(33%)上升56個百分點,且手機上網率(87%)已接近上網率,移動化上網的趨勢進一步增強,互聯網已在澳門實現高度普及,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亦惠及居民的便利生活。

在此”三步曲“的發展階段中,”移動互聯網時代“主要體現出以下幾大趨勢:

1、年輕人全民上網,不同性別、年齡、教育程度、身份的居民上網率均在五成以上,年輕、高學歷居民的上網率近乎百分百。

2、網民的上網設備多樣,最主要使用手機(98%)上網,其次是使用桌上電腦(69%)、手提電腦(66%)、平板電腦(64%)及電視(27%)連網。近年網民使用移動設備上網的趨勢明顯,使用手機、手提電腦、平板電腦上網的比率均較以往上升。

3、上網場景進一步豐富,近年網民的上網場景亦顯示出較為明顯的移動化趨勢,隨時隨地上網的比率近年均維持在接近四成的水平,於公共場所上網的比率逐年上升。

4、日間各時段的上網率較過去提升,每周上網時長呈增長趨勢,這與網民的上網設備、時間、地點較以前更不受限有關。

縱觀澳門互聯網發展的歷程,可見互聯網領域的高度發展,是以技術進步作為先導方向、以居民需求作為應用基礎、以基礎設施作為物質保障、以社會支持作為重要動力的。而“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方便了澳門社會及居民,社交溝通更為便捷、線上服務使用更為便利、手機支付增加了支付渠道、網絡資訊及視頻可隨時隨地獲取等,這些互聯網應用及服務的拓展,亦是未來澳門互聯網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啟示。

族群使用差異,社交偏好不同

根據澳門互聯網研究學會多年的調查發現幾大趨勢:澳門居民近年的上網率逐年上升,在亞洲處於靠前位置;同時,不同族群的上網率存在差異,中老年人逐漸成為新網民主力軍。而手機上網率迫近上網率,移動化上網與線下服務轉向線上同步推進。

澳門互聯網發展進一步普及,6至84歲的澳門居民的上網率從2001年的33%,持續上升至2019年的89%,高於全球平均(55%),在亞洲處於靠前位置,與上網率一直在亞洲領先的日本(94%)、韓國(92%)逐漸靠近,亦高於中國內地(60%)、香港(87%)同期。

分析不同人口特徵發現,不同年齡、教育程度、身份的澳門居民上網率都有一定的差異。年輕、高學歷、就業的居民群體基本實現全民上網,但亦因此,上述群體的網民規模增長已趨於飽和。而老年、學歷較低、失業/待業的居民群體上網率則相對較低,在另一方面也體現為較大的增長空間,在近年,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上網率增長迅速,中老年人已成為新網民的主力軍。

同時,澳門居民的手機上網率(87%)迫近上網率,幾乎所有網民都透過手機上網(98%),移動化上網讓互聯網應用場景增多,近年網民逐漸接受及使用各類型的網上服務,54%的澳門網民使用網上理財/銀行服務,較2006年(21%)增長了33個百分點;使用預約服務(包括在網上預約取籌、排隊掛號)的比率由2016年(15%)上升34個百分點至49%;使用網上叫車服務的比率由2016年(5%)上升24個百分點至29%;成年網民使用電子政務的比率由2017年的43%上升11個百分點至54%;成年網民在網上購物的比率由2006年的15%上升48個百分點至63%;成年網民使用手機支付的比率由2018年的19%上升19個百分點至38%,可見網民在線上使用各類服務的比率有著不同程度的提升,對各類機構開放線上服務提出了進一步的需求。

而在日常APP的使用習慣上,目前澳門居民常用的手機APP以社交溝通類為主,當中微信最受歡迎。現時手機上網普及,87%澳門居民擁有智能手機;81%澳門居民使用手機APP,居民最常用的手機APP以社交溝通類為主,包括WeChat/微信、Facebook、YouTube、WhatsApp及Instagram,當中微信最受歡迎,澳門居民的微信使用率從2013年的46%上升至2019年的83%,呈逐年上升的趨勢。而手機網民的微信使用率更高達95%,幾乎所有手機網民都使用;87%的手機網民每天使用微信,微信用戶平均每日使用微信的時間超過一小時,微信已成為澳門居民使用廣泛的社交平台,在澳門具有高普及性和高黏性。

此外,青年、學生網民對Instagram和Snapchat的接受度較高,老年網民則更偏好微信。從各個社交平台的整體使用率比較,不同人群對社交平台的偏好有一定差別,18-34歲及學生網民使用Instagram(67%、59%)和Snapchat(16%、16%)的比率相對其他人群較高,可見青年、學生網民對Instagram和Snapchat的接受度較高,而55歲或以上網民使用微信(89%)的比率遠高於Facebook(39%)、Instagram(5%)及Snapchat(6%)等社交應用,顯示出老年網民在社交應用上更偏好選用微信。

民調盛行,輔助施政

隨著通訊技術的發展、傳播媒介的增多,可以更好地搜集民意,民意調查成為近年來反映澳門社會需求,是輔助政府施政的重要途徑,在很多國家、地區都非常流行,民意調查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透過訪問數百乃至數千的民眾,得知數以百萬人的行為、情緖、識見及態度。民意調查有著顯而易見的重要性和正面功能,是有效的探測民意的方法。近年來澳門政府各部門、社團、商業機構、學者或學生等都在進行大大小小不同議題的民意調查,但使用的研究方法都各有不同,執行質量及成果亦有所參差。雖然民調技術手段正在發生變化,但評價民調的品質與可信度的總體原則都較為穩定。良好民意調查的基礎在於有良好資料,正確民調資料仰賴:(1)足以推論母體的隨機樣本,抽樣樣本和母體之間會存在誤差,需要用隨機抽樣的方法進行樣本選擇,並結合其他處理方法來減少誤差。所謂隨機就是均勻,隨機抽樣時每一個成員被抽中的機會都是公平的,並且每一個樣本都是獨立的,母體中的每一個人都有機會被選中;(2)回應率,調查回應率太低會影響樣本代表性和研究結果。回應率高低的差異或無回應都會直接影響結果的準確性;(3)撰寫信度效度兼具的問卷,準確測量民眾的態度及行為。民調工作者設計問卷時需確保問卷長度、問題措辭或順序不會產生偏差,避免影響受訪者的判斷,保證問卷能準確測量需要研究的問題,結果反映受訪者的真實狀況;(4)民調工作者需要具備嚴謹的態度與敏銳的觸覺,對結果進行深入而適當的分析;(5)執行民調時嚴謹的態度,亦是民調品質高低的關鍵;(6)需對民調執行的科學性及結果的適用性有清晰的認知,媒體工作者在運用民調結果產製新聞時需要對民調執行方法、樣本基本狀況、可能存在的誤差等重要信息作基本介紹,以避免讀者對民調結果產生誤讀或過度解讀。讀者在面對民調結果時,亦需要具備科學素養,意識到民調結果的局限性,更理性地看待和評判民調結果。

除了進行民意調查收集民意外,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民對公共事務發表意見、參政議政的門檻進一步降低,網絡上的民意越加活躍,73%網民會在社交群組與他人討論,37%網民使用論壇/討論區,互聯網社交平台已成為民意表達的重要渠道,網絡民意的強度與代表性都正在提升。因此,政府需要重視及積極挖掘網絡民意,進一步實現科學施政。

民意在現代社會中長期存在並發揮重要作用,從政府的角度來說,“聆聽民意、以民為本”是施政者的首要過程和目標,政府制定及實施政策之前,需要對民意有所了解,作為重要的參考依據。

5G興起,改變傳播形態

技術的發展進一步促進了傳播的效能,我們所熟知的媒體傳播、社交媒介傳播等領域都與通信技術的發展息息相關,而5G技術的興起將帶來各方各面的影響,如:

5G對新聞事業與新聞採編的影響方面,網絡速度的提升和終端設備性能的升級,將打破傳播介質的隔閡,文字、音訊、視頻、網絡得到深度融合,主流媒體、自媒體、商業媒體之間的界限不斷模糊。此外,新聞內容的呈現方式亦將更多元,傳播更快捷,互動將進一步增強,傳播者和受眾的界限亦將進一步消除,網紅、主播與新聞機構專業人才具有相同甚至更強的影響力。

此外,大數據、人工智能對新聞報道產生衝擊與影響。在產品形態方面,很多傳統媒體開始尋求轉型,逐漸應用人工智能大力發展智庫建設。因為5G技術將大大提高網絡傳播速度,對本澳發生的重大活動、重大事件的報道,媒體將可能借助VR、AR技術進行展示和情景再現,藉此引起觀眾的關注和互動。同時,5G對新聞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亦帶來影響,5G技術的興起直接推動人工智能快速發展,提高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水平,這就要求新聞工作者不斷培養信息技術能力、增強大數據思維,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的優勢投入新聞報道工作中。

從對社交媒體形態的影響層面來看,4G時代,短視頻(如抖音)社交成為人們網絡社交的新潮流,而5G的超高傳輸速度將進一步拉近終端和雲端的距離,令短視頻傳播更快,短視頻曾經遇到的發展瓶頸——流量、速度、成本等都將會消失。在移動化、碎片化消費日益盛行的當下,短視頻正在成為移動端流量的關鍵入口,觀看者通過分享短視頻與他人互動,5G的到來將進一步推動短視頻社交的發展。此外,建立在5G通信技術的基礎上,VR社交亦將是超越4G網絡時代的社交媒體新形態,具有高度沉浸化、交互方式場景化、實時性和可以進行非語言傳播的特點。在技術驅動下,VR社交有可能成為5G時代社交媒體發展的一個新潮流。

5G能給我們帶來更快速、覆蓋更全面的互聯網連接,除了以上關於媒體傳播、社交媒介傳播等領域的影響,5G技術還能夠推進醫療、教育、人工智能、物聯網等發展。澳門未來可加強5G在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領域的融合應用,增強居民的獲得感。

智慧城市,萬物互聯

5G同樣可以推動智慧城市的發展,智慧城市的建設與以互聯網為代表的資訊科技的發展息息相關,在智慧城市發展藍圖中,很多智能建設和設施都需要運用5G技術,例如智能燈柱、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智能感應器等等。同時,本澳的資訊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不斷處於發展當中,全民上網、多方式上網已成為趨勢,5G的發展讓互聯網應用場景增多,線上線下更加連通,互聯網將人、設備、信息等有機連接起來,為本澳的智慧城市發展提供更廣泛的應用基礎,借助5G網絡,實時電視、手機直播更加流暢和便捷,視頻會議更加靈活,智慧停車及管理、智慧醫療平台等可進一步普及,智慧城市的建設可全面落實。

此外,5G時代下的移動支付將更為安全。目前澳門成年網民的手機支付使用率為38%,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間,而阻礙手機支付發展的一大原因是居民對使用手機支付的安全擔憂。5G時代網速大幅提升,虹膜識別、人臉識別等諸多生物技術的應用將更為成熟,而移動支付過程的相關環節還可以結合用戶支付和通信行為的大數據分析,迅速對可能存在的交易風險進行識別判定,避免用戶的資金遭受損失。因此,在5G技術應用後,雲計算和大數據、人工智能、生物識別等技術結合,將大大提升移動支付的安全性,從而對移動支付的發展帶來新的推動力。

另外,5G可以提升網民的瀏覽體驗及促進視頻行業發展。87%網民上網時會瀏覽影片或視頻,瀏覽視頻是網民上網的重要目的和活動。從技術層面看,5G將擁有更低的延遲、更高的傳輸速率,這意味著視頻的傳輸速度大幅提升,打開一個視頻將和打開一張圖片沒區別,這將大大提升網民的瀏覽體驗,亦可能推動視頻行業新一輪的革新。從內容層面看,隨著5G的發展,超高清/全景直播、互動劇、沉浸式視頻等全新的視頻內容出現,這種發展態勢也將進一步吸引更多普通用戶去創作具有創意的內容,積極建立視頻自媒體平台,從而推動整個視頻行業的內容產能。此外,5G推動視頻行業的發展,也會間接影響新聞傳媒和社交媒體的發展,視頻傳輸的加快,令新聞內容的傳播更為快捷,短視頻社交亦將更為流行。

猜你喜欢

手機技術發展
无土栽培为什么受欢迎?
离远点
遊記的形成與發展
中庸之道的傳承和發展
技术比赛
周其仁 共享經濟的難點是什麼
2017技术展望
手机T商斗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