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双创教育理念对高职院校计算机

2019-07-08袁媛

科技资讯 2019年10期
关键词:双创互联网影响

袁媛

摘  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提出的教育理念,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行,这条理念成为了高职院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理念。该文基于“双创”教育理念的内涵,探讨当前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从教育信息化改革的角度重点解析“互联网+双创”教育理念的作用和意义,同时为高校计算机专业“互联网+双创”教育模式的构建提几点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双创”  高职计算机教学  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4(a)-0108-02

互联网的普及推动着教育信息化和教学改革逐渐成为现实,在教学改革中,“双创”教与离理念的提出丰富了当前的教育教学内容,与互联网的融合也成为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大亮点。在该文中,笔者首先简要分析“双创”教育理念的内涵,继而结合当前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从教育信息化改革的角度重点解析“互联网+双创”教育理念的作用和意义,并就高校计算机专业“互联网+双创”教育模式的构建提几点建议。

1  “双创”教育理念的提出

“双创”教育源于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提出的发言。他说,创造力是发展的基础。中国每年有七百万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创业创新事业中,催生出新的市场需求和供给结构,成为中国经济稳步增长的中坚力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应该作为我国扩大就业提高经济发展活力的有力支撑。

2  高职计算机专业“双创”人才培养现状

2.1 高校普遍缺乏创新创新环境

高校是培养创业创新人才的基地,而高校生则是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落地的主力军。高校生思想观念超前,对待创新创业具备很大的热情和文化素养。创新创业是一个漫长的、系统化的过程,只学习几门课程或者参加一些学术性的专业培训并不等于能完全掌握创新创业能力。学生必须到合适的环境中去真正实践才能将在校学习的计算机知识逐步内化为一种创新创业能力,而能够直接进入这种环境的最佳路径就是进入企业实习,或者真正参与某个创业项目,才能实地学习和总结创新创业经验。但是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仍停留在粉笔、黑板、上机操作等原始教学模式中,由于资金不足无法建设实训基地,更不能为学生提供真正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环境。

2.2 企业合作态度不积极,不愿意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机会

在校企合作中,由于创新创业活动通常涉及企业商业机密,企业根本不可能将“乳臭未干”的学生接触创新创业环节,而且处于对投入与产出效益的考量,大多数企业并不乐意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而愿意接收实习生的企业也只是将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要求其做一些技术含量低的工作,涉及创业创新的工作仍由企业骨干完成。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校企合作缺乏深度的事实,造成这种问题的根源其实就在于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利益诉求不一致。如何在校企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既让企业能够从中得到利益,又可以增加創业创新实训机会,这是现阶段校企都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

2.3 高校缺乏“双创”师资条件

高校开设“双创”课程最大的困难是不具备“双创”师资条件。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中虽然不乏研究生或硕博讲师,但大多数人都是毕业后直接任教,自身都缺乏创业实践经历,又如何能给学生讲授创新创业的知识?因此,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必定要寻求校企合作,尤其是创新创业实践项目的合作。

3  “互联网+双创”教育模式对高职计算机人才培养的作用和意义

3.1 计算机“双创”教育能够助推教学改革政策落地

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模式,改善应试教育模式下教育体系中长期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教学与岗位需求相互脱节”的问题。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是培养网络工程司等高素质创新创业技术人才的主阵地,因此教育教学必须为经济发展服务。而以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的“双创”教育理念恰好迎合了教学改革需求,因此对于教学改革政策的落地有助推作用。

3.2 计算机“双创”教育能够环节“就业难”的问题

多年以来,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始终占据着社会焦点。在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是提高社会就业率的有效路径。对高校计算机教育来说,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使有技术、有产品和有创业理念的人参与创业,以创新支持创业,以创业拉动就业,能够很好地激发应届毕业生的创新创业热情,解决当前高职毕业生高不成低不就的问题,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4  对高职计算机专业构建“互联网+双创”教育模式的几点建议

高校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确立科学理念、探索适宜方法、健全运行机制来扎实推动人才培养改革,努力构计算机行业创新创业人才教育体系。

4.1 着重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认知

高职院校要根据计算机行业的人才需求,从创新创业的角度通过有效的教育活动强化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知。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为其做一个有针对性的职业规划,继而引入不同的创新创业知识进行差异化计算机职业技能教育,切不可将学生置于同一条水平线上搞“一刀切”,否则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4.2 优化课程体系

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要求着力优化计算机课程体系,在原有计算机教材的基础上增加网络创业培训课和就业指导课,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充分了解计算机行业的岗位分类以及每一类岗位的工作内容、能力要求,为其未来顺利择业或就业做好准备。

除此以外,还可以针对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开设一些对其有助益的选修课,比如《科技创业》《创业营销》《创造性思维与方法》等,辅以开放式的网络工程项目创新创业类学术报告会、成果展示会、专题讲座、技术论坛等,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眼界,为其接触精深的计算机技术、激发其创新思维创设条件。

4.3 实施“典型式”教学

面向有创新创业潜质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力争使其成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例如,高校可建立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特区”,为学生个性化成长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平台;成立以骨干教师、知名企业家、杰出校友组成的“科技导师团”和“创业导师团”,在政策解读、方案策划、技术实现、市场运行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创新创业指导,强化学生对创新创业实务的了解与体悟。

4.4 積极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高校要积极推进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采用校内委培、“师带徒”等途径提高实习生的技能水准,同时,面向全社会争取天使融资来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将一些企业的业务项目拿到实训基地来做,企业指派专人现场教学,为学生真正参与企业的创新创业活动创造条件。

5  结语

高职计算机专业“双创”教育并非鼓励学生盲目地随大流去创业,而是通过创新创业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使其具有这种意识。因为每一位学生有着不同的个性和人生追求,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择业就业并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职业目标,这其实就是一种创业,也是高职计算计算机专业“互联网+双创”课程教学的最终归宿。

参考文献

[1] 彭跃.“互联网+”双创教育对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J].中国校外教育,2019(6):164-165.

[2] 黄侃,刘勇,许伟.“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研究与实践——以“基于岗位S-E-P三维融合”模型为基础[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9):83-88.

[3] 朱莹莺,龚玮玮.“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4):208.

猜你喜欢

双创互联网影响
“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双创”教学模式研究
山西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总数达27个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