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及应对策略

2019-07-08陈垒垒

学理论·下 2019年3期
关键词:社会思潮历史虚无主义高校大学生

陈垒垒

摘 要: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我国各大高校仍然广泛存在。当前文化的多样性、人们生活方式的多元化以及社会信息的网络化导致了历史虚无主义在国内各大高校广泛传播,对高校大学生的历史文化认同感、政治信仰、价值观念等都有极其强烈的影响。因此,必须坚决抵制西方发达国家散播的错误思潮,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唯物史观;加强对大学生的历史观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善用网络新媒体,为大学生们营造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社会思潮;高校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3-0161-02

在历史理论研究、历史知识的传播与教育的过程中,历史虚无主义广泛传播,严重扰乱人们对于历史的认知,破坏对历史的共识。特别是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危害深远,虽然大学生们思想状况的主流继续保持积极、健康的良好态势,但在部分学生中也存在着理想信念缺失、价值观念扭曲等不良现象。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所以,有必要引导大学生充分认清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各种表现与危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使他们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論的指导地位,不断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一、历史虚无主义在高校的盛行

“在近代中国,历史虚无主义是作为同“全盘西化”论相呼应而出现的一种错误思潮。他们往往对民族文化、历史遗产采取轻蔑、虚无的态度,表现为虚无主义。”[1]历史虚无主义在我国的泛起和蔓延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时国际上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浪潮迅速发展、广泛传播;尔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到重创,社会主义处于低潮期。可以看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盛行,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在低潮、西强东弱的形势下出现的一种历史现象。苏联解体后,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取得巨大的成就,便成为西方和平演变的主要对象,随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也开始成为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的渗透之一。

高校大学生们是接受着丰富知识、先进理念的一个群体,在历史虚无主义之风盛行的当今,对他们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发展也有着严峻的挑战。首先,文化的多元化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在高校大学生心中的地位。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化,使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并存,这种文化的多元化一方面使得我国大学生们精神领域不断丰富和发展之外;另一方面也使大学生们接受到一些西方思想文化,动摇了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在他们心中的领导地位。其次,生活的多样化导致了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多元。一方面我国综合国力提升,人民社会生活水平提高,学生们有能力、有条件去享受更多、更好的生活。另一方面,大学生们接触到的新鲜事物更多、更繁杂,对社会的看法、观念不断更新,对事物的价值取舍不断变化,如西方一些主张奢侈、铺张浪费的不良消费观念也相继冲击着大学生们的消费观念。最后,网络化的发展传播了西方的价值理念。高校是各种社会思潮发展传播的一个特殊区域,多样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丰富师生的文化生活。当今网络的飞速发展是一副催化剂,将各种国外带有消极情绪的信息更快、更广地传入中国、传入大学生的耳朵。高校大学生虽然接受着知识的洗礼,但对西方宣传的极具迷惑性的不良社会思潮自身没有正确的价值判断,极易受其影响。

二、历史虚无主义对高校大学生的不良影响

(一)淡化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心中的主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理论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近代以来我国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重要理论指导与思想基础。历史虚无主义者鼓吹取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倡导思想多元,播散告别革命,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过时论、空想论。对我国坚持的主流意识形态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而且在学术研究中,也有许多学者打着重新评价历史的旗号,用现代化的观点取代革命史观,否定中国历史,借此来否定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这一思想的大肆传播会诱导高校大学生们怀疑和否定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会渐渐淡化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心中的指导作用,从而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边缘化。

(二)弱化大学生对我国优秀革命文化的理解

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以偏概全,采取虚无与蔑视的态度,宣称中国的历史文化缺乏创造力,是近代中国衰败、落后的主要原因;从历史的小片段中抽离负面影响,渲染民族失败情绪,追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文化价值观念。这些言论不仅会造成当代大学生对于自己民族文化的误解,而且会弱化他们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从根本上抹杀民族的主体意识,削弱大学生们的民族凝聚力和自尊心。我国几十年的革命奋斗中不仅有着数不胜数的革命英雄,也产生了厚重的革命精神和历史文化。但一经历史虚无主义者的滥用和解体,使得并未在浴火奋战的革命年代生活过的高校大学生们对优秀的革命文化和历史文化产生了弱化的效果。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我国要坚持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最根本的还是要坚持文化自信,而且这个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因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高校的泛滥下,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大学生坚定我国优秀革命文化的自信力。

三、消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应对策略

(一)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

历史虚无主义的其中一个表现和危害就是虚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消解文化认同,瓦解人们的民族自尊心,削弱对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对此除了保持清醒的认识之外,我们更应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才能消解历史虚无主义对我国进行的文化渗透。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怎样对待本国历史?怎样对待本国传统文化?这是任何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都必须解决好的问题。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科学的分析,对其中一些有益的、好的东西予以继承和发扬,对负面的、不好的东西加以去除和克服之后,才能使高校大学生们接触到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而对中华文化产生认同感,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

(二)以加强高校大学生的历史观教育为重点

我们党和国家对历史高度重视,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2]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以史为鉴,才能更好前进。在十九大报告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3]高校大学生是党史国史宣传教育上的重点对象,要使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树立起坚定的信心和信念,就必须高度重视对他们进行党史国史教育,并且还要尊重和体现他们的特点。一是大学生们思想活跃,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二是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们喜欢以新颖化的方式接受信息,乐于在各种自媒体平台上开展社交。所以对他们进行党史国史教育,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才能使教育内容为他们所喜闻乐见并且深入其心、外化其行。

(三)以开展特色活动为大学生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当代大学生能在一个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中学习并且实现自身的精神追求。但也需时刻提醒学生们:今天安静校园生活的取得,是无数革命先烈用血泪甚至生命换来的,大学生们才会懂得今天安逸生活的来之不易。在树立校园文化中,一是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具有马克思主义特色的全校师生活动,尤其是关键的历史纪念日、党建等重要节日,能使师生们在活动中领会到马克思主义的主旋律。二是可以组织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农村、乡镇各单位、各行业进行实地参观考察,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向广大群众宣扬党和国家倡导的精神,也让大学生们在自身活动中领会我国的精神文明。同时还可以让大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民情、社情和国情,耳闻目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四)以新媒体为中介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媒体是大学生进行社会参与、人际拓展、知识分享的重要媒介,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行为习惯、认知方式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高校大学生对网络媒体所表现出来的新鲜事物表现出极高的认同与参与热情,在这种开放的空间中,大学生可以自由地获取海量新颖的信息资源,并进行意见表达,开阔自己的学习视野,丰富自身的知识能力。但多种文化在网络媒体上的相互碰撞,会产生交锋,大学生在接受的过程中也会受到或大或小、或好或坏的影响。这就要求我国要建立起特色鲜明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网站,在网站上实时发布国家的最新方针政策、动态热点;此外也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和需求,还需要打造与大学生相关的生活模块。例如增添心理导读、职业发展、实践信息等方便大学生了解更多的心理知识以及职业规划知识。形成这种网上网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就可以有效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高校大学生的不良影响和侵蚀。

参考文献:

[1]梁柱.历史虚无主义评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2012:3.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30.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70.

[4]龚云.历史虚无主义研究[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6):90-95.

[5]李继兵,刘研.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8-11.

[6]李艷艳.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新特征[J].思想教育研究,2015(7):35-38.

[7]左鹏.意识形态领域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几种主要社会思潮[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4):60-65,82.

猜你喜欢

社会思潮历史虚无主义高校大学生
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探析
解构和超越历史虚无主义
直面“真问题”,廓清中国方向
历史虚无主义网络传播特征初探
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解析历史虚无主义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多元化社会思潮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
道教研究的历史虚无主义困境及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