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绘本,悄悄打开儿童思维之门

2019-07-08耿香玲

小学教学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本课规律绘本

耿香玲

【摘  要】数学绘本主要是指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绘画和少量文字呈现一个个小故事,以生动有趣、浅显易懂的故事形式给学生展示抽象的数学知识的读物。笔者认为数学绘本,不只是一种静态的文本,更可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建构的活本,同时也是在学生学习活动中不断变化的一个载体。努力与教材内容进行重组或整合,充分巧妙地运用绘本进行重组或整合,引领学生阅读思考、探索交流,让数学课堂充满情趣又不失思维能量。

【关键词】数学绘本    儿童思维  第一学段   价值策略

一、 研究缘起

本学期在一年级进行了数学绘本课的尝试教学,三次的试上经历都有所惊喜,有所收获。第一次课后访谈学生,问题1:你觉得数学绘本带给你什么感觉?生1回答:对我的以后的生活会很有帮助。他意识到了数学绘本生活中得到应用了。生2回答:这绘本故事像我平时在家玩的游戏,有闯关的感觉。他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兴趣,如同游戏般快乐。第二次课后访談学生,问题2:你喜欢上数学绘本课吗?98%的学生都积极举手,表示数学绘本比数学学习讲授更加有趣好玩,像听故事一样。2%的学生认为不喜欢听故事,喜欢直接引入数学知识。第三次课后访谈教师,她带两个数学班,这两个班学生在课上最积极举手表达自己观点的,竟然是平时数学课不怎么举手,不怎么会说到点子上的学生,她很惊讶,这两个学生在数学绘本课的学习中,像点燃了数学的火种,找到了自我价值,喜欢上数学课了。真是一路惊喜!一路收获啊!确实,数学绘本就有这样的魔力,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悄悄地进入到学习中;数学绘本也有这样的魅力,启迪了学生的智慧,悄悄地打开儿童思维之门。

二、 研究价值

第一学段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数学绘本符合第一学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其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等优势弥补了传统教材的不足。在日常教学中尝试选择与数学内容紧密配合的数学绘本进行一些简单的处理和积极的改编,与教材内容进行重组或整合,充分巧妙地运用绘本进行重组或整合,引领学生阅读思考、探索交流,让数学课堂充满情趣又不失思维能量。

在数学绘本教学研究中,努力寻找适合第一学段学生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的数学绘本,引领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所学的数学内容,身临其境地体验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积累更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并探寻数学绘本和理解教学有效融合的教学模式。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数学绘本不仅是用来教学的,还能因班制宜,和学生一起创编适合本班学生学习的数学绘本。在学生亲自创编的过程中,让因故事而生的愉悦感带领学生亲近数学,让想象的翅膀尽量打开与数学理解齐飞,让基于阅读包括自创在内的多元表达尽情流淌。

三、 数学绘本教学策略

对于数学绘本,每个人对其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感悟:或许有人读到了它的童真童趣,有人读到了它的智育功能,有人读到了它的人文气息……对笔者而言,数学绘本不仅展现了适应生活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更重要的是,它以最直观、最朴实,但却是最形象的方式,向我们展现了数学最本质的核心——数学思维方式。

1. 读读读——读到儿童的思维需求

数学绘本主要是指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绘画和少量文字呈现一个个小故事,以生动有趣、浅显易懂的故事形式给学生展示抽象的数学知识的读物。数学绘本具有故事性、趣味性、情感性、艺术性等特点。它符合数图结合的理念,更是利于课堂激趣,拓展思维的重要工具。基于此,上过数学绘本课的孩子都很喜欢上这样别样的数学课。

在教学三年级数学绘本课《公主殿下来的那天》导入部分时,如此设计:第一层次:教师先问学生读过绘本吗,所有学生回答读过,教师继续问读过数学绘本吗,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还有数学绘本?带着这份疑惑,带着好奇心,驱使他们饶有兴趣地开始走进数学绘本的殿堂。第二层次: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声和配乐声,学生跟读公主殿下来前的准备,读完三面绘本,提问学生:读到这里,你们知道了什么?学生说说自己看见的、听见的,带着问题导向,要给公主准备最大的围巾、床、镜子……

以往的数学课,一般都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成了数学课堂的跟随者和模仿者。但是在数学绘本阅读时,学生在享受视觉和听觉的盛宴中进行学习,他们产生一些好奇和魔力,甚至还有一些问题,正是这些,激起了学生深入学习的动力,自觉主动想帮助“公主”,想继续往下探究。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和趣味性如洪水般袭来,探究欲望更加强烈。从每个学生的表情和眼神中,都能看出对数学绘本的喜爱。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大门一旦打开,学习的动力就会源源不断喷涌而来。

2. 退退退——退到儿童的生活原型

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需要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理解到应用的长期发展过程,学生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才能逐步“悟”出数学知识、技能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数学绘本真有这样独特的形式,想学生展现出数学思想方法不断重复、不断深入,但又慢慢生长的过程。因此,在数学绘本课教学时,可以研究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基本经验。从建构主义学来说,他们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在生活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信息量多,知识面大。教师在教学前可以深入研究,本节课的知识起点在哪里,衔接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让生活为数学更好地服务。

在教学一年级数学绘本课《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时,因为在课前谈话中知道,学生已经有了生活中游戏闯关的经验,还特别喜欢这样的方式。于是教师设计动态的路线闯关形式,从“南国—规则城—巨人山—猴岛—鳄鱼桥—魔女城”,设计五个闯关环节,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规则城找钥匙开始,引导学生认识规律,这是在苏教版一年级教材中没有特别出现的课型,一般教学都是模模糊糊,放在练习出现时就教学,没有系统性和拓展性。在该课设计时,第一层次:认识规律——即按几个为一组,重复出现多次,我们就说它有规律。第二层次:寻找规律——通过巨人山、猴岛、鳄鱼桥三个闯关路线中,感受规律的多样性,可以按颜色排,可以按形状排,也可以按方向排,全面完整地体会规律。第三层次:应用规律——在魔女城有五件物品乱七八糟,请学生用所学的规律知识来帮助公主解除魔法,救出王子。学生先将五件物品分类,找到自己的家,再根据规律摆放整齐。退退退,先退到学生的认知和兴趣需求中,以生活原型为基础,步步为营,引领学生向好玩的数学探究。

3. 进进进——进到儿童的思维深处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提出:“学一个活动的最好方法是做”,通过“做”让学生进行“再创造”。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数学绘本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方法,却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悄悄呈现出来。根据本课的绘本情节,要解决数学思维的抽象性和学生的直观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动手操作就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在数学绘本中的动手操作体现数学思维该如何设计呢?自然不能随心所欲,需要结合情节的发展来关注操作与故事的统一,不能想操作就操作,更不能为操作而操作,若操作与情节风马牛不相及,就会显得太刻意、太生搬硬套。

在《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创造规律环节,教师设计了“给魔女创作一条有规律的道路通往南国”,此环节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故事的结尾,用本课学到的规律知识进行灵活应用和创作。一年级的学生,本以为创作环节是有难度的,结果拼摆的结果令人惊喜!学生们创作的作品五彩缤纷,形状各异,思维含量值得赞扬(见下图)。

學生在按颜色分的典型分类图中,仔细观察和思考,还能发现,小图中还藏着大学问。如按颜色分的图1和图2,看似都为三个一组,按颜色排,实际上,图2还略显复杂,除了按红、红、黄的规律,还有○□○这样的形状规律。下一组,图3和图4,都是9个一组按颜色红、蓝、黄排,细看,也能看到图4还有形状规律。图5和图6呢,都是6个一组按红黄蓝三色排,但里面的组合又不太一样。又如按形状分的图中,一下子看,颜色是没有规律的,那怎么办呢?启发学生从其他角度去思考,有没有形状规律呢?哦,原来这图只有形状规律,按△□○排列。在一年级的学生对于相同中的不同,在寻找的时候有些兼顾不到,教师可以适度地引导,让学生的观察对比能力,以及思想的全面性向更深处蔓延。

在欢乐愉悦的数学绘本学习中,学生能自然而然迸发出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很好地提升和强化对数学本质的理解,促进学生获得成功学习的思维经验。笔者相信,数学绘本的未来有很多的开发可能,还有更多的创意思考和数学想象。让我们拭目以待,让数学绘本,悄悄打开学生的数学思维之门,遇见更美的数学学习历程。

猜你喜欢

本课规律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找规律
巧解规律
找规律
漫话“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