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营商环境指数体系构建及评估

2019-07-08向昆

开放导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营商环境

[摘要] 研判中国营商环境指数,既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评估“放管服”改革绩效的重要标准。本文遵循“应然”和“实然”相统一的逻辑,架构中国营商环境指数评价体系,设置了24项评价指标,通过主成分数学建模,对中国内地31个省区市的营商环境作排序分析,得出2018年中国营商环境指数,并通过进一步分析,为各地提供参考,以助其更好地改善营商环境。

[关键词] 营商环境  中国营商环境指数  营商环境指数排名

[中图分类号] F7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6623(2019)03-0007-06

[作者简介] 向昆(1966 — ),上海人,上海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哲学、社会学。

营商环境之重,不仅在于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还是一个国家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2018年,世界银行发布的《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为改革而培训》显示,中国营商环境在全球的排名已跃升至第46位,首次进入世界前50名。为了科学评估营商环境现状,促进各地营商环境的提升,我们有必要对中国营商环境指数进行研究。

一、研究中国营商环境指数的重要意义

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重要软实力,也是核心竞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努力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对中国营商环境指标及指数进行研究,可以研判内地各省区市营商环境的水平,助力企业家创业、创新、创造,推动市场监管的转型与变革,促进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利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有效地开展招商引资、国际交流与合作、参与国际竞争,也是提高市场竞争力、提高财税收入和社会就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优化营商环境的方向和举措,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各种体制弊端,营造有利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发展的体制环境,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和弘扬企业家精神的法治环境,从而激发了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促进了中国经济不断跃上新台阶,确保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然而,随着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以及“逆全球化”趋势的加剧,面对全球化的新情况、新问题,营商环境的竞争愈加重要,其不仅关系到中国经济转型及其高质量发展,而且关系到能否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全球化不断深化。

(二)评估“放管服”改革绩效的重要标准

2017年以来,各地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打造国际化市场环境、法治化竞争环境、便利化公共环境,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如何评价“放管服”改革绩效,如何设计“放管服”改革的指标,以客观评价“放管服”改革的绩效,是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由于各地面临的问题不同,改革的路径和方法也有些差异,仅根据简政放权、压缩审批时限和减少审批程序的日期、时间等数据来评价,很难成为一把科学的“尺子”。为此,我们提出以“中国营商环境指数”对“放管服”改革绩效进行评价,着重通过“外商企业数”、“民营企业中的私营企业数”等指标,评价中国内地31个省区市“放管服”改革后的“市场活力”、“市场环境”的状况和水平。

二、构建中国营商环境指数的逻辑

世界银行发布的《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为改革而培训》对中国营商环境的评价样本城市主要为上海和北京,虽然评价样本的选择很有代表性,但以上海和北京来评价中国的营商环境,样本量偏少,不足以全面反映全中国营商环境的水平。因此,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特别需要从《中国统计年鉴》中采集相关数据,将各种不同方面离散的数据,通过“逻辑化”归集、建构,运用大数据方法计算中国内地31个省区市的营商环境得分,研判2018年中国营商环境总体水平,预判2019年中国营商环境,以不断提升中国营商环境。

架构指数体系、指标体系,可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认知、不同的类型、不同的性质切入,遵循的基本要求是:根据同类型指标或同质性指标来架构指标体系的逻辑。根据这一要求,一般来说,评价对象明确、有统计口径、指标相对独立、不交叉重叠、可比性也强的指标,才能纳入评价指标体系,进而构建起评价营商环境的指数体系。

1. 评价营商环境指数的“应然逻辑”(认知逻辑)

当前我国营商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法治环境、市场环境还不完善。法治环境不完善表现在:法治规则不完善。尽管我国的法律法规不断发展和完善,但仍存在着一些立法,对“不作为”、“虚作为”、“乱作为”等现象规定不清、界定不明;政府法治化水平相对较低。当前,行政化的经济干预政策、领导式的政府管理模式,仍然对营商环境的优化起到了较大的阻碍作用。同时,部分领导干部在工作中不敢为、不愿为、慢作为,存在谈商色变,使得政商关系难于改进。政商之间缺少必要的互信。市场环境主要表现在: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制假、售假等失信企业不断出现,难以形成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当前造成企业间恶性竞争的原因,一方面是近年来有的企业为争夺市场占有率,不择手段在低价位、低标准、低层次上竞争;另一方面是政府监管不严,执法不力,对企业间的恶性竞争无法进行约束,结果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更使市场公平竞争机制失效。

因此,评价中国营商环境的“应然逻辑”或者说“认知逻辑”,必须聚焦“市场环境”和“法治环境”,既评价“两大环境”存在的问题,又引导各省区市不断改革完善“两大环境”。

2. 评价营商环境指数的“实然逻辑”

评价营商环境指数的“实然逻辑”,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实用”逻辑,即对营商环境评价指标的筛选,每一项评价指标,要具有解释力度强、数据可采集、可比较、可跟踪的特性。有的指标即使设想“再好”、“再理想”,如果不可采集,也不具有可比性,不具有可持续引领营商环境提升的功能。基于此,应该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中小企业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选取相关评价指标,并从“市场环境”、“投资环境”、“法治环境”三大维度来评价各地的营商环境。从《中国统计年鉴》中选择的评价指标,可持续跟踪评价中国31个省区市营商环境的水平,每年可发布一次“中国营商环境指数”以及31个省区市营商环境得分及其排序,进而引导各地持续整改,提升营商环境建设水平。所以,強调选择评价中国营商环境的“实然逻辑”即“现实逻辑”,既是针对当今中国以及未来较长时间内评价引导中国改善“营商环境”的需要,也是确保实现中国营商环境“应然逻辑”的认知价值的需要。

据上,强调筛选评价中国营商环境指标,架构中国营商环境指数的“应然”和“实然”相统一的逻辑,具有科学合理性,评价结果具有“信度”高、“可比性”强、“指导性”好的功能性特征。

三、中国营商环境指数评价体系构建

基于之前的阐述,我们对中国内地31个省区市的营商环境指数评价体系构建如下。

我们所构建的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为三大维度、24个评价指标,评价体系三大维度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逻辑:首先,“市场环境”是营商环境的基础。如何评价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体系中设置了两个“评价内容”即“外资企业注册登记”和“私营企业数”。外资企业登记或注册和民营企业中的“私营企业数”,最能反映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市场环境公平公正的情况;其次,“投资环境”是营商环境是否有利于企业发展的“风向标”。体系设置了“出口与外商投资”、“进口与外商投资”两项评价内容,具体通过“进出口总额”、“进出口总额增长”、“外商投资企业货物进出口总数”等6条评价指标,来反映“出口与外商投资”、“进口与外商投资”的“投资环境”;再次,“法治环境”是保障。体系设置了“依法治理企业”、“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两项评价内容。依法治理企业除了守法经营、纳税之外,很重要的就是如何处理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纠纷。因此,在该评价内容下专门设计了“私营企业基层工会组织数”、“本年度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受理劳动争议案件数”等6条指标。同时,通过“劳动争议案件结案数”、“劳动争议案件用人单位案件胜诉数”和“劳动争议案件劳动者案件胜诉数”等6条指标,反映保护企业和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不同情况。依法保护企业与劳动者权益,既反映了企业的法治意识、法治观念,以及依法处理劳动关系的状况,更反映了政企、政商关系。

四、中国营商环境

指数相关考察

(一)指标评价方法

根据营商环境指数评价体系所设置的24个评价指标,我们从2018年各省区市统计年报中采集相关数据,通过主成分数学建模,计算出中国内地31个省区市营商环境得分。

(二)中国营商环境指数计算方法

1. 对各种变量数据的“中心化标准化”处理

2. 进行主成分分析

对中心化标准化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算出各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和载荷,其中贡献率最大的就是第1个主成分。从第1个主成分中各个变量的载荷,可以算出各个原变量在“营商环境指数”中的系数。

(三)2018年中国营商环境评价结果

运用文中所构架的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我们对中国内地31个省区市进行了营商环境评价。

1. 31个省区市营商环境指数情况分析

2018年,31个省区市营商环境指数得分排名前五的分别是:广东省,得分91.73分;江苏省,得分83.01分;上海市,得分82.28分;北京市,得分72.61分;浙江省,得分72.43分。排名后五位的分别是:西藏自治区,得分45.13分;海南省,得分44.99分;甘肃省,得分43.76分;黑龙江省,得分43.23分;青海省,得分40.40分。

(1)广东省营商环境分析

广东之所以排名第一,是因为近5年来,广东在营商环境改革上持续发力,成绩有目共睹。广东在2017年实施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计划,全年为企业减负超过2600亿元,加上此前公布的2016年广东为企业减负约2125亿元,两年内一系列降成本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企业减负近4800亿元。

改革营商环境方面,广东省综合运用补助、贴息、风险补偿、设立引导基金等方式,瞄准创新驱动的重要环节,精准发力。2018年省财政安排资金2.5亿元重点完善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加强公共服务平台、技术服务平台能力建设。另据《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5年来,广东行政许可事项总数比2012年底减少50%以上,率先实施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企业投资项目清单管理,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省定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减免。此外还率先启动商事制度改革,实施“先照后证”、“多证合一”、“证照分离”,全省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净增509万户,总量超过1000万户,居全国首位。

(2)江苏省营商环境分析

排在第二位的江苏省,则提出了“放管服”改革“3550”目标——企业3个工作日注册开业、5个工作日获得不动产产权证、50个工作日获得工业生产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目前,全省“3550”達标率为97.9%,改革目标已经基本实现。

(3)上海市营商环境分析

排名第三的上海在营商环境改革后,对开办企业、获得电力、办理施工许可、登记财产、跨境贸易、纳税6项指标,已出台了专项政策和配套文件,开发了20个新的办事系统。相关事项的办理时间平均缩短了一半以上,手续环节减少了近40%。贸易投资便利度得到提升,国务院已经批准了涉及医疗、投资、建设、交通等10个领域47项审批事项“证照分离”改革方案。上海将进一步按照各类证“能减尽减、能合则合”的要求,对其他尚未实施改革的审批事项中,实施主体为市或区部门的审批事项,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

(4)北京市营商环境分析

北京作为世界银行10月底发布的《中国营商环境报告》的样本城市之一,多个领域营商环境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如开办企业环节从原来7个压缩为4个,办理时间从原来的24天压缩到8天;获得电力办理环节从原来的6个缩减为3个,平均用时由原来的141天大幅缩减到34天,小微用户获得电力接入成本由原来的19.2万降为0元,等等。优化营商环境有效激发了经济增长活力,极大提振了企业对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信心。

(5)浙江省营商环境分析

浙江努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企业获得感最强省份,营造最佳营商环境。2017年浙江省第三方评估发展环境指数为66.3,同比提高7.3;企业家信心指数连续四个季度上扬,达到127.2。良好的营商环境迎来创业热潮。2017年中国民企500强中,浙江共占120席,连续19年蝉联全国第一。2017年前三季度,浙江新设企业28.4万家,同比增长25.4%,平均每天新设企业1040家、个体工商户2040户。

2. 31个省区市市场环境指数分析

2018年, 31个省区市市场环境指数得分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广东省,得分90.29分;江苏省,得分85.54分;上海市,得分83.86分;北京市,得分74.15分;浙江省,得分74.06分。排名后五位的分别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得分53.23分;西藏自治区,得分53.01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得分52.96分;黑龙江省,得分52.48分;青海省,得分51.32分。

3. 31个省区市投资环境指数分析

2018年, 31个省区市市场环境指数得分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广东省,得分92.49分;上海市,得分84.34分;江苏省,得分79.87分;浙江省,得分65.20分,北京市,得分65.06分。排名后分五位的分别是:青海省,得分49.75分;黑龙江省,得分49.72分;甘肃省,得分49.05分;云南省,得分48.54分;贵州省,45.24。

4. 31个省区市法治环境指数分析

2018年,31个省区市市场环境指数得分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广东省,得分91.33分;江苏省,得分79.54分;四川省,得分73.64分;山东省,得分72.78分;浙江省,得分71.15分。排名后五位的分别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得分49.71分;甘肃省,得分49.34分;海南省,得分46.99分;青海省,得分46.35分;西藏自治区,得分45.64分。

(四)31个省区市营商环境若干指标比较

为了更直观地体现31个省区市营商环境状况,本文从营商环境指数评价体系中选取了6个指标作排序,也可看出31个省区市营商环境排前和靠后的基础数据。

1. 外商投资企业年底注册登记企业数

外商投资企业年底注册登记企业数最多的前三位分别是:广东省,119688户;上海市,79410户;江苏省,55938户。最少的后三位分别是:宁夏回族自治区,651户;青海省,440户;西藏自治区,236户。

2. 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企业数

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企业数最多的前三位分别是:江苏省,46096户;广东省,40070户;浙江省,39003户。最少的后三位分别是:青海省,445户;海南省,283户;西藏自治区,77户。

3. 外商投资企业货物出口总额

外商投资企业货物出口总额最大的前三位分别是:广东省,190532075万元;江苏省,123053301万元;上海市,81581616万元。最小的后三位分别是:甘肃省,9272万元;青海省,1757万元;西藏自治区,59万元。

4. 外商投资企业货物进口总额

外商投资企业货物进口总额最大的前三位分别是:广东省,119944388万元;上海市,107496612万元;江苏省,92139247万元。最小的后三位分别是:甘肃省,7682万元;青海省,989万元;西藏自治区,1万元。

5. 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基层工会数

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基层工会数最多的前三位分别是:广东省,118856个;江苏省,105841个;四川省,101304个。最少的后三位分别是:青海省,3822个;海南省,2967个;西藏自治区,86个。

6. 劳动争议案件结案率

劳动争议案件结案率最高的前三位分别是:云南省,99.63%;辽宁省,98.78%;陕西省,98.47%。最低的后三位分别是:广东省,93.35%,天津市,91.78%;上海市,91.57%。

结 语

研究和考察中国营商环境指数,对中国内地31省区市的营商环境现状作出评估,旨在促进各地营商环境的改善与提升,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优化营商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仍需不断努力探索、实践和完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2016,2017年版.

[2]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中国人口就业统计年鉴[J].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2016,2017年版.

[3]国家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年鉴[J].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5,2016,2017年版.

[4]中国省市经济发展年鉴编委会.中国省市经济发展年鉴[J].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5,2016,2017年版.

Abstract: The study of Chinas business environment index is not only the need to promote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also an important criterion for 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delegate power, streamline administration and optimize government services”reform. This paper follows the logic of “cognition” and “practical” to structure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Chinas business environment index. It sets up 24 evaluation indicators, through principal component mathematical modeling, sorting and analyzing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of 31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and municipalities in mainland China, and further deriving the 2018 China business environment index. Through further analysis, it provides reference for all localities to help them better improve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Key words: Business Environment, Business Environment Index, Business Environment Index Ranking

(收稿日期:2019-05-15   責任编辑:罗建邦)

猜你喜欢

营商环境
淄博市优化营商环境助推新旧动能转换的实践与思考
围绕“三最”目标打造“四型”政府
沈阳市旅游行业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建议
济南市天桥区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地方人大在创建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作用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与东盟营商环境差异与协同构建研究
淄博市淄川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老工业区转型
准入规制与经济增长: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分析
营商环境视野下的自贸区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