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采早熟棉花新品系筛选及其适宜种植密度

2019-07-08张成张教海易先达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早熟机采棉密度

张成 张教海 易先达

摘要:对6个自选棉花(Gossypium spp)早熟新品系进行了品比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棉花新品系H8010和H208在早熟性、丰产性、纤维品质、农艺性状上均表现出适宜机械化收获的指标要求;筛选出品系H8010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0 000~67 500株/hm2,在该种植密度条件下,子棉和皮棉产量均为最高,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潜力。

关键词:机采棉(Gossypium spp);早熟;新品系;密度

中图分类号:S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9)10-0022-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0.005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Through the screening test of six self-selected cotton early maturing lin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ew lines of cotton (Gosavwim spp) H8010 and H208 showed suitable mechanized harvest in early maturity, high yield, fiber quality and agronomic traits. The suitable planting density of the new lines of cotton H8010 is 60 000~67 500 plants/hm2. Under this planting density condition, the seed and lint yield are the highest, which has good potential for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machine picking cotton (Gossypium spp); early maturing; new line; density

棉花(Gossypium spp)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和工业原料,因其商品率高、涉及行业多、产业链长,一直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受多重因素影响,中国棉花生产面积已呈逐年萎缩态势[1,2]。其根本原因在于棉花生产机械化程度低,植棉比较效益下降[3,4]。培育适宜机采的早熟棉花新品种并进行短季栽培配套技术研究是实现棉花生产机械化和提高植棉比较效益的前提[5,6]。本試验通过麦后直播棉花新品系的品比与密度分析,旨在筛选鉴定丰产性、抗逆性、适应性、纤维品质、机采特性等综合性状表现优异的适宜机采早熟棉花新品系及其最佳种植密度,为适宜机采的早熟棉新品系的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于2016年在湖北省潜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江汉平原棉区)试验基地进行。试验前茬作物为小麦,地势平坦,肥力中等,排灌方便。

1.2  试验材料和方法

试验材料均为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自主选育。筛选试验为6个早熟棉新品系:H8010、H208、SB62、Y01、Y02、Y03。密度试验选用品系H8010。

试验统一按机采要求,76 cm等行距种植。6行区,小区面积444.6 m2,随机区组设计,其中筛选试验密度按湖北省区试早熟棉组60 000株/hm2设计,6个品种处理,3次重复;密度试验设60 000、67 500、75 000、82 500、90 000、97 500株/hm2 6个处理,3次重复。

1.3  测定项目

不同处理生育进程调查:8月16日第一次调查单株结铃数;9月19日第二次调查单株结铃数、果枝数、株高、第一果枝着生高度、第一果枝始节位等指标。选取2行中有代表性的连续10株进行调查,共计20株,调查数据取3次重复平均值记载。

小区实收计产,每小区收取50个棉铃室内考种,棉花品质测定由农业部棉花品质检验监督测试中心测试。

1.4  数据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

2  田间管理与天气情况

2.1  整地施肥

前茬小麦机收时将秸秆粉碎还田,随即翻耕炕土;5月31日,旋耕整地、撒施底肥,用量为史丹利牌复合肥(氮、磷、钾养分含量分别为18%、18%、18%,下同)480 kg/hm2,硼肥24 kg/hm2,然后用旋耕开沟机开沟作畦,人工清理畦沟,整平畦面,三沟相通。

2.2  定距播种

6月5日播种,按设计密度牵绳定距,人工点播,每穴播种3~4粒,顺势用土盖种,2~3 cm厚。

2.3  田间管理

6月6日打除草剂1次;6月10日出苗;6月15—16日人工锄草1次;6月17日防止蚜虫1次;6月18—19日间苗;6月21日施尿素45 kg/hm2;6月22—23日定苗;6 月29日防虫1次;7月8—11日人工锄草1次;7月16、26日防虫各1次;8月4日追施花铃肥1次,用量为史丹利牌复合肥600 kg/hm2,氯化钾300 kg/hm2;8月10、14日防虫各1次;8月11—13日人工锄草1次;8月16—17日打顶;8月23日防虫加磷酸二氢钾叶面喷肥1次;8月31日、9月4日防虫加磷酸二氢钾叶面喷肥各1次。

2.4  化控

8月12、23日用缩节胺分别化控1次。

2.5  天气情况

6月上旬,天气晴好,温度较高,土壤墒情足,播种后出苗较快。6月中旬雨水偏多,但温度较高,苗期生长正常。6月下旬到7月上、中旬,持续低温阴雨,田间有明显渍水,棉苗生长缓慢。7月下旬到9月下旬,持续高温干旱,对棉花开花结铃影响较大。10月上、中旬秋高气爽,有利于棉铃正常吐絮。10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低温阴雨,对后期棉铃吐絮影响较大。

3  适宜机采的棉花品系筛选

3.1  不同棉花品系农艺性状表现

由表1可见,6个棉花品系中,Y01株高最高,为118.93 cm,H8010株高最低,为80.23 cm;在果枝数方面,Y02最多,H8010和H208较少;在第一果枝着生高度方面,6个棉花品系均在28.00 cm以上;在第一果枝始节位方面,H8010最低,为6.50节,Y03最高,达8.50节。

生育期性状结果表明,从出苗到吐絮,H8010和H208生育期在110 d以内,分别为102、105 d,说明H8010品系早熟性好,H208次之,而其他参试品系生育期均在110 d以上。根据湖北省棉区麦后棉种植模式特点,生育期105 d左右为宜,能够充分利用气候特点,发挥生产优势,取得理想产量。

3.2  不同棉花品系产量表现

从不同棉花品系产量(表2)构成来看,8月16日调查的单株结铃数,品系H8010最多,伏桃占比最高,达28.82%,其次为H208,说明这2个品系早熟性较好,优质棉铃多;从9月19日单株结铃数可见,Y02最高,秋桃占比也较高。从单铃重来看,Y01单铃重最高,H208最低。Y03的衣分最高,H8010最低。子棉产量和皮棉产量Y03均最高;H8010和H208子棉产量分居第四位和第五位,皮棉产量则为第五位和第四位。

3.3  不同棉花品系纤维品质性状

从不同品系纤维品质检测结果(表3)来看,绒长在29.09~30.42 mm,变异系数为1.70%,SB62绒长最长;整齐度为85.5~87.0,变异系数0.72%,Y02最高,H8010最低;在断裂比强度方面,品系SB62最高,为33.1 cN/tex,其次为Y02,断裂比强度品系间变异系数为4.30%;在伸长率方面,H208最高,其次为Y02,品系间变异系数为11.48%;不同棉花品系马克隆值在5.33~5.57,品系Y03最高,品系间变异系数为1.74%。除伸长率外,6个棉花品系的纤维品质指标相当,变异系数均在5.00%以内。

机采棉品种选育是为了适应机械化收获而开展的,育成的品系农艺性状需满足采棉机械的要求。根据目前生产上所采用的采棉机械,要求棉花株高75~85 cm、始果节位高度大于15 cm。纤维长度、强度、细度3个指标协调[7]。综合试验6个棉花品系的表现,筛选适宜机采的棉花品系H8010和H208,同时以H8010为材料开展了不同种植密度试验。

4  不同密度对棉花品系H8010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4.1  不同密度對机采棉农艺性状的影响

从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品系H8010农艺性状的影响来看(表4),株高和果枝果节数,均为82 500株/hm2处理最高,变异系数分别为4.73%和9.48%;平均果枝数为10.29层,且随着种植密度升高而减少,变异系数为6.58%;不同种植密度处理第一果枝着生高度均在27.0 cm以上;不同种植密度第一果枝始节位为6.50~7.20节,变异系数3.41%。在不同种植密度下,H8010生育期为102.0~105.0 d,平均103.5 d,变异系数1.01%,说明不同种植密度对该品系生育期影响不大。从品系H8010不同种植密度农艺性状综合表现来看,株高、第一果枝着生高度满足机采的农艺要求。

4.2  不同种植密度对H8010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从表5可以看出,品系H8010在9月19日单株结铃数与种植密度呈负相关,即密度越大,单株结铃越少。伏桃数量(8月16日)平均为1.83个,种植密度90 000株/hm2的单株结铃数最多,其次为种植密度60 000株/hm2;平均铃重为5.57 g,平均衣分为36.60%,种植密度对二者影响不大。子棉、皮棉产量均以种植密度60 000株/hm2处理最高,其次为67 500株/hm2处理,不同种植密度对H8010产量影响较大,子棉和皮棉产量的变异系数均大于9.60%。

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品系H8010的纤维品质影响不大,各项指标变异系数均在3.00%以内(表6)。品质综合表现最好的为75 000株/hm2处理,其绒长最长、最细,整齐度最高,强度最好,但是该处理产量表现最差。H8010断裂比强度在各种植密度处理下,均大于30.0 cN/tex,品质较优,也符合优质棉花的育种方向。

5  小结与讨论

通过6个早熟棉花新品系的品比试验,筛选出2个适宜麦后直播的棉花品系H8010和H208,早熟性、丰产性、纤维品质、农艺性状基本满足机采的要求。通过不同种植密度比较试验,筛选出H8010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0 000~67 500株/hm2。

棉花机械采摘是个系统工程,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表现好,机械采摘效果不一定好,棉花品种的含絮力要适中才能提高采净率,对脱叶剂敏感才能提高脱叶效果,从而减少机采时杂质含量,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研究。适宜种植密度条件下,肥料、化调、催熟脱叶及病虫草害防治等配套栽培技术也需要完善。

参考文献:

[1] 卢秀茹,贾肖月,牛佳慧.中国棉花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J].中国农业科学,2018,51(1):26-36.

[2] 李培良,雷亚平,李亚兵,等.中国棉花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J].农业展望,2016(12):38-45.

[3] 喻树迅,姚  穆,马峙英,等.快乐植棉[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4] 毛树春.当代全球棉花产业[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

[5] 赵会薇.机采棉品种选育现状[J].中国种业,2013(9):18-19.

[6] 王宗文,高明伟,李洪田.不同棉花品种适宜机采性状比较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7,49(11):24-28.

[7] 陆江林,石  磊,张玉同.适宜我国机采棉关键栽培技术的整合分析[J].甘肃科学学报,2017,29(3):81-85.

猜你喜欢

早熟机采棉密度
新疆北疆植棉区机采棉品种筛选试验
寒地西瓜早熟高效栽培技术
机采棉打模机和运模车的故障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