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壁诗歌创作在自媒体时代下的存继与思考
2016-11-10谭亚南
谭亚南
摘要:题壁作为一种独特的诗歌创作形式,看似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十分遥远,但其实则早已深深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来了,诸如博客、微博等便是演进更为深刻的题壁艺术创作,这也使我们可以透过对当代人的行为模式的分析,反观古人对信息处理的方式与态度,更全面地认识当时的时代生活。
关键词:题壁;自媒体;创作方式;传播途径
题壁诗歌,顾名思义,指题写诗词于壁的一种艺术创作形式,追溯往代可根植于遥远的绘事于壁,而“传至今日最早的题壁记载是《晋书》对卫恒《四体书势》的转引……”“其题壁活动虽是经由晋人述及,但起码可以将题壁活动追溯到东汉。”可见题壁艺术是有着久远的历史的,尤其到唐宋时期,题壁渐渐成为一种文人风尚,而宋以后逐渐式微。随着纸笔的普及,这种艺术形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今人多通过《全唐诗》等阅读一些题壁作品。
自媒体We Media,是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位联合提出的,指“……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自身的事实、新闻的途径。”意即普通大众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成为了新闻、知识传播的链条甚至端口。这种普通人民掌握信息发射端口的境况,仿佛又回到了千年之前那个全民热身进行诗歌创作的时代,这其中不乏一些相同相异之处,那么自媒体时代背景下,到底与题壁诗歌创作创作有哪些异同和值得相互借鉴的地方呢?
创作方式
题壁诗歌的创作不受时空限制,但是对载体有高度依赖,如屏风,酒肆、驿站、寺院的墙壁,摩崖等等,需要根据所处的地方选择用墨用笔等等;自媒体的运营也不受时空限制,也同样需要对载体——即各种公众平台有高度依赖,如知乎、微信、微博等等,都有各自不同的运营条款需要遵守。
题壁在当时是广受文人推崇的一种社会交际形式,文人们不仅想要展示自己的文采,也愿意展现自己的书法技艺,获得广泛的认可;自媒体运营需要积攒“人气”,需要点击率、转载量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自身的推广与运营进而获得收益——名或利。
题壁的参与主体可以是各种身份,诸如皇室、大臣、羁旅之人、逃亡之人、妇女等等,而题壁诗歌的创作之特点就是与创作主体的亲身经历与感触息息相关;自媒体的主体也是各行各业或全职或兼职,都是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展现生活、展现自我。
因此从创作方式的几个方面而言,题壁诗歌与自媒体是较为相似的。二者在传播方式上却是同中有异。
传播方式
题壁诗歌的传播囿于其载体而有一定的限制,比如在寺院的墙壁上的题诗,只有来到相同地点的人才能有机会欣赏;题于屏风之上的诗歌,则是与主人有来往之人可以欣赏……拓片或抄写、转录也是题壁诗歌的有效传播形式,但总体而言都是比较被动的传播形式;自媒体的传播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就显得灵活多样,无论是评论、点赞、转发都不受时空的限制,顺应了信息社会的高速与高效。
观之题壁诗歌的传播,可见对于题壁诗歌作品的保存也是需要花费一番功夫的,不论是崖壁、墙壁等地,由于风化、腐蚀等自然原因或剐蹭等人为原因的脱落,都对其传播造成了不利影响,轻则讹传、漏传,重则面目全非;自媒体的传播有效利用了时间、空间的便利,但也同样面临着他人的讹传、捏造等,此外,自媒体时代背景下,信息更新迭代非常之快,这就意味着大量信息转瞬即被淹没,因此始终保持与信息同步、与热点同热实属不易。
由此观之,题壁诗歌不利于保存,且其传播很大程度上是被动的机缘巧合,而自媒体的高速高效传播一方面有利,一方面也需要谨慎处理海量信息与热点之间的微妙关系。从另一方面看,题壁诗歌创作这种被动的传播形式,反而有一种浪漫的邂逅之感,一种不期而遇的美感,而自媒体则是全时间无休息地抓紧人的眼球,并没有很好地将放松和享受结合起来。
关于题壁书法的思考
题壁书法作为题壁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一环,却由于其不易保存,而不能够很好地传承于世,许多当时的作品只能够通过后世的文字记载体会其运笔结体,体会其一气呵成的手法、一泻千里的创作灵感等等;而自媒体中,关于书法这一部分也十分缺失,不难理解作为信息时代的发展平台,脱离纸笔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怎样能够以自媒体发展的优点,结合题壁书法的一些特色,创造性并有效地模拟或还原这些作品,是值得每一个愿意深入维护和弘扬传统文化之瑰宝的人去思考的。
可以看到,虽然有时空的阻隔,但是题壁诗歌创作与自媒体还是有很大的承继关系的,通过这样的对比,能够在题壁诗研究上借鉴自媒体发展的轨迹、规律与方式,在题壁诗歌创作的研究领域不断推陈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