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2019-07-08陈景玲李志
陈景玲 李志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教学目标:
1.理解用十位上的数去乘时,所得的积的末尾要和十位对齐,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经历观察、画图、探索等数学活动过程,理解算理。培养学生几何直观,体会先分后合的解决问题策略。
3.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计算、比較中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优化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用十位上的数去乘时,所得的积的末尾要和十位对齐,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算理,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优化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书吗?都喜欢看什么书呢?王老师也喜欢看书,一天她去书店买了一些书,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2.观察主题图。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本?)会列式吗?(14×12。)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呢?(一套书有14本,12套就有12个14本,所以用乘法计算。)课件出示点子图。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请大家估计一下14×12大约是多少,你是怎样估的?
2.在点子图上分一分、算一算。
(1)到底有多少本呢?请大家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借助点子图把12套书分一分,算一算一共有多少本。
(2)学生在点子图上分一分、算一算。
(3)组织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算法,在展台上指着说。
(4)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有相同点,你发现了吗?(都是把这12套书分成两部分,再合起来。)
师:也就是先分后合。(板书:先分后合。)为什么要分呢?我们通过分能把这12套这个数分小了,也就是把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成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整十数,我们就会算了。
(5)师:你喜欢哪种方法?也就是把12套书分成了10套书和2套书,上面是10套书14×10=140,下面是2套书14×2=28,然后把两部分合起来140+28=168。其实这种方法还可以写得更简洁一些,那就是用竖式计算。
3.学生试着用竖式进行计算。
(1)师:请同学们试着列竖式算一算,写完之后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2)汇报交流。
(3)观察:这几种竖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探究算理,找到竖式背后的道理。
以最简洁的为例看一看:28是谁与谁的积?(28是14×2的积,也就是2套书的本数。)在计算时先算什么?(2×4=8。)你能在点子图上找到这8个点子吗?再算什么?( 2乘1个十得到的2个十。)20个点子又在哪里?这14个十也就是140是谁与谁的积?(140是14×10的积,也就是10套书的本数。)在计算时先算什么?(1×4=4。)我想问问十位的1乘4,一四得四,这个4为什么不写在个位上呢?我明白了这个4写在十位上就表示4个十,所以个位的0可以省略不写。你能在点子图上找到这40个点子吗?再算什么?(1个十×1个十=1个百。) 100个点子又在哪里?最后把2套书和10套书合起来,是168也就是14×12的积。
5.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板题:笔算乘法。)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做一做”。
2.课后练习第3题,下面的计算对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3.第5题,一本书300页,如果每天读22页,2周能读完吗?
四、反思总结,自我建构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在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时,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编辑/魏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