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就业问题综合分析

2019-07-08刘芝钰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5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用人单位毕业生

【摘 要】 文章论述了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缓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建议:政府应提供全面的政策支持;社会应积极创造就业条件;学校要深化教学改革,提供就业指导;大学生要更新就业观念,提升自身素质。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难;地域差异

一、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

1、就业地域差别明显

目前,大学生就业既有总量矛盾也有结构矛盾,地域经济发展对大学生就业影响明显。经济发达地区吸纳大学生数量稳中有升,如江苏省的苏州、南京等地仍为大学生就业的最佳选择地区。经济发展较为发达地区,就业形势向好,市场对各类人才需求量大,就业途径多,渠道较为通畅;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市场对大学生的吸纳量受到限制,大学生就业情况相对难度大,导致人才饱和、供需失衡。

2、专业设置偏差

大学专业设置调整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结构性变化,大学在进行专业调整及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时,缺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专业趋同现象严重,导致大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与市场用人需求适配性差。所谓的“热门”专业出现“人才过剩”,而“冷门”专业则“人才短缺”,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3、传统观念的束缚

受中国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目前,相当多的大学生及家长在择业观念上存在误区。很大一部分学生及家长仍存在就业目光短视性、就业地域趋向城市化,就业岗位选择稳定化等观念,大学生主动选择去经济欠发达地区、去条件艰苦的城镇(农村)、去中小企业就业的比例明显偏低。

二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政策制度局限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劳动力市场也逐渐发展成熟。但就业政策法规的限制性缺陷也逐渐显现,大学毕业生选择大城市就业仍然有准入条件和户口指标等限制,导致工作迁移成本增高,同时我国劳动力市场城乡之间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制度性分割,大学生一旦选择在农村就业,就必须承担重回城市就业的高工作转换成本风险,因此,大学生在进行择业时往往热衷于在薪金收入高、工作环境好、社会保障服务体系较为完善的城市就业。由于各种政策制度成本的限制,导致较多的大学生追逐较少的职位,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

2、用人单位的趋利性、盲目性的误区

用人单位也存在用人趋利性、盲目性的误区。一方面,一些用人单位在人力资源利用上急功近利,缺乏人才储备意识,片面追求人力成本效益的最大化,不愿意吸纳没有经过实际工作锻炼的大学毕业生。另一方面,一些用人单位过度追求人才高消费,选人用人讲求所谓高学历、名大学,同时还存在性别偏见,脱离工作岗位实际需要,选人、用人的标准缺乏科学性、合理性,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3、学校专业设置不合理、就业指导质量不高

概括起来,高校目前至少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是高校人才培养脱离市场需求,专业设置调整滞后,忽视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专业理论学习不系统,实践动手能力弱,环境变化适应能力差,造成供给侧人才结构失衡严重,导致出现大学生急于寻找合适工作而企业招不到合适人才的现象。另一方面是学校内部就业指导机构形式化、边缘化现象严重,就业指导工作严重缺失,高校意识到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但许多高校就业指导体制不完善,管理职能相对较小,人员业务能力弱,就业指导流于形式,就业指导质量不高,大学生进入就业市场后显得茫然,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現象。

4、学生就业能力不足

在就业观念上,部分大学生对自身就业期望值较高,对薪酬待遇、单位选择等有过高要求,片面追求大城市、大单位;部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缺乏自主择业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不足,等靠思想和依赖心理严重,人为地放弃了向用人单位展示自我的机会,将自己无端地置于就业洼地。

在自身素质上,大学生除应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外,还应具有环境适应、协调管理、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等综合能力。客观来讲,大学生自身拥有的知识储备、能力水平等尚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成功就业。

三、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建议

1、政府应提供全面的政策支持

大学生就业政策是国家就业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帮助大学生克服就业困难,走上工作岗位,走上创业道路是政府部门责无旁贷的责任。首先,政府要加快建立健全保障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政策体系,大力推动就业市场的健康发育,要进一步加强政府引导,坚持实施积极有效的就业政策,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政府要通过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尤其是扩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提高产业水平,增加高新技术企业对大学生就业的吸纳能力。同时,鼓励大学生出国进一步深造,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学成归来后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另一方面,学校应会同用人单位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帮助大学生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消减大学生在招聘时因缺乏实践技能训练经验而被排除在就业大门之外的现象。

政府相关部门还应加快劳动人事制度,户籍制度,社会保险制度等相关制度的改革,积极研究制定在税收、贷款、自谋职业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实现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切实保护大学生的就业权益,鼓励推动大学生到西部地区,到农村基层、到中小城市就业创业,为大学生的就业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2、社会应积极创造就业条件

就业是先导,择业是基点,创业是核心。社会舆论要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作风,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宽松的社会环境。各用人单位应立足长远考虑,积极建立人才储备机制,对应届毕业生进行系统培训,形成人才梯队,使其最终发挥出价值。同时要积极开拓用人岗位,借助人力资源成本下降的机会,合理增加人员储备。要改变经验论、学历论,摒弃用人歧视观念,进一步制定执行公平、公正、透明的用人制度,确保大学生顺利就业。

3、学校要深化教学改革,提供就业指导

(1)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第一,科学配置教育资源,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教师队伍务必精明能干,高校师生比例应合理适当。高校应注重研究制定教师考核制度,引导教师从注重科研转为科研与教学并举,回归大学人才培养本位,既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又能保证获得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第二,高校要积极推进综合素质教育,完善大学生素质结构,不断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人才培养模式要适应市场的需要,克服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双轨并行”形象。第三,高校要加快教育教学改革,主动调整专业设置,消除大学生就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高校要广泛深入就业市场开展调查,准确把握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趋向,同时结合政府部门的政策信息,合理及时地调整专业设置,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帮助毕业生更好地实现就业。

(2)做好学生的就业服务工作。高校应及时呼应就业新形势的要求,逐步形成择业咨询,信息服务,就业指导为主要内容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大学生就业服务信息化、精细化,提升服务管理水平。首先,高校要引导和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择(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其次,高校应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体系,积极促进就业渠道的畅通。除了每年在校内举行综合性的人才招聘交流会外,还应进一步扩大双向选择的范围,依托全国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建立完善学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及时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相关信息服务、咨询服务、指导服务、培训服务等。

4、大学生要更新就业观念,提升自身素质

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也要主动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在准确进行自我评价的前提下,逐步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首先要客观分析自己,认清自己想不想干、能不能干;其次要认清形式,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把自己的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力求准确地做好自己的职业定位,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路径,形成开放的择业就业观。要认真反思求职失败原因,吸取经验教训,努力争取新的机会。另外大学生也应面对市场需求,努力提高自身的就业技能,尽力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唯有不断努力进取,不断付出才能最终取得辉煌的成就和业绩。

总之,全社会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择业就业观教育,引导他们转变就业观念,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和就业定位,树立到基层建功立业的观念,培养踏实肯干的工作能力,勇于创新、不惧失败的创业精神,探索实践出的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真正行之有效的办法。

【参考文献】

[1] 赵霞,试析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问题及应对措施 [J]. 现代经济信息,2016 (02).

[2] 丁惠灵, 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应对措施[J].现代商业, 2014(15).

【作者簡介】

刘芝钰(1999—)女,回族,江苏苏州人,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本科在读,英语师范专业.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用人单位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优化策略探析
关于与特殊岗位劳动者书面劳动合同签订的责任分析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这32种情形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与优化分析
如何给高职学生上好就业指导课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
到分公司任职工龄可连续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