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优课案例特征研究
2019-07-08张静龙芳沈帅
张静 龙芳 沈帅
摘 要 信息技术教育承担着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使命。对优质信息技术课例进行观察和反思,能够为教师提供宝贵经验,促进其专业成长。以一堂高中信息技术“部级”优课为案例,利用改进型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从课堂结构、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教学评价和媒体应用五个方面对其教学过程进行了视频分析,归纳出信息技术优质课的关键特征,以期为信息技术一线教师的教学质量提升提供借鉴。
关键词 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 信息技术优课 案例研究
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数字化公民、提升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基本途径。信息技术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其教学智慧的核心体现,也是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通过对优质信息技术课例的教学过程分析,能够发现和总结优秀教师的教学特质和隐性特征,为一线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反思和实践创新提供有益的借鉴。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FIAS)作為一种课堂教学分析技术,适用于中小学课堂的课例观察与研究,但针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应用较少被关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为挖掘优秀的信息技术课例提供了可靠的来源。基于此,本研究采用改进后的FIAS分析方法,对一堂信息技术“部级”优课的教学视频进行案例研究,通过数据分析提炼出其关键特征,以期为一线信息技术教师优化教学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促进其更好地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一、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北京市2016-2017年被评为“部级”优课的L老师的“集成作品——音视频”课例为个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一年级“视频剪辑与创意表达——学生自创视频作品分享与评价”单元,选自中国地图出版社的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应用》教材。这是一节具有鲜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特色的优质课。该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分析、评价他人的音视频作品以及自己的创作,使学生学会运用会声会影软件完成视频作品剪辑,并学会运用镜头表达设计创意的技巧。
2.研究工具
FIAS是一种用于观察课堂教学行为和师生互动的具有代表性的分析技术。它将课堂上师生的所有言语互动行为分为10个类别并对其进行编码,对教学全程做出缜密的观察和精确的记录。不同专家在FIAS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更多类型需求的分析系统[1]。其中,方海光提出了改进型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Improved Flanders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以下简称iFIAS)[2]。它对传统FIAS编码体系进行了调整和优化,增加了技术与师生交互的编码类别,尤其适用于技术环境下课堂行为的精准分析,因此可作为本研究的分析工具。iFIAS编码系统与使用原理包括三个部分:一是课堂互动行为编码系统,二是观察和记录编码的规定标准,三是显示和分析数据的矩阵表格。
二、信息技术优课案例的教学过程分析
1.课堂结构
课堂结构是反映整个课堂教学特征的关键。本课例片长为42分41秒。通过对其教学过程时序的分析(见表1)发现,该课按照“新课导入—案例分析—学生创作与展示—互评和总结”的教学秩序层层递进,整个教学过程思路清晰,教师讲授详略得当。L老师在课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首先鼓励学生从各自的角度对视频作品做出初步判断,然后引导学生形成多维度的评价视角,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善于点拨和启发,能够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出延伸和拓展,结合实例讲解抽象概念,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并学会应用理论知识。整个课堂结构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鲜明特征。
2.师生互动
教学活动是整个课堂教学工作的核心,而师生互动是其主要体现。本研究采用iFIAS对案例的师生互动情况进行了统计(见表2)。如表2所示,“沉寂”占比为 0.37%,其中的大部分时间为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理解和消化吸收所学内容,可见该课的教学活动安排紧凑。教师语言的“间接影响”与“直接影响”的比值高达91.91%,说明L老师善于处理言语直接表达与间接引导之间的平衡,在把握教学秩序的同时能够关照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语言的“主动说话”和“与同伴讨论”的比率共占13.98%,远高于“被动应答”的3.62%,说明学生参与度高,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结合视频分析还发现,教师采用了合作学习策略,通过组内、组间两种不同的互动形式,使学生在思想碰撞、观点表达、反思评价的过程中,体会了从多个角度运用镜头表达设计创意的技巧,学会了如何评价和鉴赏视频作品,同时提升了审美能力,很好地落实了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
3.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是教师个人风格和教学特征的重要体现。iFIAS为精确观察课堂氛围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参考。iFIAS互动分析矩阵图中,不同区域内的记录次数对应了课堂气氛的活跃程度的不同。1~3行和1~3列的相交区域被称为“积极整合格”,它的频次越高,说明课上教师与学生情感融洽,影响积极;7~8行和6~7列的交集区域被称作“缺陷格”,其频数越高,则说明师生的情感交流存在隔阂,产生消极影响[3]。图1显示,本节课的“积极整合格”频数是34,缺陷格的频数是2,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强化与消极强化的比值为83.85%。说明教学全程气氛轻松且课堂活跃,师生互动频繁。教师着重于正面鼓励,学生响应也非常积极。
4.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是考核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环节,也是教师自主反思、改革教学的重要依据。观察本案例可以发现,除了总结性评价之外,L教师还善于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以作品设计作为考核方式,并且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随时给予点评,对学生的回答能够即时反馈。同时,在课堂的第27分钟之后,L老师通过鼓励学生对小组作品做出评价,使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引导学生大胆发言,对自己与他人的学习作品做出评价。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反思能力,呈现了课堂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5.媒体应用
媒体应用既是本节课的教学手段,更是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也是信息技术课堂特殊性的体现。数据显示,本课上“技术操纵”占整个课堂时间的59.18%,吻合信息技术课堂的学科特性。教师操纵技术占技术应用的39.9%,学生操纵技术占技术应用的60.1%,说明该课以学生使用技术为主。主要体现在:L老师操纵技术,给学生播放案例视频和学生的作品,师生共同观看;学生操纵技术,浏览广告文案和改进自己的视频作品并将其上传。可见,技术操作几乎贯穿了整堂课,媒体应用渗透于教学结构中,与培养学生学会视频作品剪辑的教学目标相一致。
三、研究结果与启示
1.以清晰的教学结构为线索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体系既包括技能模块,也包含理论知识。在教学中要找准两者之间的关联点,选择合适的学习活动和教学模式以达到清晰的教学结构,才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本案例中,“评价视频的多个角度”属于方法性知识,“制作与剪辑视频”属于技能知识模块,两者看似没有多大的关联,但是L老师通过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制作视频”的教学活动,在学生理解视频评价角度的基础上,对视频作品进行自主评价。理论讲解和技能教学有机结合,在学生学会评价作品的同时实现了操作技能的培养。
2.以丰富合理的教学内容为支撑
要设计一堂优质的信息技术课,需要挑选适合的教学内容并厘清知识脉络,尤其要精心考虑技能型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和方法。本案例中,教学内容丰富充实,教学流程流畅有序,学生感受到了信息技术课堂的魅力,凸显了技术的价值。因此,教师的内容安排要详略得当,知识点之间的衔接要流畅。同时,还要摒弃早期信息技术课堂中“技术至上”的教学风气,不能为了技术而技术,要从实际需求出发寻找新颖的角度,让学生感受到技术的强大,真正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
3.以创新多元的教学方法为途径
信息技术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注重学生操作、加工、表达、评价信息以及完成作品等能力的培养。本案例中,L老师不仅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得出评价视频作品的多维角度;而且通过合作探究法,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对自己及其他小组的作品进行评价,完善作品。如此,既巩固了“评价视频”这一理论性知识的习得,又成为“剪辑视频作品”技能型教学内容的教学手段,使整节课堂逻辑清楚又合理连贯。因此,教师要开拓思路,尝试新颖的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借助项目式学习、作品创造等新型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以民主和谐、協作互动的学习环境为依托
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能力,是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价值追求[4]。这就要求信息技术课堂绝不能忽视学习环境的创设,它不仅包括提供基础的技术设施和教学资源,还包括为师生互动营造必要的情感环境。案例中所呈现出的课堂气氛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L老师能够与学生轻松地互动,正面地激励和评价学生,引导学生逐步完成学习目标。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充满了各种技能训练和算法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认识到课型的多样性,善于引导学生投入预设的学习活动,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搜索、协同创造、项目挑战等活动,点燃课堂的生命气息,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5.关注对学生完成真实任务过程的评价
信息技术学科的课程内容具有显著的应用性,因此教学评价应当尽量结合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来设计和实施。本案例中L老师从学生实际生活中的需求出发,以学生使用绘声绘影软件制作视频作品作为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小组自评和组间互评,同时结合教师点评和总结,全方面调动了学生的思考,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关照了学习过程中的学业表现。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要以激励学生和发展能力作为评价导向,将作品展示、档案袋、测验和上机考试等多元方法灵活结合,优化评价策略,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使教学评价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将培养“数字化时代的合格公民”目标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孙众,马玉慧.视频案例多元分析法促进新手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34(08).
[2] 方海光,高辰柱,陈佳.改进型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及其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2(10).
[3] 万昆,姜悦.技术支持下的优课师生互动行为研究[J].现代教育技,2016,26(06).
[4] 杨晓哲,任友群.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价值追求:数字化学习与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17(01).
[作者:张静(1980-),女,江西赣县人,江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龙芳(1996-),女,江西永新人,江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沈帅(1997-),女,江西九江人,江西省南昌市第八中学教师,硕士。]
【责任编辑 郭振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