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HP分析法的乡村民宿与村民相关性研究
2019-07-08王静
王静
摘要:乡村民宿因其所在地域环境,与村民发生着各种联系。民宿发展不仅关系到村民物质和精神生活,村民的生活状态和方式也将影响乡村民宿的同质化竞争局势。本文从乡村民宿资源中选取与村民相关的35个因素,通过专家问卷调查,对其构建两者相关性重要度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准则层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管理运营、基础设施、依托资源。指标层中民宿建筑风格、食材和员工在构建相关性的重要度中排前3位。基于评价结果,指出提升临安乡村民宿发展需从丰富管理运营内涵、注重民宿环境建设和发挥村落景区资源优势三方面加强与周边居民的联系。
Abstract: Due to the local environment, the country Minshuku has various connections with the villager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inshuku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material and spiritual life of the villagers, but also the living conditions and methods of the villagers will affect the homogenization competition situation of the village Minshuku. This paper selects 35 factors related to the villagers from the resources of the village Minshuku, and evaluates the importance of their correlation through the expert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rder of the criteria layer from high to low is management operations, infrastructure, and resources. In the indicator layer, the building style, ingredients and employees are ranked in the top three in the importance of building relevance.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results,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promo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Lin'an Country Minshuku needs to strengthen the connection with the surrounding residents from the aspects of enriching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inshuku environment and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resource advantages of the village.
關键词:乡村民宿;村民;相关性;层次分析法;评价
Key words: country Minshuku;villagers;relevance;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9)16-0165-04
0 引言
近年来国内民宿行业蓬勃发展,与乡村旅游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无关系。中国的民宿发展总体滞后于日本。走在中国民宿行业潮头的莫干山已日益彰显出同质化竞争随之而来的发展疲软之态,不少的研究专家指出民宿发展的关键是乡土情怀(张琳2015,张希2016),这也是民宿区别于其他住宿产品的最大特色。民宿之间的相互区别则是所在“场域”①的不同气质即不同场空间内的人、物、事的区别,显然,村民则是这个场域的中心,一切事物围绕其展开,并决定场域内其他要素的性质和形态,因而研究村民与乡村民宿的相关性,从而建立乡村民宿不同场域空间,避免民宿同质化发展显得尤为必要。
此前的研究虽有提及民宿同质化问题,并从乡土文化中寻找解决方法,但从设计层面指出具体方法者寥寥。再者,虽有李德梅(2015)运用AHP分析方法研究民宿资源评价体系,和蒋姝婷(2015)等从社区参与角度研究民宿设计方法,但都只是从民宿的角度提出建议[1],没有兼顾周边居民的需求,本文首次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村民参与民宿设计、管理、运营的参与度,如人数多寡、范围宽窄、程度深浅、获利大小、地位高低等进行量化评价[2],从中筛选出构建两者相关性强的因素,秉持民宿与村民协调发展的原则,以临安为例提出乡村民宿设计中需关注的内容,为乡村民宿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1 案例地概况
临安作为浙江省民宿重要集聚区,截止2017年已有199家民宿,包括按民宿标准新建的民宿和部分农家乐转型的民宿,其中90%由主人或家人亲自服务,从业人员学历主要集中在高中及以下,客房和餐饮是其主要收入,分别占66.2%和26.2%,还有7.6%的民宿收入来自其他②,单一的收入来源极大地制约了民宿的市场竞争力,如何发挥民宿优势增加收入来源是民宿竞争酒店行业的制胜点。
临安民宿发展的资源主要依托以下两方面:①既有的自然人文景点,临安境内有天目山、清凉峰两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一处青山湖国家森林公园,以及22个旅游景点,森林覆盖率78.3%。涵盖自然风光型景点和人文休闲型景点,其中自然风光型景点占70%以上。纵观临安民宿的地理分布,不难发现,临安民宿呈现出沿景点发散式布局的特点,其中太湖源、浙西大峡谷、河桥古镇、天目山四个景区为临安民宿重要的集聚点(详见表1)。②村落型景区资源,作为全省美丽乡村示范县,截止2017年底,临安已累计建设120个美丽乡村、630公里美丽公路,2017年发布的《村落景区的临安标准》更是明确了未来3年打造50个村落景区的目标。村落景区为原来的农家乐升级和新民宿打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而且依托村落景区资源,民宿拥有了更持久的生命力。
总体而言,临安乡村民宿发展有其独有的资源优势,但是目前的民宿经营中还存在互相模仿,特色不明确,收入来源单一的问题,尤其是景区依附型民宿经营状况受景区影响较大,单方面依赖,没有和景区形成良好的共赢关系。
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临安乡村民宿与村民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有鉴于临安乡村民宿的发展中的问题,要解决民宿发展中的模仿抄袭,自身特色不明确和掣肘于景区的问题,寻找民宿自身优势因素是关键。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EXCEL的函数功能分析评价案例地乡村民宿与村民相关性因素,是对影响乡村民宿发展的复杂因素的分层分析。调查从2017年10月开始连续三次投放专家问卷共计80份,通过反复调整问卷一致性,截止2018年5月收回有效问卷40份。将构成民宿环境内的复杂因素通过两两比较的方法对各要素进行权重评价,从中筛选出重要度高的因素,从而指导民宿通过增加关键要素的相应设计来培育民宿自身特色,建设村民友好型民宿。
本文通过“建立评价模型——确定评价模型各层次权重及一致性检验——结果与分析”这3步对临安的乡村民宿与村民的相关性因素进行评价。
2.1 建立评价模型
层次分析法中层次确定和因子的设置对评价结果至关重要,根据对民宿资源和乡村旅游特色资源的文献研究与总结[3][4][5],并结合临安乡村民宿的环境特征和发展现状,将联结乡村民宿与村民的因素分为民宿的基础设施、管理运营和依托资源3方面(准则层)。并在此基础上对每一项进行分解,提炼出内涵因子(评价层):如基础设施由民宿建筑、庭院、交通3个评价因子组成;管理运营由服务配套、管理主体、营销内容3个评价因子组成;依托资源由民宿周边景观、乡土风俗、地方特产3个因子组成。各因子相互独立,并与村民有紧密关联,每一组评价内容分别对应民宿与村民居住生活环境,民宿运营与村民经济收入,民宿活动与村民文化生活之间的相关性。以此得到一个包含全面,各因子内涵独立清晰的评价层次结构。
2.2 确定评价模型各层次权重及一致性检验
2.2.1 构造判断矩阵
按照评价结构模型,构建判断矩阵,并邀请专家对相应内容(如表3-表5)④进行打分。本研究邀请10位专业从事民宿设计和营销策划的设计师、3位临安精品民宿经营者和25位长期从事乡村旅游与乡村规划设计的高校教师进行评分(共计40位专家),评分采用1-9标度法,设定5个等级:同等重要、稍微重要、比较重要、明显重要、绝对重要,分别对应分值1.3.5.7.9两个元素反比分值为1/bij(表2-表5)。按照参与评分专家对民宿研究和民宿设计双方面的经验,指定专家评分权重分别为0.04——同时从事民宿设计和研究的人员,工作经验10年以上;0.03——直接从事民宿相关科学研究的人员,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0.02——间接从事民宿其他相关内容研究和工作的人员,至少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
3 评价结果与分析
3.1 评价指标权重值分析
根据已建立的乡村民宿与村民相关性因素重要度评价模型和判断矩阵,对各专家打分进行数据集结,集结方法为各专家排序向量加权算术平均,最终得到各层次指标权重统计表(见表7)。准则层权重值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管理运营、基础设施、依托资源,说明决定乡村民宿与村民关联性的要素中,民宿的管理运营方式的作用最为明显,权重值为0.4129,不仅因为这是民宿经营的中心工作,还因为民宿的管理运营方式直接决定村民参与民宿的方式、内容、程度和获利情况。经济参与是对当地居民吸引力最大的一种参与模式,且经济参与的过程最容易裹挟乡村的文化和资源型要素,为外来游客提供原生性较强的旅游服务。评价因子层的排序进一步显示民宿管理中,服务配套的权重值最高,其次是管理主体和营销内容,表明担任民宿从业人员和为民宿提供食材等消耗品是比较有效的村民参与方式,因为民宿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不高,像厨房和客房服务所需要的人员,一般居民都能胜任。
准则层排序第二位的基础设施,权重值为0.3978,与第一位权重较近,民宿基础设施影响的是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可见除了经济要素,村民也关注环境品质。基础设施中建筑风格权重最高,其次是庭院开放性,表明建筑风格作为第一视觉要素,不仅在游客认知中非常重要,在居民的环境感知中也非常重要,通过民宿获得的环境改善,虽然不像经济收入那么直观,但其潜在影响居民的生活舒适性。此外,庭院开放性实现了环境共享,两者共同作用,不僅引导周边居民按照民宿的风格改造自有住房(尤其是旧屋改造型民宿,与周边民居建筑在结构和形式上有着许多相同之处,对周边民居建筑改造有着很强的示范性),还能对民宿居住组团关系重新梳理,将一个居住组团内的斑块空间归整,提高利用效率,形成更舒适宜居的居住环境。
相对于前两项,依托资源的权重只有0.1893,这可能与不同的乡村民宿所在环境地域差异性较大,涉及的依托资源类型复杂有关。尽管在地理空间上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在构建两者的更深层次的关联性上有一定的难度,因为相比经济收入和环境美化两方面依托资源在构建两者相关性的作用上可感知度较低,一方面源于居民认知度不高,另一方面因其较难捆绑在民宿营销内容里面。因子层的排序里面历史遗产的权重值0.0271,是依托资源内认知度最高的一项,因为历史遗产构成了共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了民宿与居民之间隐形的文化联系,这种联系在打造社区文化中将发挥巨大作用,只有当经济收入和环境美化达到满意程度后才有更多的居民愿意关注。此外,因为专家在评估过程中关注点不同,也间接导致了评价的不一致性。参加评估的专家由民宿相关设计师,民宿经营者,和从事乡村规划的高校教师组成,对于构建民宿与村民联系的依托资源的评价有一定主观性,在后续的研究中要更加科学地设定评价因子开展进一步研究。
3.2 对临安乡村民宿发展的启示
3.2.1 丰富管理运营内涵,带动村民就业
目前临安民宿的经营主体主要以家庭为单位,户均就业人员6.2人,家庭式管理模式导致民宿收入来源单一,管理粗放,不利于扩大经营。建议民宿引入村民+村民,村民+公司,村民+社区等多种模式[7],聘请当地居民担任民宿管理、餐饮、客房、活动策划等服务人员,多层次的岗位架构不仅可以对民宿进行精细化管理,还可以带动周边居民就业,实现民宿和村民的双向友好。此外,延长民宿产业链,将当地产品通过民宿进行营销,如村民种植的蔬菜、水果、粮食等可以直接在民宿消费,既可以扩大民宿和村民的收入来源,顾客也能得到原生性较强的民宿服务。
3.2.2 注重民宿环境建设,对周边村民友好
根据研究结果显示,民宿建筑环境是游客、村民都比较关注的对象,民宿的环境改造不仅要展示民宿建筑的特色,还应协调好其与周边居民之间的联系。据一项来自方敏、徐云松(2016)[8]对临安民宿的景观和设施意象的调查研究显示,临安民宿存在对周围环境无序开发和民宿住宿设施短缺的问题。在调查了临安范围内的若干家民宿后,进一步验证了这一事实,不少的民宿对周围环境过渡开发,破坏原有生态环境,周边居民对民宿持有负面情绪。由此可见对民宿环境的建设还需提高认识,建筑风格、朝向、体量和庭院布局等要兼顾周边居民感受,不仅要对环境友好,也要对村民友好。
3.2.3 发挥村落景区资源优势,明确角色地位
随着临安村落景区开发,民宿在乡村旅游中的作用将进一步扩大,如何发挥民宿在村落景区中的作用是民宿长远发展必须思考的问题。一直以来临安的民宿对景点资源的依赖很重,景区客源是否稳定直接影响民宿的经营状况,以临安的大明山和天目山两大景区为例,大明山因为有夏季避暑、冬季滑雪的项目,从民宿到农家乐都不愁客源。而天目山景区则因为天然资源的特色以夏季避暑为主,一般的民宿夏天供不应求,冬季却生意平平。村落景区的开发可以补充周边景点资源的季节性影响因素,但是因为村落景区的观赏体验性不均衡,需要民宿资源相互补充,因此如何明确民宿的定位做到与村落景区优势互补,延展资源内涵就显得尤为必要。
注释:
①根据美籍德裔心理学家库尔特·考夫卡(Kurt Koffka)的理论,场域总体而言是指人的每一个行动均被行动所发生的场所影响,而场域并非单指物理环境而言,也包括他人的行为以及与此相连的许多因素。
②数据来源《浙江民宿蓝皮书2017》。
③数据根据2018年途牛、携程、去哪儿等酒店预订网站提供的最新录入的民宿酒店统计所得,不包括房间单价低于¥200的农家乐类型。
④以第一位专家打分为例。
参考文献:
[1]苏金豹,陈庆.基于变异系数与层次分析法的乡村旅游地社区参与度评价研究[J].世界农业,2018(09):150-156.
[2]杨效忠,张捷,唐文跃,卢松.古村落社区旅游参与度及影响因素——西递、宏村、南屏比较研究[J].地理科学,2008(03):445-451.
[3]颜建贤,张君如,简玲玲.台湾地区民宿評鉴指标的研究[J]. 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休闲产业,2008(08):190-199.
[4]黄河啸,费建庆,朱奇彪,米松华.浙江省民宿经济与特色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科技通报,2016,32(09):82-88.
[5]李德梅,邱枫,董朝阳.民宿资源评价体系实证研究[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15,37(04):404-409.
[6]曹茂林,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及Excel计算[J].江苏科技信息,2012(02):39-40.
[7]郑群明,钟林生.参与式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探讨[J].旅游学刊,2004,19(4):33-37.
[8]方敏,徐云松,章艺.基于旅游地意象的临安市民宿发展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0(02):50-53.
[9]张炳江.层次分析法及其应用案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M].2014.
[10]宁惠娟,邵锋,孙茜茜,单佳月.基于AHP法的杭州花港观鱼公园植物景观评价[J].浙江农业学报,2011,23(04):717-724.
[11]胡敏.乡村民宿经营管理核心资源分析[J].旅游学刊,2007(09):64-69.
[12]潘颖颖.浙江民宿发展面临的困难及解析[J].生产力研究,2013(03):132-135.
[13]蒋姝婷.传统村落民宿及其社区参与的研究——以杭州市桐庐县为例[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5.
[14]王显成.我国乡村旅游中民宿发展状况与对策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24(06):69-72.
[15]张琳,邱灿华.传统村落旅游发展与乡土文化传承的空间耦合模式研究——以皖南地区为例[J].中国城市林业,2015,13(05):35-39.
[16]]张希.乡土文化在民宿中的表达形态:回归与构建[J].闽江学院学报,2016,37(03):114-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