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流动老年人口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2019-07-08贾林霞
贾林霞
摘要:农村流动老年人是一类特殊群体,更是一类需要关爱的群体,其社会保障问题亟待政府及社会重视。通过对安徽省X县的6位典型农村流动老年人进行深度访谈,对目前农村流动老年人到城市后的社会保障情况有了一定了解。心理上缺乏归属感、无法享受城市老年人优待政策、异地就医难等问题造成了农村流动老年人在城市生活不便。解决农村流动老年人的社会保障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及家庭的共同努力,以期他们能在城市中更好地生活。
关键词:农村;流动老年人口;社会保障
中图分类号:F249.21;C9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9)10-0187-04
Abstract: The elderly in the rural areas are a special group and a group of people who need care, Their social security problems need urgent attention of the government and society. Through in-depth interviewed with the six typical rural floating elderly in X county, Anhui province, there was a certain understanding of the current social security situation of the rural migrant elderly after moving to the city. Problems such as the lack of a sense of belonging, the inability to enjoy preferential policies, and the difficulty in getting medical treatment in different places had caused inconvenience to the urban life of the floating rural elderly. To solved the social security problem of the floating elderly in rural areas requires the joint efforts of the government, society and families, so as to enable them to live a better life in the city.
Key words: floating elderly population; countryside; social security
根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2016年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数据显示,全国户口未迁移且离开户籍地6个月以上的60岁及以上的流动老年人口总人数约1 800万,占流动人口数量的7.2%,且该比例有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随着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及逐渐加快的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城市工作、生活甚至定居,这群年轻人的父母因子女需要帮忙打理生活或照顾第三代,不得不加入老年流动人群。
目前学术界关于流动老年人口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留居意愿、代际经济流动、社会融入及其生活困境与解决路径等方面,关于社会保障方面的研究较少。照顾晚辈、在城市就业、与子女团聚兼养老是老年人流动的主要原因。梁宏等[1]根据户籍是否流入居住地将流动老年人口划分为户籍家庭老年流动人口和非户籍家庭老年流动人口,并指出户籍家庭老年流动人口流入原因主要为照顾孙辈及子女。靳小怡等[2]通过对流动老年人进行专项调查,发现隔代照料孙子女会增加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侯建明等[3]利用2015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对60岁及以上的流动人口监测数据,指出农村流动老年人口的留居城市意愿比较强。
1 农村流动老年人口社会保障现状
平均预期寿命延长和人口出生率下降,中国加快进入人口老龄化国家行列的速度。以安徽省为例,据统计截至2014 年底,全省60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为16.95%,65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为11.40%,相较全国平均水平,两者均高,这些数据反映了安徽省面临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问题[4]。安徽省X县现有人口57.00万人,常住人口51.00万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10.26万人,占总人口18.00%,老龄化程度严重。在6.00万的非常住人口中,老年流动人口外出0.5年以上的占比29.75%,流动率较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研究选取安徽省X县6位典型农村流动老年人作为样本,采用深度访谈法,了解其生存状况及面临的社会保障问题。
农村大多数人55岁已为人祖父母,为了符合农村情况,本研究所定义的老年人为55岁以上的农村居民。访谈对象为55岁以上远离家乡去城市照顾晚辈的农村户籍老人,基本信息见表1。
2.1 缺乏归属感
A2:来合肥之后,每天做家务、带小孙女,能替孩子们分担些琐事,只是待在陌生的城市,总感觉自己不属于这里。
A6:以前在农村吃完饭去邻居家坐坐,聊聊家常,来城市认识的人很少,平时儿女忙,很难找个唠嗑的人,觉得有些孤独。
由于农村老年人长期生活在乡下,对大城市的生活感到陌生,加之他们的适应能力、接受能力较年轻人差,使得农村流动老年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无法融入城市生活;经济上的差距、城乡文化、风俗习惯的差异会进一步加深这种孤独感。
2.2 无法享受城市老年人优待政策
A4:由于户籍地在农村,这里许多老年优惠政策都难以享受,城里同龄的老年人坐公交有优惠,我就享受不了。
2013年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新增了“对常住在本行政区域内的外埠老年人给予同等优待”的规定,但该规定在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诸多偏差。部分城市老年福利优待政策未完全覆盖所有老年人口,将流动老年人口排除在外。如表2所示,对部分城市的《老年优待证办理办法》进行梳理后发现,其中合肥、长沙、福州的办理人群仅限拥有本地户口的老年人,外埠老年人无法同等享受老年优待政策;广州、南京放开了优待证办理的户籍限制,但要求为常住户口;上海的高龄老年人优待证人群办理范围虽扩大到所有老人,但享受免费乘车等服务仍仅限于拥有本市户籍的老年人。这种区别对待不利于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制约了社会的进步。
2.3 异地就医难
A1:来大城市之后买药看病是最不方便的一件事,平时儿女工作忙,很多时候我都自己去看病,但是普通话又不好,一句话得说好几遍人家才明白,每看一次病都要花好大的力气。
A3:去年在这边做手术住院真的是花了不少钱,农村住院有新农合,报销比例高,一个手术下来自己分担的费用很少,这边外地人报销比例低,费用大部分都自己承担。
“看病难”是流动老年人面临的另一个社会问题[5]。农村户籍地老年人一般仍然保留着农村户口,无法享受居住地的医保政策,在居住地看病再将报销材料拿到户籍地报销,报销比例一般较低,且转接关系难办[6]。接受采访的6位老人中有5位有过买药就医的经历,门诊看病买药不能报销,对于住院费用,由于各地不同的医保报销目录,且报销目录中对于相同药品名称其规定的生产厂家也不尽一致,为最后的异地医保实时结算环节埋下隐患,老年人在非户籍地住院的部分药品费用将无法报销,导致高额的医疗费用支出。
老年人从农村流动到外地,伴随着居住地点变化,社会保障的范围也发生了变化。老年人心理上缺乏归属感,无法享受居住地的优待政策,看病就医困难等问题都亟待解决。
3 农村流动老年人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3.1 政府政策措施不完备
《福建省老年人优待证》规定,凡具有本地户口,年满60周岁的老年人可办理老年优待证,对于非户籍地老年人的优待办法并未提及。同福建省一样,许多省(市)的老年优待证办理方法未涉及或对流动老年人口办理条件要求严格,不仅给流动老年人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也让他们感到歧视与不公。针对外来人员,政府已出台有关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的多项福利政策,而同为外来人员的农村流动老年人口,帮助晚辈照顾子女,间接地为社会做出贡献,其仅能享受户籍地的社会保障,居住地没有单独针对他们的福利政策。
3.2 社区对老年流动人口关注不够
对于流动老年人,其主要活动场所为社区。农村流动老年人是一类特殊的群体,在城市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理应受到外界更多的关注。目前大多数社区对外地老年人的接受程度低,社区现有资源仅对当地老年人开放,这些都加大了农村流动老年人的社会融入难度。社区公共服务项目部分对流动老年人开放,如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但具体到每一个社区,其对流动老年人的服务态度有差异,有的社区工作人员自身具有排外心理,不能对所有老年人一视同仁。总体上看,社区对老年流动人口的关注程度还需进一步加强。
3.3 家庭成员间缺乏深层次沟通
父母来到子女所在城市,由原来传统权威下的“家长”转变为照顾晚辈的“保姆”,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变化。面对自己权威的下降和角色的转变,老年人或多或少有一些负面情绪[7]。农村老年人来城市大多是照顾第三代,因与子女育儿观念、生活习惯、价值观方面的差异产生矛盾在所难免。加上子女工作繁忙,真正敞開心扉一起谈话的机会很少。另外,农村老年人在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与长期生活在城市中的老年人有很大不同,方言障碍也使他们不愿意与外界过多交流,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
4 农村流动老年人社会保障的对策建议
4.1 制定流动老年人的医疗保障措施
目前全国只有深圳市对随迁入户老年人的医保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深圳市社会医疗保险办法》第八条规定,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随迁入户,且没有按月领取职工养老保险待遇或退休金的深户老年人,可申请参加医疗保险一档。但其规定限制被投靠人迁入深圳户籍连续满8年且仍拥有深圳户籍,这便将那些子女未拥有深圳户籍的农村老年人拒之门外。面对日益壮大的流动老年人口数量,解决他们的医疗问题很有必要,因此亟需考虑制定流动老年人的医疗保障办法,让那些流动老年人口都可以享受到居住地的医疗保险。
4.2 放宽老年优待证办理条件
在老年优待证办理规定上,许多城市对外埠老年人如何办理优待证并未提及;部分省份对外埠老年人优待证办理虽有规定,但将年龄限制为60周岁及以上,有的甚至70周岁以上。农村老年人大多长期从事农务,身体状况与城市老年人相比较差,因此建议制定流动老年人优待证办理方法,并降低农村老年人优待证办理年龄,如将年龄规定为55周岁及以上。
4.3 加强社区对农村流动老年人的关注
社区是公共服务和设施提供的基本载体,目前社区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效果有待完善,农村老年人在融入城市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社区工作人员可以在社区内举办老年书法班、乡土文化班等,组织下棋、文艺表演等有益的公共文化活动,创造城市老年人与农村老人沟通的机会。还应主动了解社区流动老年人的情况,以合理的方式与老年人接触,倾听老年人内心深处的声音,缓解他们消极悲观情绪,以应对城市生活的各种压力。
4.4 增加子女与父母间的沟通
适应新的生活方式、接受新的育儿理念等是流动老年人必须面对的问题。子女也应了解,对父母多一份理解,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问题,避免家庭矛盾,鼓励父母以乐观的心态融入城市。同时两代人由于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的差异,存在文化代沟,处理事情的方法存在差别,一旦沟通不好,极易产生冲突。因此还应增加双方的代际学习,加强对彼此文化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梁 宏,郭娟娟.不同类别老年流动人口的特征比较——基于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实证分析[J].人口与发展,2018,24(1):94-108.
[2] 靳小怡,刘妍珺.照料孙子女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基于流动老人和非流动老人的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9(2):119-129.
[3] 侯建明,李晓刚.我国流动老年人口居留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人口学刊,2017,39(6):62-70.
[4] 王泽强.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安徽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对策建议[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16(5):61-62,32.
[5] 霍海燕,魏婷婷.社会质量视域下“老漂族”生活现状探究——基于郑州市金水区H社区的实证分析[J].学习论坛,2016,32(10):71-75.
[6] 郭南南.“老漂族”现状探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70-71.
[7] 张 苹,胡 琪.在沪“老漂族”的社会适应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城市观察,2016(3):105-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