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文学中的‘小人物’书写”三人谈
2019-07-08
福建文学 2019年7期
当下文学对“小人物”的形象和故事似乎拥有着非同一般的热情。或者更准确地说,自现代以来的文学传统中,“小人物”其实一直占据着相当显赫的位置。从历史逻辑的角度看,启蒙时代以来,世俗生活的地位上升与普通人形象的美学意蕴膨胀之间,显然存在著对位关系;而具体就创作而言,此类型书写已然贡献出大量典范文本、积累下诸多宝贵经验,因而在技术层面也的确驾轻就熟、易于实操。某种程度上,这种“小人物”书写已经构成了当下文学重要的方向潮流甚至美学惯性,有关于此,我们也常常听到正反两面的声音:许多人赞许这种书写充分实现了文学对普通人日常经验的价值关注、拓宽了文学在生活世界里的触须所及;但同时也有人指出,当下一些作家把“小人物”故事写成了自我复制的“套路”,有时在文本中陷于琐屑经验无法自拔,甚至会沦为“比惨”“秀失败”以致显得“无情无义”……
两种声音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系列具体的创作问题。例如,如何将碎片经验的美学捕捉同总体性时代想象融合到一起?“人物之小”与“格局之大”间该如何兼容互恰?颓唐失意固然有其深刻之处,小人物的欢乐或伟岸是否应得到更多呈现?当那些结构相似的“失败者困境”在不断的重复中疲态尽显,我们又该如何找到更有新意的观照角度,并在小人物的故事中注入更多爱与信的力量?不论从文学批评还是创作实践的角度,这些都构成了难以绕开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