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地区如何防治外来有害生物入侵

2019-07-08赵丰久

农家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传播途径防治

赵丰久

摘 要:外来物种的入侵危害性是巨大的,威胁着生态安全和生产安全。其主要表现是一旦适应当地环境,生长和蔓延速度极快,相对其他植物而言失去了生长优势,就同一地域原有野生植物生长而言,是被掠夺式生长。外来生物对原有生物群落的胁迫,造成原有生物群落被破坏或消失。对于外来入侵有害生物的防治,主要在于切断外来入侵有害生物的传播途径,就是要弄清楚从哪里来的,怎么来的;弄清生活习性,就是要解决在当地生态环境中是如何生存蔓延的;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治手段,就是要解决采取各种防控方法那些更行之有效,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入侵问题,了解其传播途径,消灭其种源、遏制其生长、防止其传播。

关键词:我地区;外来入侵有害生物;豚草;传播途径;生活习性;防治;共防共治

一、外来入侵有害生物的品种和传播途径

有害生物是从哪里来的?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地区交流和国际交流频繁,进出口贸易频次不断增加,外来物种通过海上运输、空中运输、陆路运输和人为夹带传入我国成为可能;内陆传播主要是运输传播、自然传播等。

据统计,我国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多达50余种,在我们地区迄今发现的只有两种。经过我们多年调查和现场踏勘的结果看,一种是,豚草;另一种是,一枝黄花。都是来自国外,其原产地都是北美地区。其他,其他像水花生、刺萼龙葵、少花蒺藜草等在我地区还没有发现。

我地区主要是豚草入侵,豚草在我地区的首次发现是1990年秋季某制药厂铁路专用线附近,后又在某农田附近发现。其传播方式应该是运输野生中草藥中裹挟豚草种子进行的传播。据我们调查某制药厂上一年从我省豚草发生区域收购过野生月见草种子。同期,在某乡人工种植月见草田周边也发现了豚草,月见草种子来源地也是我省豚草发生的同一地区。这就证明了豚草种子来源是由月见草种子裹挟来的。爆发时期是在1998年,当时现场查勘豚草已经遍布我县旱田5个乡镇,主要分布在农田、堤坝两侧、荒地、沟渠两侧、农田道路两侧、林网、民居区周边等。

随水流不能传播,实地查勘论证在上世纪40到50年代上游地区就有大量豚草,在60—70—80年代洪水频发,洪泛区域农田待洪水退去后,田块中耕并没有豚草生长,河岸两侧荒地同期也未发现豚草生长;即便洪水发生期在7月到8月上旬,豚草开花种子未成熟不能传播,但在我上游地区豚草发生地8月到10月下旬也会有大型降水,然而在我地区河道淤积区域,次年也未发现有豚草入侵。因此,可以排除随水传播的可能。

一枝黄花首次在我地区被发现是1999年。主要发生在城市绿化带和城乡结合部。据当时调查一枝黄花是由花卉交易带来的。这种外来生物通过插花被引进当地,被丢弃后种子随着风自然式传播,由于城市绿化、村屯环境整治,铲除及时并未大面积传播。

二、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品种生活习性

豚草在我地区系一年生植物、有三叶裂型和羽状叶型,多生长在中性和酸性土壤上,植株高度0.5m_2.8m。适应性强、耐瘠薄、生长迅速、总状花序、种子量大且容易形成群落分布。4月中旬出苗,7月下旬开花,直至10月下旬,且有分枝,每个分枝都能形成一个总状花序自然成熟,种子量据测算6000到10000枚,生育期180天—200天。繁殖能力强大、喜光、弱光林地也能生长、喜水肥土壤。

盐渍土壤未发现,现场查勘盐渍化堤坝区域,有碱蓬、廖科、红茅、鸦葱等并未发现有豚草入侵。单一水生态环境下不能生长,在水稻栽培除草过程中,稻田杂草种类繁多,但并没发现豚草;芦苇田生态系统中也有其他类型的共生型杂草,也并未发现有豚草入侵,因此可以断定豚草在盐渍化土壤和单一水生态环境下不能生长繁殖。

三、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危害性

外来有害生物对当地原生植物生长构成威胁。一是,疯狂生长,与当地品种争水争肥造成个体生长旺盛,现场查勘发现在沙壤土生长速度较快,尤其靠近水源地附近个体植株高达2m以上,茎粗1.0cm—2.0cm。群落形成数量庞大,每平方米数量在50—150株左右。种子量大形成群落,具有强大的生存优势,其他共生植物逐渐丧失生存条件而迁徙或消失,当地一些野生杂草如艾草、稗草、白毛草、狼尾草、野麦草等等,在豚草的群落中无法生存,在同一生长空间无法与其争水争肥,因此在豚草生长群落中,当地野生植物品种消失了。据我们连年对豚草生境发生数量和面积的调查,在防治之初全县区域面积多达2万余亩,这还只是集中连片区域,单独小群落和个体面积并未列入其中。

四、对外来入侵有害生物的防治

1.严格检疫。由于异地贸易运输频繁,尤其是牛羊运输和种子、建筑材料类运输数量巨大,那么检验检疫是遏制外来有害生物传播的有效途径之一。加强两个检疫一个监控,一是生产地检疫,就是建筑材料类和农、畜产品在运输前要在当地售前进行检疫;二是接受地检疫,避免外来物种在运输途中随其他外力因素带入进行传播。一个监控是进行严密监控临近区划边界区,对可能进入地带进行查勘,对临近疫区地带的养殖种植区和生态缓冲区域密切关注,及时发现及时通报及时灭除。

2.化学防治。利用化学除草药剂进行灭除,豚草属于阔叶类杂草,可用选择性强的草甘膦或2.4—D丁酯进行叶面处理,最关键的是选择最佳用药时期在开花前,即当地7月上旬,会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优点是防治迅速,对爆发性防治效果明显。缺点是易发生漂移造成环境污染和对其他野生植物群落进行破坏。

3.物理防治。利用除草机械灭除进行阻断传播,最佳时期宜选择在开花前,即当地7月上旬进行除草,使其不能开花不能形成种子,有效防止其传播。优点是,不造成环境污染和不破坏其他生物群落。缺点是,机械铲除后容易造成豚草切茎过高,豚草继续生长产生分枝后期开花结实,再度扩散传播。

4.生物防治。目前生物防治采用放牧和种草的方法,简单有效且对其他生物无伤害。一是,控制性放牧,就是在豚草出苗后4月中旬到6月中旬在被侵染地区进行放牧,严格控制放牧时间,避免过度放牧对生态环境造成次生破坏,利用牛羊对幼苗期豚草也取食的特性进行防治,且防治效果良好。二是,人工种草进行防治,多年实践证明青绿苔草种植区豚草发生量微乎其微,苔草可有效遏制豚草蔓延。在豚草聚集发生区域堤坝人工种植青绿苔草,可有效防治豚草蔓延和生长。

5.共防共治。有害生物入侵后个体群落小,短时间内很难被轻易发现,然而待群落扩大时大多已经是爆发状态,灭除难度加大,且极易向周边扩散蔓延。由于行政区划制约防控行为,临界区域发生时,只有一方对其防治效果极其有限,随着各种条件因素又重新死灰复燃。因此,这就需要临界不同行政职能部门能齐抓共治,集中统一防治时间,集中各种力量共同防治,连续多次灭除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五、结语

对于外来有害生物的防控除了一些有效的防治方法外,还要提高防害意识,加快构筑防治体系及建设,堵住关口、把住关隘、及时发现、及时铲除。

猜你喜欢

传播途径防治
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源自何处
汉乐府古辞在唐代的传播
流行甚“High”的网络流行语
警惕环境恶化的新因素
题壁诗歌创作在自媒体时代下的存继与思考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新媒体背景下的影视传播途径及传播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