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发挥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

2019-07-08阙芳菲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5期
关键词:新乡贤乡村治理

【摘 要】 推进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也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之一。该文概述了乡村治理的内涵,分析了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提出了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有效途径:即准确界定新乡贤的身份确认和职能;认同乡贤并积极推行相关体制;建设有序的乡村治理环境。

【关键词】 乡村治理;新乡贤;乡村诚信

最近几年中,“新乡贤”演变成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重要力量,这一乡村诚信理念倍受众多学者、政府机关与社会媒体的重视,这与中央的政策引导存在明显相关性。新乡贤为乡村中的内生性权威,对当地文化习俗与乡土民情有较全面了解,且具备较为宽广的视野、较具拓展性的思维与优良资源,在促进乡村事业发展、衔接城市与乡村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加强乡村治理,是提升农村经济水平的关键,本文主要对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参与治理的途径做一些探究。

一、乡村治理概述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主要构成,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有重要推动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做出推行乡村振兴战略的提议,[1]整体要求是产业兴盛、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足。其中,建设并完善切实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提升乡村治理的有效性是实现振兴发展目标的依托,也是国家治理的基础,乡村治理效果与党和国家政策的落实、农民自身利益的实现密切相关。

目前,我国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现代化同样也是乡村治理体系发展的主要目标,但也是短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迈进了新时代,历经40余年的改革发展,中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积累了较为丰富、扎实的发展经验,但也面临着和农村经济发展同步的社会变迁所引起的新分歧;因此,加强对乡村治理新理念的探究,是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发展目标实现的关键点。

二、新乡贤及其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

1、新乡贤的概念

“乡贤”是指乡村中的“贤士”,其具有高尚的品德与崇高的声望,且具有为农村共同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决心与能力。乡贤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领域中的重要表现形式,这是以乡村社会土壤为基础形成的,包含了见贤思齐、诚信友善等优秀文化的多种因子。

随着时代变迁,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诚信友善的含义与功能也发生了巨大改变。采用“新乡贤”进行表述,一方面呈现出其历时性,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专属的时代特色与现实意义。新乡贤文化有选择性地继承与发展了传统新乡贤文化,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呈现出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社会的结合面貌、构建出传统与现代相承接的文化样态。

2、新鄉贤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

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重点强调的是培养农村环境中的内生力量,在促进自我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在不断加强外部援助向乡村推进的同时,加强“新乡贤”文化建设,是在乡村治理中贯彻落实乡村诚信理念的基础,进而调动新时代乡村治理主体的积极性。这种以新乡贤来促生内生力量具有几个方面的作用:

(1)助力作用。新乡贤中有很多“经济小能手”,其在资金、技术、信息、市场与人脉等资源方面占据一定优势,或通过项目迁徙、资金回流、信息回馈、智力回乡、技术援助等等方式建设家乡,协助家乡百姓构建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各要素的内生条件与优势。[2]

(2)稳定作用。乡村旧有的风俗、人情、舆论等既有优秀的一面,有时也会引发矛盾和纠纷事件的产生,若想实现对农村纠纷的有效化解,单纯应用法律法规通常难以取得预期效果,而如果以农村的方式化解纠纷会起到不同的效果。将新乡贤理念整合至乡村治理进程中,能实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进而构建和谐、稳定的乡村环境。可见新乡贤在农村治理中充当着“安全阀”、“稳定器”的角色。

(3)示范作用。新乡贤中的人大都是具有较好的德行、声望及才能的人,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中践行与落实的“带头人”。其自身就是一面旗帜,是农民学习的榜样与标杆,能发挥楷模与道德教化的作用。他们主动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社会环境治理进程中,对促进农村经济和谐稳定发展、协调邻里纠纷、滋养乡风民俗、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等都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际行动获得村民的信任与认可,对乡村治理有着多方面的意义。[3]

(4)枢纽作用。新乡贤在乡村社会中占据的地位相对较高,村民对他们有着较浓厚的信任感,在重大事宜的决策方面能够倾听新乡贤的意见或建议,久而久之使其成为农民的“知心人”,这间接地诠释了诚信在农村治理中的作用。同时,新乡贤与基层政权相对独立,因此也能以第三者的身份对基层工作做出更客观、公正的评判,既能成为老百姓信任的贤达,也能够成为乡村干部的高参。

三、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有效途径

1、准确界定新乡贤的身份确认和职能

虽然在学理分析层面上,学界针对新乡贤的概念始终未达成共识,[4]侧重点存在较明显的偏差,但是在实践活动中,为能够更有效地引导新乡贤参与到乡村治理进程中,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对新乡贤成员的身份确认和职能做出明确界定是重要的一环。个人认为,尽管新乡贤也是普通村民的一员,但新乡贤应具备如下三个条件:一是客观上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二是有主动回报乡村、促进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思想意识;三是能够得到村民的拥护与支持。针对新乡贤身份确定的问题,最终需要通过村民认可并经由政府登记在册的途径去实现。

新乡贤是在乡村事业发展过程中内生的一类社会精英成员,但不是一个特定的岗位或职业,在乡村治理进程中其功能体现在传播资讯、采集民意、组织动员、身言教化与示范引领等方面。所以,新乡贤应主动完善自身品行,而不是以居高临下的身份参与村中事务,以防难以发挥自身作用,甚至对村民自治或社会民主法治构成不利影响。

2、认同乡贤并积极推行相关体制

要协助村民从思想上认识到返乡乡贤放弃优越生活条件与环境,回到自己家乡并参与乡村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与信任。部分乡贤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为农村创造较大的财富,引领村民践行致富之路,在得到村民尊重的同时,也势必获得他们的信任。部分乡贤积极为乡村治理、乡村经济的发展而努力工作,虽然在短期内无成果产出,但也理应得到村民的理解与支持。[5]

应积极建设并严格执行激励、监管体制,侧重点是给予乡贤精神上的鼓励,可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及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对新乡贤群体作用、贡献做出宣传与表彰,进而在全农村营造认同、尊重、支持新乡贤的气氛,满足其在自我价值认同方面的主观需求。

3、建设有序的乡村治理环境

法治始终是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基本形式,也是市场经济国家治理社会必须遵照的准则与应用手段。在乡村治理进程中,一定要重视对乡村法治环境的完善,宣扬法治精神,加强法治保障,使广大村民形成敬畏法律、依法办事的良好风气。

还可从如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依照相关法律,强化乡村组织行为的规范性,引导村民自觉依照法律办事,规范党务村务公开等方法,实现对办事程序、财务数据等公开;利用张贴、创设举报电话及举报箱等形式,主动接受来自村民的监督,进而构建良好的乡村治理氛围。[6]第二,加强农村普法宣传,提升全体居民的法治素养,结合村民的知识结构与认知特征,强化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其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思想意识,进而使法治思维成为处理各类事务和解决矛盾的方法。

四、结束语

促进诚信理念在乡村治理中的推广,需要新乡贤的辅助与支持。随着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新乡贤将会在推进农村产业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助推乡风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出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乡村治理中,应不断探索新乡贤参与治理的机制、路线和途径,实现乡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祁红亭.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以浙江省海宁市为例[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18.47(06)34-38.

[2] 王兆婷.新乡贤文化在实施乡村振兴中的传承与建设[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36)133-135.

[3] 罗新阳.新时代乡贤统战工作的地方实践与经验研究[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18.8(06)22-28.

[4] 郑会霞.构建乡村社会治理体系的意义、困境及对策[J].学习论坛,2018.14(12)87-92.

[5] 馬瑞.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新乡贤参与路径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8.18(21)119-122.

[6] 刘丽华,林明水,王莉莉.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角色感知与参与意向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4(11)181-189.

【作者简介】

阙芳菲(1983.9—)女,土家族,湖南湘西人,硕士研究生,中共湖南省湘西州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行政管理、民族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猜你喜欢

新乡贤乡村治理
如何培育“新乡贤”
如何避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的“搭便车”
新乡贤治村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多元与协同:构建新型乡村治理主体关系的路径选择
基于包容性增长视角下的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研究
国内关于乡村治理理论研究综述
新乡贤文化对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作用
沧州七旬老人成“新乡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