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2019-07-08
做编辑日日读稿,读大量未刊来稿,读兄弟刊物刊发稿,读来读去,偶尔读到一篇亮眼睛的稿,如沙砾中看到了珍珠一般兴奋,但多数、多多数时候,读得让人怅然若失,读得让人怀疑小说还是不是一门有野心的艺术:故事温暾乏力,写法四平八稳,语言智趣了无,观念陈腐浅薄。不錯,眼下诸多写作缺少一种劲爆的征服力量。或许因为温暾的作品太多,便特别期待读到有力度的写作。
何为有力度的写作?美国的弗兰纳里·奥康纳、安妮·普鲁和苏联的巴别尔堪称完美地诠释了“写作力度”这一个词。写过《好人难寻》的奥康纳,并不个人化的写作,作品极具个人风格,粗粝的幽默与暴力的威胁正面交锋,顽强冷静的叙述背后藏有柔情。《断背山》让安妮·普鲁声名远播,她文风彪悍,简洁爽利,摒弃不必要的抒情和议论,笔下人物的内心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一致,粗放,冷峻。博尔赫斯推崇巴别尔的《红色骑兵军》,称他具有音乐性的语言风格,与几乎难以形容的残忍的场面描写形成了鲜明对照。直面一切、粗粝冷峻、柔情大爱,构成三位“力量型”作家的关键词,无不在启示我们:有力度的写作是追求个性与独一性的写作,是与自己过不去也与大师过不去的写作,是与自己讨论与内心决斗的写作,是永远不断求变否定自己的写作,是非已有经验和现成写法的写作,是抵达艺术之根本的写作。
由此来看本期作品,有些还是有些力度的和正在追求力度的。《虚拟爱情》的故事在想象力上有点劲爆,《苏三的面纱》洋溢着少年荷尔蒙与人生悲情相交错的味道,《射不出去的子弹》有着小男子汉的叙事风格。散文《偷书贼》《在南方寻找诗意栖居》有着直面粗粝内心的勇气。本期诗歌多智慧、细腻和深沉,少了那种如闪电划破天空和黄河破冰激流的力量和雄浑。文学中的“小人物”究竟与大格局中的时代是什么关系,作家、评论家班宇、宫铭杉、欧逸舟在“文艺探索”中有精彩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