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访谈法在白鹿原田野调查中的运用与反思

2019-07-08吴玉军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5期
关键词:白鹿原

吴玉军

【摘 要】 文章概括总结了西安思源学院组织的运用深度访谈法对白鹿原文化进行田野调查的经验。同时,对于深度访谈法的运用进行了反思,认为必须坚持村庄故事访谈记录的一般原则:访谈者要“悬置”自我社会认知与判断;对于访谈问题要掌握引导追寻与时间的选择;树立揭示故事的文化意义及预测其发展趋势的观念;访谈材料要及时整理与补充规则;以此达到访谈效果的最优化。

【关键词】 深度访谈法;白鹿原;村庄故事;运用与反思

深度访谈法是人类文化学客观了解社会人群文化状况的一种基本方法,它是调查者花费一定的时间,亲临实地采用交谈的方式,收集独具特色的第一手文化社会资料的科学方法。对于这种方法,“学界所指的主要就是半结构式的访谈”,它的主要特征是:“访谈员事先准备的访谈问题必须要具开放性”,且“要深入事实内部”。[1]它与参与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等其他田野调查方法相比,具有双向性、灵活性和时效性的特点。

在对不同村庄进行的田野调查中,运用深度访谈法采集资料,不失为一种恰当的方法选择。作为白鹿原上的一所大学,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本着收录白鹿原民间故事、记录、保护与挖掘历史文化以及发展专业的需要,我们主要采用深度访谈法,在近两年有序推进了师生共同参与的“白鹿原村庄地名故事田野调查活动”。白鹿原位于西安市东南郊的黄土台原上,历来被视为守卫京畿的战略要地,成为中国十三朝帝王将相与社会名流的活动区域,同时,也是民谚所云“白鹿原长寿山,见苗收一半”的风水宝地。其历史遗迹与故事留存丰富,文化积淀厚重。还有,文学大师陈忠实出生与生活于此地,其小说《白鹿原》,也以深刻的宗法家族制度及儒家伦理道德文化反思而名扬天下。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在白鹿原上的一百一十个村庄,收集到了许多不见经史网络、只流传在老百姓口头上的故事,在侧重运用深度访谈法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亟待反思与解决的问题。

一、深度访谈法的操作运用

针对白鹿原上现有村庄的行政区划设置及民风民情,我们着重从准备到实际操作的以下几方面入手开展工作。

1、依靠政府行政主管机构,迅速有效地推进访谈进程

各级政府部门拥有依法对文化事业所实施管理的发展文化事业职能,充分利用这一文化职能,能够较快地推进一切以保护与发展传统文化为目的的田野调查活动。

对于白鹿原上的故事收集,调查师生完全可以手持工作证、学生证或单位证明,深入到每个村庄,开展自我寻访调查。但是,如果这样做的话,有可能目标性不强,费时费工,效果不佳。在村里人的推荐之下,寻访到的人,有很大可能得到的调查资料不尽人意。有时随意的街头里巷采访,碰到的村民虽然是村中的年长者,但往往由于其族群身份或其兴趣爱好的原因,造成其对往事的关注度的角度不足,且记忆往事的细节不够,只是对于村内历史上发生的故事略知大概,致使调查讲述的故事性不强,得不到情节较为曲折的故事。

一旦拥有了乡村行政机关的大力支持,由村委会推荐的那些平时爱讲村内故事的老人、文化爱好者,甚至是编纂过村志、乡志、县志等地方志的人,那么,调查会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推进。因此,我们首先应努力从联系区县的诸如社文科机构入手,由其通知要求下级主管人员积极配合,然后,再联系街道办的文化站、村委会,在文化站站长、村书记、村长及村委成员的支持之下开展工作。如此下来,村委成员会积极支持,乐意推荐熟知村中历史掌故之人,有时村委会成员也会积极参与讲解村内故事,甚至在调查结束后,会驱车将调查者送回。

2、组织召开“三会”,部署推进访谈调查

在取得区县、街道办、村委会三级政府机关的支持的同时,组织召开校级田野调查动员会、座谈会、汇报会。在动员会上,讲明调查的目的要求、活动意义、深度访谈的调查方法及其注意事项,让参与调查者清楚调查方向及其总体规划。要求每个成员明了调查的时间及其具体村庄,跟村委会成员及村民接触时应注意的问题,已买平安保险下的自身安全注意问题,以及其他深度访谈中的每一细节问题。还应邀请有关专家到场,介绍深度访谈的经验,让师生从中学到一些具体有效的调查方法。

然后,适时召开座谈会,让每位成员畅所欲言,发表个人看法,指正调查规划中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方法。从对出发的时间与方式到最终的整理记录,尤其是对调查方法的运用方面,不同的成员会从不同的层面提出质疑,实事求是地探讨针对不同的访谈对象,处理访谈中存在的问题,如已离任村书记的叙述倾向性问题、退休教师的对原始资料加工程度问题、村民对于接受调查的态度修正问题等等,通过讨论,集思广益地调整原有部署,更大限度地为深度访谈做好铺垫。

调查结束之后,要以分组汇报的形式召开田野调查总结会,充分肯定调查的成功与收獲,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积极反思,为做好下步深度访谈服务。以每个师生组为单位,挑选一个汇报人,用PPT夹杂采访短视频的方式讲述收获,自我探讨深度访谈的意义与改进的方法,对依然存在的不足进行说明。以这种方式为契机,有利于各个成员取长补短,不断丰富整个群体的田野调查经验。

3、及时查阅收集调查地点的相关资料

深度访谈的重点在于白鹿原区域内各个村庄流传的故事,其收集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可以是历史故事、人物故事、地名故事、神话故事等等。调查村庄的资料,或者记录于村志、区域志,或者散见于网上,但常常是不详细的,许多也只是大略介绍。但是对此也要充分浏览记录,以便在深度访谈发现问题时,有利于抓住时机充分发问。正像《田野调查技术手册》中所说:“调查员在从事田野调查之前,一定要详细地了解所要奔赴的那个地区的文化,有了充分而正确的了解,后续工作才会事半功倍,才有助于他们有针对性地排列出一些特殊的问题,并在观察时进行核对”。[2]

一般能查到的对于某一村庄的描述,只是对它的地理位置、村内农业、手工业、文化教育等行业的发展状况的粗略介绍,对于细节故事往往记录不详,有待于调查时适时挖掘。形成的原因,有的是记载体例限定的问题;有的是编纂设计者的思想主导问题;还有的是撰文者的文化视野问题等等。自古及今,常有民间百姓自我写作地方人情风物而出书者,多有以故事形式出现的,如能得到,也可以作为田野调查的辩证参考内容。

4、讲究访谈技巧

在深度访谈的过程中,要做到尊敬长辈、礼貌待人,客气的礼貌用语常挂嘴边,介绍来自单位及小组来意要简单明了。访谈提问的问题,不可太长或含糊不清,要简明扼要。在不断地总结访谈经验中,各组将最合适的被访谈者的特征基本定位于:70岁左右、耳聪目明、思路清晰、言语表述清楚。对于陕西方言浓重的老者,为了达到接收故事的准确性,寻找其家人、邻居、同族人或者村委成员,让他们做语音语义的翻译者。对于访谈地点的选择尤其重要,稍有不慎,可能会带来不好的结果,一般来讲,在村委会办公地点效果最好,因其成分集中的是:村干部、访谈者、被访谈者,成分单一,大家目标一致。如果深入到村民居住庭院,有可能会碰到对其生活的干扰而产生不满情绪的家庭成员,致使采访难以进行下去。但如果处于被访谈者与其他家庭成员相隔离的房间内,有时效果会好些。

在访谈的过程中,要采用最为恰当的方法展開对话。一般应从被访者的个人生活史开始,由于那是他生活中一些最为关注的刻骨铭心的一些经历,他会积极地回忆个人所熟悉的一切,描述其所见到过的细节内容,或者会描述他所听到过的长辈们所讲的传闻故事。但在此过程中,采访者并非消极的倾听,需要自觉维护故事情节的完整性。由此采访者在尊重讲述者个性化叙述的前提下,择机提问被访者,找寻所需要补充的故事细节,看依其所知,能否发掘为一个完整的故事。以此而论,采用启发、迂回、反问、转移等多种方式发问,[3]是为做两个方面的探寻:一则是确定是否可以成为一个故事,否则,适可而止。二则是将故事进行到底,是否能补充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当然,在采访的过程中,被访者有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陈述往事意义的质疑;回避一些不想说的内容;对往事记忆的模糊等等,均需要采访者以积极鼓励的态度,恰如其分地排除障碍,从而达到陈述者能够最大限度地为采访者提供故事素材。

5、坚持深度访谈方式“四结合”

为了达到预期的深度采访效果,在行动中,要坚持四个结合:

(1)村委推荐与自发寻找被采访者相结合。一般来讲,村委成员的推荐具有权威性,但有时也会因其主观认识的好恶存在一些差失,那些擅讲故事者反而未被推荐。因此,还需采用在与村民的接触中,让他们根据自己对全村人的掌握情况,推荐出村中历史掌故知之较多者,他们的推荐有时也会非常地准确。其实,在采访村委推荐者的过程中,他们也会自发介绍村中其他较合适的讲述者。这样,顺藤摸瓜地会找到许多故事讲述者。

(2)一点与多点调查相结合。深度访谈的最终目的,是要客观地解释调查区域内的文化状况与特征,有鉴于此,在一个村庄存在的事情,有可能在另一村庄同样存在,并且有可能因人而异地出现个性化介绍特色,需要就此互相验证。每到一个村庄,我们首先关注的是白鹿原上村名来源的故事,明显发现有些村庄是与周平王发现白鹿有关的。人们不仅将这片台地起名为白鹿原,又把白鹿绕行一周的“无村庙”起名鹿走沟村,把白鹿小憩过后迷失方向的村叫迷鹿村,把白鹿最后从西原下坡进入浐河川道经过的村叫做神鹿坊。村民对以上村名的来历讲解基本一致,但也有些细微的区别。还有,我们会关注村民祭祀活动的故事,虽然白鹿原古时又称为首阳山、万寿山、长寿山,自从白鹿出现,原上便成为五谷丰登的粮仓。但是,仍旧还有祈求上天下雨的民众仪式活动“伐神取水”,调查发现几乎每个村庄都有,并且取水地点、伐神人及伐神过程各具特色。取水地点是离此较近的山中水潭,伐神人基本是村中身体较弱的贫苦农民,伐神过程仪式是祭神、神附体、手抓铁铧、甩鞭开道、取水回来后祭神。我们由此村村相互印证,得到的整体的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

(3)集体访谈与个体访谈相结合。[4]访谈小组每到一处,在村委会的组织下,村上年纪稍大的老人会被集中在一起,共同回答采访者提出的问题,他们能够相互补充个体叙述的不足。其有利之处,可以使某一情节更加丰富,更加完整。不利之处是相互抢答,干扰了某一陈述者的思路,还存在每人对同一个问题的认识会有所不同的问题。在此情况之下,为了更好地达到访谈目的,采访者要有选择性地倾向于让某人做主要陈述者,其他人补充的方式进行。对于存在的不同认识,采取暂时搁置的方式,以待此后的梳理。个体访谈能够让某一人放开心思、无所顾忌地讲述个人的经历见闻及其看法,能够纵深地谈论个人对于往昔的观感,但有可能存在某些细节的模糊不清。集体与个体访谈各有利弊,需要转换采用,使深度采访达到良好的效果。

(4)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相结合。[5]比较而言,面对面的访谈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得大量的故事信息,根据情况调整采访进度,控制采访环境,支配一切资源为采访目的服务。间接访谈是通过非面对面的方式进行的,一个电话或一封信等等,可以是简短地印证某事,但互动的时间受很大限制;采访人对采访进度与采访内容的控制减弱。因此,以直接访谈为主,在被采访者的不可轻易地回绝条件之下,可以开诚布公地就同一话题,达成最大限度地彼此交流与倾诉。此后,在对故事的静心梳理过程中,发现有了某一环节的缺失,需要再次补充求证之时,间接采访就可以派上用场。因此,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的两相结合,可以达到故事收集的完整性。

二、对于深度访谈法运用的反思

1、村庄故事访谈记录的一般原则

我们采集的白鹿原故事是现今在民间流传的,非正史记载的,也不是《咸宁县志》、村志及其他史书上所写的。故事可以是自古至今关于村内有影响力的名人故事;也可以是与神庙道观、沟谷、古树等有关的祭神仪式、人神感应故事;还也可以是村中剧团、高跷队的发展故事等等。

村庄内流传的故事,带有很大的演绎再演绎性质,科学性的定调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它基本包括两类性质的故事:一类是被采访者亲眼所见的事实;另一类是被采访者听前辈人所讲的故事。一般来讲,亲眼所见的是真实发生的故事,但往往也带有很强的主观演绎色彩,或许有时看到的是假象。前辈人所讲的故事,往往是经过一代代人连续加工的,有的故事还带有各种色彩。其实,丰富加工的过程,也是一个集体创作的过程,是一个代表众多人心理意识或道德指向的塑造过程,最终致使故事承载着数代人的理想寄托与道德评价的审美旨趣。由此可见,讲述人的故事不可能没有主观色彩,但是,我们在采访时,常常听到的是支离破碎的、连贯性较弱的民间演绎,虽然其中有文化程度高低所带来的不同润色。因此,面对所听的故事,我们在搜录采写时,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遵照“民间故事的采写实质就是对民间故事价值的保护,只有将民间故事的价值还原到真实状态,民间故事的意义才得以实现。”的内涵,[6]笔者以为访谈记录的一般性原则如下:(1)充分遵照陈述人的讲述,做好忠实记录。有时讲述人地方口语色彩太浓,应该尽量保存,借以保持原汁原味的地方风土人情,只要是故事的起承转合脉络清楚即可。再次,对于听来的上辈人所讲故事,不管其加工程度如何,只要是能够自圆其说的故事,也要忠实记录。当然,对于那些偏离历史事实或者张冠李戴的讲解,另当别论。(2)采用多方采访相互补充的方式,达到对同一故事的完美描述。对于第一次采写故事的疑惑,可以采用间接访谈或对其他村里人访谈的形式进行补充。也可以让其他村民再次讲同一个故事,看有无可以补充之处。比如像鲸鱼沟的形成、凤凰嘴的传说、袁天罡与李淳风的传说等故事,大同小异,各有说辞,但是,总有最符合民众心理的一些细节存在,从中可以选择出最有思想意义的情节来,由此整理出富有代表性的完美故事。(3)保留与访谈内容相关的文字及音像资料。有些故事的存留与一些文字富有关联,或者有某些记载故事的文字,这些均需要纸质的或影像的资料保留。对于与故事的发生地及其风物,包括被采访者讲述的声音、影像也需完整保存。其目的是为了全面保持故事记录的真实性,保护民间故事的价值,包括与之相关的场景风物。同时,也为故事的整理奠定真实的基础。

2、访谈者“悬置”自我社会认知与判断

所谓“悬置”的涵义是:“对研究者(采访者)自身的日常生活知识体系、知识以致判断进行悬置,也就是暂时中止研究者原有的自然态度以及科学态度的判断。”“当我们进入访谈现场开始工作的时候,我们应该在抛掉前述‘成见的前提下全神贯注地去感受访谈对象的各个侧面。”[7]

毋庸置疑,参与采访的师生在多年的教育文化熏陶之下,对于中国历史每个阶段的文化状况,都是了然于心的,对于某些现象或人物的看法,也会有一定的成见。再加上其中的一部分师生来自于农村,他们对于所在村庄的类似状况是十分熟悉的,同时,他们对于各类故事的一般情节也是有所感知的,况且有些人与生俱来的性格特征是:不善于聽人叙述、只会抒发个人情感。因此,在访谈时,采访者可能产生浮躁情绪,在被采访者叙述时,先入为主,用暗示的话语,推动被采访者进入他的预知。这种做法会造成人为地干预了原生态的故事叙述,使其失却了民间演绎的本真味道。因此,尤其要做好将个人的社会认知与判断“悬置”起来,在注重故事性的同时,采访时,不显露自身的判断与推论,本着对于民间演绎尊重的态度,配合被采访者的思路,静听其按个人生活态度的好恶判断,陈述在采访者看来,有时是不甚合理或者荒诞不经的故事。在此过程中,采访者只是做好一个倾听者和忠实记录者,一个对文化信息的思考者。同时,还是故事的找寻者与引导者。

3、访谈问题的引导追寻与时间的选择

在确定访谈某一村庄之后,访谈者要及时利用互联网络、地方志、民间文化书籍等,了解村庄大致状况,从村名、种姓、祭祀、历史名人到古迹留存等,感觉对其中问题的细节有待于进一步了解,或者存有疑问、产生兴趣点的基础之上,形成深度访谈的大致轮廓,写成大框架的访谈提纲。在访谈之前,对于即将调查村庄熟悉了解,更有利于在与被采访者的交流过程中,在谈及彼此熟悉的人与事时,排除相互间的陌生感,增强亲和力和相互信任的程度。

在深度访谈的进行过程中,采访者要不断地调整采访提纲。首先,一边倾听陈述者的讲述,一边试探性地寻找对方陈述中能够成为故事的可能性,判断的关键是陈述者能否讲清发生事件或者人物活动的细节,一旦有了场景或者言行的细节,采访者就可以顺势追问构成故事的各要素成分,由此力求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故事。当然,在此过程中,采访者不能干涉讲述者对于故事的脉络把握和发展趋向,也不要随便打断对方的陈述,只是在挖空心思地引导与帮助陈述者将故事讲述完整。但有时讲述者会因记忆的不确切而失却了某些故事要素,采访者要在“悬置”自身的社会认识与判断的前提之下,引导帮助陈述者找回那些留在记忆深处的东西。

每次深度访谈的时间一般不宜超过两个小时。在两小时之内,访谈双方能够从心理上形成共同完成一项任务的一种默契,在此过程中,双方保持的反映状态是积极的,要关注的问题是被访谈者有关见闻中最鲜明的那一部分,所表现的也是留在他记忆中细节性最强的那一部分。然而,随着时间的加增,被访谈者的相关见闻储备会因滔滔不绝的讲解而逐步减少,讲解热情也会随之减弱,因此,采访应以两个小时为单位,适可而止。

4、树立揭示故事的文化意义及预测其发展趋势的观念

深度访谈在保证采集材料的原生态性之后,目的之一是要揭示每个故事背后所蕴含着的意义,梳理文化的发展方向,“从具体有形的感觉上升到抽象的知识是全部调查活动的第一要务。”[8]前期采集而来的故事,有关于白鹿原地貌形成的想象与反抗压迫的故事(如:鲸鱼沟的传说);有宣扬孝道的故事(如:汉文帝顶妻背母);有对生活寄托理想的民间团队集体活动的故事(如:伐神取水的活动、庙会、锣鼓队、高跷队、忙罢会);有展示民间手工艺技术的故事(如:花馍、泥塑、唐三彩、打铁);有寄托民众生活理想或道德追求的帝王、英雄及名人故事(如:周平王、汉文帝、狄青、穆桂英、牛兆濂、高凌汉、李正敏、陈忠实等);

由以上留存在民间故事中的记忆,可以看出白鹿原民众的精神追求,他们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对于邪恶的势力是富有斗争精神的;对于传统社会的忠义孝悌、礼义廉耻是自觉维护的;对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又是富有创意的。同时,白鹿原上从来不缺少对于英雄的崇拜与仿效。

白鹿原文化需要开发,白鹿原故事需要传承与再演绎。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善于演绎故事的民族,在成千上万的故事里,寄托着一个民族自强不息、追求自由、向往美好生活的民众心理。同样,白鹿原的故事整理与演绎,将是一件文化盛事,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推动故事的出版发行与传播,就是在弘扬白鹿原文化特色的民族精神,于国于民大有益处。目前已得到政府层面的大力支持,今后的支持与宣传力度会更强。

5、访谈材料要及时整理与补充

在繁杂的日常工作中,应排除一切困难,每当访谈全部结束之后,为了防止遗漏或遗忘,应趁热打铁,立即投入对于材料的整理之中。按照钟敬文先生对于故事记录忠实性问题的看法,他将记录与整理分为三种类型:忠实记录;适当整理或改写;再创作。他认为:一是作为研究材料,“民间故事、传说,必须是按照民众的口头讲述忠实地记录下来,并且不加任何改变地提供下去。”[9]二是作为大众读物,“对于作品里的一些方言土语,或需要指出历史背景的地方,就得给以注释说明。有些作品,语句有残缺或个别词语太不合适的,也可以慎重地给以补足或改订。”“也可以做适当的改写工作”“或丰富其情节,加强其主题。”[10]三是作为文学作品,“(再创作)在作者无疑有较大的活动自由”,但“它必须忠实于人民原作品的基本精神,根据它所由产生的时代、社会背景。”[11]笔者以为,在实际整理访谈资料的过程中,以上三种类型,尤其以第一种为主体,其次用到第二种,而第三种在记录阶段极少用到。

对于故事的整理与补充,要顺应原有故事的叙述顺序与故事内涵所指进行,力求使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全面完整。使主要情节保留不变,可以由此为故事的发展合理地铺陈想象。在原来讲述故事的基础上,使故事的编排更加富有逻辑性,更能够负载民众原生态的理想。但是,绝对不能另起炉灶,篡改原意,放任性地胡乱编排。

猜你喜欢

白鹿原
《白鹿原》中的儒家文化思想分析
站在白鹿原上
从文学视角分析《白鹿原》中的神秘文化
浅析“歌队”在陕西人艺版话剧《白鹿原》中的艺术张力
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白鹿原》
扩展阅读
试论《白鹿原》叙事艺术
白鹿原民俗村
浅析电影《白鹿原》中的陕西形象建构
痛感的继承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